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回台北開講 Edge AI Foundation揪團迎戰「AI邊緣化」時代

   

於2024年11月初宣佈由tinyML Foundation更名為Edge AI Foundation的全球性產業組織,在一年後再度回歸台北舉辦亞洲區大會(Edge AI Taipei 2025);今年的活動除了延長為兩天,還擴大邀請了更多聚焦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應用的技術供應商參與,透過專題演說、實作工作坊、現場展示與圓桌論壇等形式,與現場聽眾分享交流最新技術趨勢、開發經驗與對產業發展趨勢的觀點。

如同該組織更名的理由──持續演進的邊緣AI已超越先前tinyML強調的超低功耗機器學習,加入了生成式AI模型等更先進的功能,在今年Edge AI Taipei亮相的不只有Alif Semiconductor、奇景光電(Himax)、Microchip、恩智浦半導體(NXP)、高通(Qualcomm)、瑞薩(Renesas)、ST等等MCU/MPU業者,開發平台供應商Edge Impulse、embedUR,開發工具軟體業者Mathworks、Siemens EDA,以及AI加速器業者femtoAI、DSP IP供應商CEVA、處理器核心架構RISC-V聯盟…也有英特爾(Intel)、研華(Advantech)與Dell等CPU及AI運算平台/AI PC廠商。

Edge AI Foundation執行長Pete Bernard在Edge AI Taipei首日的開幕演說中強調,AI是一項「團隊運動」。

Edge AI Foundation執行長Pete Bernard在開幕演說中強調,今日的AI焦點已經雲端資料中心轉移到更訴求「效率」(Efficiency)的各種邊緣設備,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75%的資料在邊緣端產生,因此讓AI在邊緣端執行是自然的趨勢。「我們正邁向一個萬物皆智慧的時代——從空調、家電到感測器,所有裝置都將具備某種程度的AI運算能力;」他指出,市場預測顯示,Edge AI產業規模至2030年將達5,62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接近40%,高於整體AI市場的30%。

而Bernard表示,「AI是一項團隊運動(Team Sport),」Edge AI應用的落地涉及從矽晶片、系統整合、到開發工具鏈等不同層面的技術堆疊,各層面的廠商必須緊密協作;因此,「我們的社群裡既有半導體供應商、裝置製造商,也有開發者與工具開發團隊,這正是推動邊緣AI前進的核心力量。」

Edge AI Foundation執行長Pete Bernard形容Edge AI產業是一項「團隊運動」。(圖片來源:Edge AI Foundation)

Edge AI Foundation執行長Pete Bernard形容Edge AI產業是一項「團隊運動」。(圖片來源:Edge AI Foundation)

為此Edge AI Foundation持續擴充社群生態系,吸納來自全球各地擁有不同技術專長的成員,涵蓋軟/硬體以及從IC到系統的廠商,像是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AI模型編譯器公司yasp,電阻式記憶體ReRAM (RRAM)開發商Weebit Nano、專注研發新一代低功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法國業者Nellow,以及為邊緣AI裝置開發輕量化軟體的Atym等等市場新秀,以及Intel、Dell、RISC-V聯盟等已在產業界擁有聲量的品牌,都在近期陸續加盟該組織;Bernard也歡迎更多台灣在地夥伴加入。

在扮演產業界、學研界的交流平台之外,Edge AI Foundation也宣佈準備推出技能認證與教育專案,讓AI開發者透過參與線上課程取得相對應的徽章,以建立個人職涯履歷;將以美國哈佛大學的MLSYSBOOK.AI教材為基礎,於2026年初提供一系列每堂約1.5小時、輕鬆易學的課程,涵蓋生成式邊緣AI、神經形態運算、音訊AI等主題,提供想學習Edge AI的開發者從入門概念到實作的學習路徑;進一步的相關資訊將會陸續公佈。

台灣是全球Edge AI領域重要的創新能量

開幕演說後的首場專題演講,由台大資工系教授徐宏民 (Winston Hsu)以「AI的轉型之路:從雲端到邊緣、從感知到行動、從模型到市場」(AI in Transformation: Cloud to Edge, Perception to Action, and Model to Market)為題,回顧近兩百年科技革命如何推動經濟成長,並指出未來的關鍵驅動力將是AI結合能源效率與自主系統。

他提及,AI模型從2010年代的感知、語言理解,發展至具推理與規劃能力的生成式階段,強調小型高效模型正讓AI走向Edge端應用,這不僅有助於隱私保護與即時運算,也讓AI可深入家庭、工廠與機器人等應用場域。而能源系統與AI的結合能改善電網穩定與用電效率,自動化機器則將成為人力短缺與高風險環境的解方;他呼籲產學界協力,確保AI在真實世界中的部署能兼顧安全、可靠與永續發展。

Edge AI Taipei有來自多家廠商的現場展示。

為期兩天的 EDGE AI Taipei 2025 議程豐富,涵蓋各種最新的技術議題,會場也有來自各家廠商的攤位展示,讓參與者體驗各式AI加速硬體、邊緣運算平台與開發套件,也再次展現台灣在全球Edge AI生態系中日益重要的創新能量與社群凝聚力。依主辦單位的慣例;之後應該會陸續釋出這場活動的演講錄影,屆時相關資訊MakerPRO也會分享給所有讀者。而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與Edge AI應用部署、技術解決方案的細節,也別錯過將在11月19日登場的MakerPRO MAI開發者年會,這場盛會不但有技術講座、還有實作工作坊,目前還在熱烈開放報名、剩下的席位不多,有興趣參與但是還沒報名的朋友,快看下方的活動資訊一起加入我們!

 

 

 

Ceva為邊緣裝置實現多語言設備端智慧處理能力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Author: judith

20年經驗半導體/電子技術領域長期觀察員與報導者,見證科技社群持續成長茁壯、Maker/工程師們以創新改變世界!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