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向陽
美國時間2025年10月7日,高通(Qualcomm)宣佈購併Arduino,此購併未揭露交易價格,但承諾後續仍維持Arduino原有的中性發展立場。
此消息一出讓各界震撼,在此之前Arduino於2020年推出Arduino Pro宣佈進軍產業實務應用,此舉獲得Arm肯定,並於2023年投資Arduino約2,200萬美元,而今則被Qualcomm購併,在被併前Arduino已走了近20年歲月,且發生過短暫分家事件。
為何Qualcomm要購併Arduino?
為何Qualcomm要購併Arduino?因為Qualcomm期望積極轉型。在過去,由於Qualcomm積極佈局3G行動通訊專利,因而使其3G手機晶片大發利市,之後日本、南韓業者也積極佈局4G/LTE專利,Qualcomm專利主導性減弱,但依然具有領導性,至5G又有中國業者積極佈局專利,Qualcomm地位再退一些。
但更重要的是全球智慧手機成長轉緩,且許多手機商開始發展自己的手機晶片(如Apple、Samsung、Google等),無意持續向Qualcomm購買晶片,Qualcomm必須開闢其他的晶片業務,對此Qualcomm多方嘗試,有部份嘗試是市場分餅策略,例如推出Arm架構的PC晶片以挑戰Intel、AMD,或推出AI晶片以挑戰NVIDIA等,另也嘗試發展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
但也有一些是市場造餅策略,即機器人晶片、無人機晶片、物聯網晶片、車用晶片(若干挑戰傳統車用晶片商如NXP、Renesas等)等,在多方嘗試下,其實最有收穫的是IoT晶片,近期已佔其營收10%以上,這也是因為4G/LTE、5G標準開始往IoT發展,而Qualcomm本有的通訊技術優勢可沿用。
正因為IoT已成為Qualcomm一根新收入支柱,雖然跟原有手機收入支柱的50%相比依然差很遠,但Qualcomm已有心加碼此領域,故今年開始把IoT晶片業務取了新名為Dragonwing(龍翼),好與手機品牌Snapdragon有所區別,其他尚未成氣候的市場依然使用Snapdragon(驍龍)之名進行衍生,如車用領域稱為Snapdragon Ride,或穿戴式稱為Snapdragon Wear等。
既然Qualcomm有心加碼IoT應用市場,很明顯其晶片必須從處理器退至控制器,畢竟許多IoT應用情境都講究低功耗,原有手機的處理器效能反而大而無當。
不過這正是Qualcomm弱點所在,以IoT議題切入MCU市場,很明顯Qualcomm是MCU領域的新手,與TI、NXP/Freescale、Infineon/Cypress、STMicro、Microchip/Atmel、Renesas等傳統資深MCU大廠不能比,事實上也因為其MCU的堅耐性仍有待業界考驗,故Qualcomm的車用電子晶片仍以高階應用訴求為主,如影音娛樂導航等,真正傳統車用控制(煞車、引擎點火)晶片不易跨入。
另外Qualcomm也很難從現有MCU大廠手上搶走開發用戶,MCU大廠已有眾多範例程式(sample code)、應用筆記(application note)、專業開發軟體工具等給予開發者,已高度綁定原有的專業開發者,Qualcomm難以說服他們轉用Qualcomm。
既然Qualcomm打的是IoT MCU造餅市場,且傳統堅耐取向的MCU並非其擅長,故Qualcomm開始擁抱Edge AI新應用領域,以及Maker的半業餘開發者用戶,因而購併Edge Impulse軟體公司(以SaaS型態提供),另也購併FoundriesFactory。
Arduino App Lab
因此Qualcomm購併Arduino,取得20年來3,300多萬的Arduino開發用戶,可視為一種捷徑策略,因此在宣佈購併的同時也宣佈推出新開發板與新開發工具,即Arduino Uno Q與新的開發軟體Arduino App Lab。
其中開發板用的即是Qualcomm的Dragonwing QRB2210晶片(板子上是雙主控晶片,過往Arduino即有雙主控晶片的開發板前例,如Arduino Yun),而新開發工具可以支援Arduino原有C/C++程式還有Python,也支援RTOS即時作業系統、Linux、AI等,意思是要讓本來3,300萬Maker很快懂得開發即時控制應用、嵌入式Linux應用、AI應用。

圖1:Arduino Uno Q開發板上使用Qualcomm Dragonwing QBR2210主控晶片(圖片來源:Arduino官網)

圖2:Arduino新的整合開發環境Arduino App Lab可開發C/C++、Python、Linux、RTOS、AI等應用(圖片來源:Arduino官網)
以上是Qualcomm面的觀察,但其實也應從其他面向觀察,對Arduino而言,原有的發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外部威脅,過去Arduino以MCU為主,Raspberry Pi以MPU為主,但兩者在近年來已有互跨的趨勢,Arduino從8-bit MCU升級到32-bit MPU,Raspberry Pi也推出MCU取向的RP2040、RP2350等,且Raspberry Pi商業公司已在英國掛牌。
不過Qualcomm或許可以比照Arm方式只是入股Arduino,為何選擇購併?此就需要更多推敲,或許與近期Qualcomm與Arm的官司(因為購併Nuvia造成)和解有關,此需要更多觀察。
另外,其實2013年至2017年也有諸多大廠擁抱Maker,如Intel推出一系列嵌入式x86晶片與模組,如Galileo、Edison、Curie、Quark等,Intel期許新開發應用者能進入穿戴式、IoT市場,但2017年停止此路線。
事實上Intel在此前後也停止許多其他路線的嘗試,如WiMAX晶片、手機晶片等,新業務或新路線嘗試數年後退場是大廠常態,如AMD曾推展PIC新興國家上網機僅2年便退場,IBM曾推展OpenPower伺服器也僅1年便退場,之後轉成開放生態路線。

圖3:AMD曾向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推廣平價上網機PIC(圖片來源:AMD)
也因為Intel的宣示進場使許多晶片商跟進,如Samsung提出ARTIK系列模組,Mediatek推出Linkit系列、Reaktek推出Ameba等,但在Intel宣佈退出後也跟隨冷淡。
結語
最後,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為常態,也不僅是Maker社群更為重疊,其實無線通訊領域也早有重疊互推擠的現象(如手機通訊與Wi-Fi),同時有許多無線通訊技術與協定殞落或被迫轉型(如Zigbee、Sigfox)。
或者AI過去在1950年代、1980年代熱門後走入蕭條,2010年代再次興起等,或Elon Musk、Boston Dynamics、Physical AI再次讓人們關注機器人。而Qualcomm購併Arduino也肯定會被載入資通訊產業發展的史冊中。
- Gemini Robotics 1.5版觀察 - 2025/10/21
- Qualcomm購併Arduino觀察 - 2025/10/17
- 以工程角度檢視NVIDIA Jetson Thor - 2025/10/02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