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向陽
Particle公司推出一片名為Tachyon的單板電腦,直接內建5G、硬體AI加速,這是因為該板使用Qualcomm的Snapdragon QCM6490晶片,晶片內已有5G通訊、NPU硬體AI加速等,還有8核心CPU、GPU、Wi-Fi 6E等功能。
眾所皆知,創客圈最熟悉的單板電腦(SBC)莫過於信用卡大小的樹莓派(RPi),RPi暢銷的結果吸引許多業者也推出相近尺寸但更便宜、規格更強的單板電腦,期望搭順風車銷售,然而樹莓派是以文化風氣、軟體生態為基礎來發展的,純以規格、價格不易挑戰。
不過近期RPi為了迎合AI應用趨勢而推出70美元(官宣價,遠低於街頭價)的AI套件,在原有的RPi為基礎加裝上套件就可以讓其具有硬體AI加速能力。另外這幾年有在觀察RPi的創客應該也發現,RPi一直在增強通訊能力,如Wi-Fi、Bluetooth等,但尚未放入4G/LTE、5G。
至此可以發現,RPi現階段將5G、AI等視為選用,AI由官方推出AI套件來補強,5G則幾乎完全倚賴協力商(Third Party,俗稱副廠)來提供,但如果現在有一片也是信用卡大小的單板電腦,上面直接提供5G跟硬體AI加速,豈不更好?
對此Particle公司推出一片名為Tachyon的單板電腦,上頭就直接內建5G、硬體AI加速,這是因為該板使用Qualcomm的Snapdragon QCM6490晶片,晶片內已有5G通訊、NPU硬體AI加速等,還有8核心CPU、GPU、Wi-Fi 6E等功能。
細部規格說明
Tachyon的5G通訊主要是支援6GHz以下頻段,而且可以回退到4G/LTE,即附近只有4G/LTE基地台也是可以通訊,另外Techyon被定位在IoT閘道器這個角色位置,因此也可以與更前端的感測器節點通訊,例如用LTE-M協定與比較初階的節點進行通訊,或用Wi-Fi 6E與比較高層次的IoT裝置通訊。
接著談AI,QCM6490晶片內有一個Hexagon數位信號處理器(DSP),Qualcomm稱其為AI引擎,效能為12TOPS,與RPi官方AI套件(使用Hailo-8晶片)的13TOPS接近。
至於8核CPU(Kryo 670 CPU,類同於Cortex-A78)則有特別的配置,其中1個核跑最高頻率達2.7GHz並負責主責工作;另外3個核跑2.4GHz,負責一些高效能運算需求任務;至於剩餘的4個核則跑1.9GHz,負責一些低要求性的工作。
而GPU部份為812MHz的Adreno 643L,支援4k解析度的視訊處理與顯示,並支援DSI介面、CSI介面,設計配置上很明顯與RPi互別苗頭。
記憶體設計、I/O設計
在記憶體方面,Tachyon原初的設定是4GB RAM、64GB ROM,Tachyon直接把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Flash ROM)焊接在板子上,這點跟RPi倚賴microSD插卡不同,RPi較具彈性。不過官方宣稱Tachyon是設定成能在IIoT(產業物聯網)環境中運用,擔保可用10年。
不會很快官方又補充訊息,無論是RAM跟ROM都決議倍增,成為8GB RAM、128GB ROM,如此RAM的部份可與最高規的第五代RPi(RPi 5)打平,ROM方面則是一般狀況下勝出,一般狀況下RPi只使用8GB~32GB記憶卡,但最高也可以支援到2TB。
在I/O方面Tachyon也跟RPi 5一樣具有PCIe高速I/O介面,也一樣要透過加搭轉接才能使用,不過RPi 5是PCIe Gen2標準,Tachyon則是Gen3。
另外也簡單提提作業系統,Tachyon目前屬意用Ubuntu Linux,但也有人認為Qualcomm的晶片通常用於智慧手機,為何不直接用Android(雖然骨子也是Linux)?答案是SBC應用許多時候是沒有顯示畫面的,Android則相對高程度倚賴人機介面操作,故仍是以Linux為主。
試水溫階段
Tachyon直接內建5G與AI自然是好,未來說不定5G、AI都是基本需求,若還要額外加搭原廠、副廠的硬體套件也是累,一次到位比較方便。
不過,Tachyon的銷量還沒打開,目前還在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階段,試試各界的反應,早鳥價149美元,預估2025年1、2月出貨。對此,筆者也看了一下Kickstarter網站上的狀態,目標募到1萬美元,8月底截止,但至8月13日已募到276,197美元,支持者1,347位,肯定達標。
最後,Tachyon板子上嵌有EtherSIM,以此提供5G通訊資費方案,每個裝置每個月2GB傳輸量6.99美元(註1),最快速度2.5Gbps,目前可在40多國使用,但各國價格有些不同,且亞太目前僅5國可用,即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南韓等,看來臺灣還需再等等了!
註1:有些類似以前的Arduino SIM,每裝置每個月1.5美元,傳輸量5MB。
- 產業級Arduino也擁抱LLM AI - 2025/01/24
- 2025年CES展AI類創新獎觀察 - 2025/01/09
- NVIDIA讓TensorRT-LLM推論效率增速三倍 -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