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unkable UI 元件解析系列一:Basic 類

   
作者:Ted Lee

使用積木式(blockly)來學習 app 開發的幾套工具中,現今由 MIT 多媒體實驗室維護的 App Inventor 2(AI2),是 Google 在 2010 年首先開發的。基於這個基礎,Thunkable 也於 2015 發行 。

然而,十年過去了,我們鑑於國內尚無任何一本關於 Thunkable 的中文著作,並且它的官方文件繁多且不提供原始碼測試,造成初學者不易在短時間內快速上手。因此,我們開始計畫從 2025 年新春開始,著手撰寫一系列關於 Thunkable 在拖曳模式(Drag and Drop)下,所有 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圖形介面)元件(components)(圖 1)的簡易說明。當然,我們更期待未來有機會能編撰成冊以佳惠各方 app 開發的初學者。

圖 1:拖曳模式下的所有 UI 元件

在第一節中,我們先整理了四套教材供讀者選參。從第二節開始,我們將在一系列的文章中,陸陸續續地逐一介紹 Basic(基本)、Data(資料)、Input(輸入)、Media(媒體)、Embed(嵌入) 五大類 UI 元件的快速使用方式。

四套教材總整理

本節將羅列四套散見在茫茫網中的明珠:Thunkable 官方文件、拙著的康軒版資科(八下及九上)補充教材與從流程圖到 Thunkable 系列(陳會安老師提供並已全數發表於 MakerPRO 電子報)、兩位國、高中第一線教師的線上教材的連結。

  1. 官方手冊:和Java 官方文件一樣,濃濃的家電使用說明書(manual)味(可以說人話嗎?)。這種字典(dictionary)式的「參考書」風格,通常缺少範例程式(sample code)和它的測試範例原始碼(source code)。以致於初學者如入大觀園一般,不昏頭才怪!所以,強烈建議讀者從下列 2~4 的三套教材(teaching materials)中先挑一套入門。等到能稍稍駕馭 Thunkable 後再慢慢去翻閱官方的天書。
  2. 筆者著述:從 2023 年 3 月開始,歷經近三年的寫作,我們已經完成了兩套 Thunkable 的入門教材。第一套《Thunkabel 快速上手指南》 是改寫康軒資科八下及九上所有 AI2 相關範例而成的完整補充教材。它是以 專題導向(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的方式編排的。也就是說,讀者可以從實例的快速學習而進入進階的 app 開發行列。

    A-1. Thunkabel 快速上手指南:教材中編有台幣與日圓互兌的匯率換算與英文單字卡片兩個範例(圖 2)。

    本文為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加入會員! 全站文章無限看~

                                   

    已經是會員? 按此登入

    只需不到短短一分鐘...

    輸入您的信箱與ID註冊即可享有一切福利!

    會員福利
    1

    免費電子報

    2

    會員搶先看

    3

    主題訂閱

    4

    好文收藏

Ted Lee

Author: Ted Lee

從工程師轉任中學教師,又為了捍衛教育理念,投身成為 STEAM 教育工作者,自稱「無可救藥的人文教育理想主義者」的李俊德(Ted Lee)。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