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台灣AI黑客松」決賽結果揭曉

   

高通技術公司攜手華碩、台灣微軟與仨宇(Thuniverse)共同舉辦的「Qualcomm Edge AI Developer Hackathon高通台灣AI黑客松」,在歷經徵件初選及24小時的實體競賽後圓滿落幕。參賽團隊來自全台多所大學與多元產業企業,充分展現台灣開發者強勁的創新能量,能善用邊緣AI的即時性、隱私保護與高效能等特性,迅速打造可實際運行的AI應用程式。

高通技術公司持續推動邊緣AI應用創新,透過在台舉辦黑客松,期盼鼓勵開發者運用搭載Snapdragon X系列平台的Windows PC,為新一代行動筆電開發具開創性的裝置上或混合式AI應用。首屆黑客松自眾多報名隊伍中挑選出共18個團隊參與決賽,運用Qualcomm AI Hub的AI模型資源,以及仨宇專為黑客松推出的Turu工具,快速打造出能解決生活中繁瑣任務的AI創新方案。

參賽團隊經過24小時腦力激盪與現場業師指導,由產學界專家組成的評審團最終選出三支優勝隊伍。獲得本次競賽冠軍的團隊為「隊長決定就好」,其運用AI協助使用者對龐雜檔案迅速進行分類的創新概念,大幅縮短使用者尋找正確檔案的時間,在實用性與創新理念上相當亮眼。第二名為「Brain404」,其專為會議開發的解決方案,導入AI精準生成摘要,接近商品化的成熟度令人驚豔,可望大幅提升會議效率,展現了市場潛力與實際應用價值。獲得第三名的「海洋的後裔」,運用裝置上AI為缺乏穩定網路支援的海上作業,提供更準確可靠的氣候與海象分析,以確保出海任務順利,極具社會關懷與應用價值。

前三名團隊分別獲得新台幣15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金,並將有機會於高通官網部落格露出、高通Discord伺服器線上直播與 Qualcomm AI Hub 專案收錄,讓這些寶貴創意躍上國際舞台,連結廣大開發者社群,推動更多突破性的應用誕生。

高通技術公司專為開發者推出的Qualcomm AI Hub,如今可提供超過200預先最佳化的AI模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800家企業透過Qualcomm AI Hub將AI模型最佳化及部署於行動裝置、PC、汽車與物聯網平台。不只支援「自帶模型」(Bring Your Own Model,BYOM)與「自帶資料」(Bring Your Own Data,BYOD)功能,更能讓開發者將其預先訓練的模型進行量化與編譯,接續透過在雲端託管的裝置上測試執行推論以進行驗證,大幅縮短產品開發與迭代週期,協助精準掌握AI新時代的商機。

高通技術公司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表示:「很開心見證台灣開發者透過這場黑客松,展現裝置上AI帶來的革新力量。Snapdragon X系列平台帶來同類型最佳的CPU和強大的NPU,搭配Qualcomm AI Hub多元資源,為開發者提供堅實的開發工具與平台,加速打造可擴展的AI解決方案,助力台灣成為全球AI創新重要據點。」

高通產品管理資深總監Paul Torres分享:「高通技術公司正持續推動全球邊緣AI生態的發展。台灣擁有多元的開發者社群與蓬勃的創新能量,使其成為我們黑客松系列活動的理想舉辦地之一。令人振奮的是,參賽者能將Snapdragon X系列Copilot+ AI PC的NPU運算能力,與生成式AI模型相結合,針對各種應用場景量身打造AI解決方案。這些努力將讓使用者受惠於邊緣AI更安全、具隱私防護、更高效能的智慧體驗。」

華碩聯合科技系統事業總經理廖逸翔則指出:「很榮幸以具備頂尖地端 AI 運算能力的華碩 Copilot+ PC,成為本屆賽事的堅實後盾,協助團隊將前瞻構想快速轉化為創新實踐。我們希望扮演支持年輕開發者的能量,讓台灣持續站在全球 AI 創新的最前線。」

台灣微軟專家技術群總經理吳子強表示:「微軟很榮幸與高通合作,為開發者打造開放靈活的平台,充分發揮 Copilot+ PC 強大 NPU 的運算效能,在低延遲、低功耗下完成複雜 AI 任務。同時,透過整合 Visual Studio Code、GitHub 與 Windows AI Foundry 的多元 API,支援 Windows 內建模型處理文字、語言與視覺化任務,提供堅實的開發基礎,助力開發者快速落實創新,打造可於裝置端執行的 AI 應用。」

仨宇執行長蕭景燈表示:「仨宇很開心能與高通合作,透過在地化的開發環境與資源,協助更多台灣創作者進入裝置上AI的新領域,並見證許多開發者團隊善用Turu開發工具,快速實現別具創意的AI應用。」

更多獲獎團隊資訊請參考高通官方網站

MakerPRO編輯部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Author: MakerPRO編輯部

MakerPRO.cc為華人圈最專注於Maker創新創業、物聯網及共享經濟報導及共筆發表的專業媒體,不論是趨勢分析與評論,或創新實作文章,在華文創新創業媒體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