【啟動AI Maker世代 】2024 MAI 開發者社群大會(5/16-17)
|

【科編出身】沒時間解釋了,快「靠邊」!

   

2023年已近尾聲,在科技產業領域仍接連著幾場大規模技術研討會,像是在11月第一天登場的「Arm Tech Symposia 2023」,同一週舉行的「ST Taiwan Tech Day」,以及「Intel Innovation Taipei」;雖然這幾家主辦廠商在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不太相同,當紅的人工智慧(AI)相關應用都是這幾場活動的重要主題,特別是MakerPRO也非常關注的Edge AI。

與會者超過700人的Arm年度科技論壇不但在上午主場以「Edge Computing on AI」為題進行高峰座談,下午聚焦邊緣裝置/IoT的分場論壇由Renesas、Alif Semiconductor等Arm客戶夥伴分享的相關技術內容,也是座無虛席(甚至椅子不夠!)。Intel科技論壇討論的AI涵蓋雲端到邊緣,還炒熱了「AI PC」的話題;而能實現多樣化創新Edge AI應用的開源開發平台OpenVINO也是要角之一。ST的活動與AI相關的主題同樣吸引爆滿聽眾,會場還展示了一台以Edge AI方案實現的「智慧洗衣機」吸引眾多目光。

這感覺像是回到了物聯網(IoT)這個名詞在21世紀初席捲了全世界的那個時候,「萬物聯網」的概念與不斷發展的相關技術為大大小小的嵌入式系統注入了新生命,在不同領域陸續催生五花八門的全新應用;而在IoT時代先後崛起的Arduino、Raspberry Pi等開發工具與各種容易取得的硬體元件,結合更早之前由Linux播種、不斷壯大的開放源碼軟體資源,帶動起一股Maker風潮,也讓原本大部份處於「潛水」狀態的開發者社群漸漸浮上檯面。

無論背景是職業或業餘(目的是“Make Money” or ”Have Fun”),這個社群的成員來自四海八方、背景專長各不相同,卻特別具備樂於分享、互助的個性特質,除了透過無數實際動手嘗試的專案與回饋,成為推動廠商不斷改善技術與產品、甚至催生新商業模式不可忽視的力量,讓IoT產業逐漸壯大;他們也曾帶動對社會有益的公民科學運動──像是在2013年發起的「空氣盒子」計畫。

你/妳可能仍記憶猶新(或者也是其中一員),曾經有那麼一群熱血沸騰的Maker,有人來自硬體領域、有的擅長軟體開發,有業界廠商、也有分析大數據的專家,他們以監測生活環境空氣品質為共同目的,合作建立了一套製作簡易空汙感測裝置並將監測數據即時上網的方法,透過網路社群的分享擴散,建立起遍布全台(甚至海外多個據點)、擁有數千感測器的大規模空氣監測網路,不但喚起了政府相關單位與一般大眾對「PM 2.5」的重視,也因此爭取到更多公私部門的資源與公民的參與,一同打擊空氣汙染。

如今,Edge AI將又一次為IoT世界(或者說是不斷進化的嵌入式系統領域)注入新生命,同時也會帶來全新的技術挑戰與機會。特別是要在邊緣──IoT裝置、嵌入式系統──結合AI,對台灣本地更擅長硬體、或(軟體成份不那麼高)的軟硬體整合業者來說,需要克服全新的系統架構與軟體技術挑戰,才能因應變化快速的市場需求,以及可能與以往全然不同的客戶組成。

在這個時候,開發者社群仍然不可或缺,甚至重要性更加顯著;這些總是率先「動手」的開發者們,將透過對各種新解決方案的嘗試、交流與回饋,讓Edge AI發展初期的種種障礙一一排除,並藉由這個熱門議題吸納新成員──例如專長AI軟體/演算法、卻不熟電子硬體的人,或是以往並不關注IoT、但對AI在邊緣裝置的實現有興趣的朋友,還有年輕一代的開發者新手…等等──加入,相互學習並激盪出更多想法與創新火花,然後我們會看到一個商機勃勃的新領域,或許也會看到更多像「空氣盒子」那樣的公民科學成果。

充滿機會的Edge AI新時代已經在我們眼前開啟,請保持對新知的好奇與對技術的熱情,MakerPRO期待能與所有的老朋友、新朋友攜手推動新一波Maker浪潮,也將致力發揮技術媒體與知識平台的功能,同時扮演開發者社群與產業界、政府公部門、學術界與各級教育單位之間的溝通橋樑…夥伴們,準備好「靠邊」了嗎?(而且看來要「靠哪邊?」、「靠多旁邊?」也有很多門道,以後我們再來聊聊!)

 

judith
Cheng Judith

Author: judith

20年經驗半導體/電子技術領域長期觀察員與報導者,見證科技社群持續成長茁壯、Maker/工程師們以創新改變世界!

Share This Post On
468 ad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