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敏銓
近年來,大型語言模型(LLM)與生成式 AI 帶來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同時也讓雲端伺服器能耗直線上升。根據 OpenAI 與 Google DeepMind 的內部研究,訓練一個 2000 億參數等級的模型,其耗電量可達數千兆瓦時(GWh),相當於數千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
這樣的能源代價,使「永續」成為 AI 發展中無法忽視的新命題。而在軟體層面,一個名為 Green Coding(綠色程式設計) 的概念正在興起——它主張開發者該從每一行程式碼、每一次運算開始思考「節能」。
Green Coding 是什麼?
Green Coding,顧名思義,就是讓程式碼更「環保」。它是一種以能源效率與碳排減量為目標的軟體開發方法。傳統的開發流程聚焦於效能與功能;而 Green Coding 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能源責任」的維度。
具體做法包括:
- 演算法效率:選擇時間與空間複雜度更低的演算法,以減少 CPU/GPU 運算負擔。
- 程式碼最佳化:移除冗餘迴圈、減少重複運算、合理使用快取。
- 硬體感知設計:根據不同設備(伺服器、邊緣裝置、行動端)選擇最節能的執行策略。
- 碳足跡追蹤工具:如 Hugging Face 的 CodeCarbon、GitHub 的 creedengo 插件,能即時分析程式執行過程中的能耗與碳排。
這些手段讓開發者不再只是「寫出可用的程式」,而是「寫出對地球友善的程式」。
AI 模型的高能耗危機
AI 的能耗問題最為顯著。訓練大型模型需要數以萬計的 GPU 同時運作,每次推理(inference)也需要大量電力。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一次 GPT 級別的訓練,碳排可高達 300 公噸,相當於一輛汽車行駛 200 萬公里。
而隨著模型持續放大,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這讓開發者與雲端供應商開始重新檢討:「是否所有任務都該交由大型模型處理?」、「是否能在推理階段進行壓縮或蒸餾?」
AI + Green Coding:從耗能巨獸到節能智能
有趣的是,AI 本身也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許多公司正利用 AI 來偵測與最佳化能源使用,讓綠色程式設計不再只是手動微調,而是自動學習的過程。
- Microsoft 推出 Sustainable Software Engineering SDK,可追蹤應用程式執行時的能耗,並提供節能建議。
- Hugging Face 的CodeCarbon套件更是開源社群的代表,許多 AI 研究團隊利用它來量化每次模型訓練的碳排,並在論文中公開「能源報告」。
在這樣的趨勢下,Green Coding 與 AI 形成了相互滲透的關係——AI 讓節能變得更精準,而 Green Coding 讓 AI 的運算更永續。
開發者的永續責任:從行為到文化的轉變
Green Coding 的推廣,其實是一場文化轉型。在過去,開發者被鼓勵讓程式「更快、更強、更炫」;如今,衡量程式品質的新指標是「它耗了多少電?」
這股轉變已催生出新的國際標準與社群:
Green Software Foundation(GSF) 推出「碳感知SDK(Carbon Aware SDK)」,這是一套工具集,可幫忙測量軟體的碳排放量,協助開發者選擇何時何地運行軟體使其更加環保。
Google Cloud 實行資料中心Central Fleet管理計畫,透過優化現有硬體的使用來實現碳減排。例如,在 2024 年中,此管理計畫幫助Google避免了採購新零件和設備,其隱含影響相當於約 減排了26 萬公噸二氧化碳。這大致相當於一輛普通汽油動力乘用車可以少行駛 6.6 億英里。此外,VSCarbon 專案會顯示電網碳強度較低的時段,讓你能利用此時段來安排高耗能任務。
這些措施正逐步將「節能」從企業CSR的口號,轉化為日常開發決策的一部分。
小結
AI 讓人類得到前所未有的助力,但我們也不能忽視AI運作背後的代價。Green Coding 的出現,讓每一段程式碼、每一次模型推理,都將永續思維納入了共同的考量,讓數位智慧與綠色資源不會相斥,甚至能攜手帶來長遠的環境福祉。
》延伸閱讀:
Our approach to carbon-aware data centers: Central data center fleet management
Green Coding Guidelines — Towards Sustainable Software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Software Engineering
- Green Coding :AI節能從程式碼做起! - 2025/10/21
- AI生成關鍵任務:打造一個完美的虛擬垃圾世界! - 2025/10/19
- AI辨識立功:讓鋰電池火災遠離回收產線 - 2025/10/16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