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VINO工具套件AI程式講座
|
View Categories

淺談高頻系統的原理與設計—PART22:陶瓷電容

閱讀時間: 1 分鐘

作者:Bird

【Maker電子學】淺談高頻系統的原理與設計—PART21:史密斯圖(7),我們利用 Smith Chart 上 frequency span 的功能,模擬不同零件數值大小對匹配結果偏移量所造成的影響。這一回我們要來看看,當零件的數值決定後,如何選擇實體的電容、電感元件,而這些元件除了電容量、電感量之外,還有哪些特性需要考慮。

電容與電感是高頻電路最常使用的被動元件,我們之前做阻抗匹配的設計時,也是利用電容和電感來改變傳輸線的特性阻抗,但在計算時,我們都只探討到容值、感值,然而對電感和電容來說,除了容值和感值外,還有很多其它特性需要注意,這次我們先來聊聊電容。

電容的耐壓 #

耐壓大概算是電容零件選擇上,除了容值之外最重要的參數。

電容利用靜電的電場來儲存能量,這個電場會在電容的兩個電極之間產生一個電位差,電容裡面的介電質必須要能耐得住這個電位差,也就是能在這個電位差之下仍然保持絕緣。

高頻訊號的電壓要怎麼計算呢?說穿了其實很簡單。之前我們講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所謂的特性阻抗,其實就是訊號在傳輸線中行進時,電壓和電流的比值,它一樣遵循歐姆定律:R = V / I。

由於在一個傳輸線通道中,特性阻抗已經決定了,因此訊號的電壓與電流的比例也就決定了,因此電壓與電流可以由功率計算出來:P = V2 / R = I2R。

假設有一個特性 50 ohm 的 Wi-Fi 系統,訊號的功率是 0.2 W,我們就可以計算出來傳輸線上的訊號電壓是:0.2 = V2/ 50, V = 3.16(V),這個電壓是 RMS 電壓,實際的最大 peak 電壓還要比這個高一些。

如果今天我們需要 1 W 的功率,那 50 ohm 傳輸線上的訊號電壓就是:1 = V2/ 50, V = 5(V)。

這時我們不免慶幸,當初前輩們訂下 50 ohm 這個行之有年的標準特性阻抗,對於現今的低壓以及電池供電系統真是友善;如果今天的標準特性阻抗是 300 ohm,當我們需要 0.2 W 的 RF 功率時,在 300 ohm 傳輸線上的訊號電壓就是:0.2 = V2/ 300, V = 7.74(V)

在 RF 電路中,不管是內建在 IC 裡面的電路,還是獨立出來的電路,如果要增加輸出功率,會使用各式各樣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但這些放大器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無法輸出比供電電壓高的訊號電壓;也就是說,如果放大器的電源電壓是 3 V,它的輸出最高就是 3 V。

不過事實上也沒辦法真的到 3 V,就算是 rail-to-rail 的放大器,還是要扣掉一點點飽和壓降。

因此,你會發現,很多 2.4 GHz 的 PA IC,如果是用 3.3 V 供電,都會設計成最大輸出功率是 23 dBm。23 dBm 換算一下是 200 mW,也就是 0.2 W。我們前面算過,要在 50 ohm 特性阻抗的系統中輸出 0.2 W 功率的話,需要 3.16 V 的電壓,剛好比它的供電電壓 3.3 V 低一些。

因此,在我們常見的 50 ohm 特性阻抗小功率 RF 系統中,3.3 V 的電源系統大概可以應付到 0.2 W 的輸出功率,而 5 V 的電源則可以應付到 0.5 W 左右。

我們可以把上面那個電壓與功率的式子畫成圖,就能更了解供電電壓與最大輸出功率之間的關係:

(圖片來源:Bird 提供)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在 0.5 W 以下的 RF 系統中,訊號的電壓都不會超過 5 V。

我們之前做過很多次特性阻抗匹配的計算,讀者們應該有發現,當我們用 2.4 GHz 附近的頻率當作例子時,計算出來的電容量都在零點幾 pF 到幾個 pF 左右。這和容抗與頻率有關,而我們在做阻抗匹配時,會需要的容抗也多半在幾 ohm 到十幾 ohm 左右,在這個頻段下,需要這樣的容抗時,零件數值就在這個範圍。

如果我們今天是爲頻率比較低的系統設計阻抗匹配電路,電容的容值範圍就會比較大。

一般數 pF 到數百 pF 的小容量陶瓷電容,耐壓如果沒有特別選擇的話,大概都是 50 V,因此在小功率的 RF 系統中比較不會遇到電容耐壓的問題,但如果 RF 的功率比較大,就要小心根據特性阻抗計算訊號的電壓,來檢查零件的耐壓是不是足夠。

溫度係數 #

陶瓷電容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叫做溫度係數。溫度係數指的是電容的容值隨著溫度變化的特性

溫度係數主要由陶瓷電容中間用來當作介電質的陶瓷材料所決定。我們常常聽到的 X5R、X7R、Y5V 這些名詞,指的就是陶瓷材料的特性,有時候也被用來直接稱呼陶瓷材料本人。

陶瓷電容材料的溫度特性編碼,根據 EIA RS-198 標準的規範,用三個字元來代表,而這個規範又分爲 Class 1 和 Class 2。

Class 2 陶瓷材料的三個字元裡,第一個字元代表電容可以使用的最低溫度,第二個字元代表電容可以使用的最高溫度,第三個字元則代表在整個可使用的溫度範圍中,容值的變化量。

(圖片來源:Bird 提供)

查這個表,就可以了解我們常見的那些陶瓷電容代碼意義。比方說 X5R,就是可以在 −55 °C 到 +85 °C 的溫度下使用的陶瓷電容,而它在整個溫度範圍中的容值變化量是 ±15%。

另一個很常用陶瓷電容材料代碼就是 Y5V,但從上面這張表來看,Y5V 這個陶瓷材料的特性蠻糟糕的,它在 −30 °C 到 +85 °C 的範圍內容值的變化是 +22/−82%,也就是說在最差的狀況下,它的容量會只剩下規格的 18%。

既然特性這麼差,爲什麼這種材料還會繼續存在地球上,我們還會常聽到這個代碼?雖然它的溫度特性很差,但如果將 Y5V 用在那些總是在一般室溫下使用的電子產品時,它的特性仍然是可用的,而且它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便宜。

而 Class 2 雖然也是三個字元的代碼,但編碼方式和意義卻完全不一樣。第一個字母代表的是溫度係數,單位是每度 C(或 K,其實是一樣的)多少 ppm,第二個字母代表的是溫度係數代碼還要乘上的倍數,第三個字母代表的則是前面兩個字母計算出來的溫度係數代碼,會有多少誤差。

(圖片來源:Bird 提供)

以最常見的 C0G 陶瓷電容來說,它的意思就是 0ppm/°C +/- 30ppm/°C。如果是 M2H,就是 -100ppm/°C +/- 60ppm/°C。

雖然 RS-198 的 Class 1 編碼有這麼多組合,但實務上 99.9% 用的都是 C0G,很少看到其它的材料(現在大部分的讀者應該知道了,C0G 中間那個字元是數字零,不是英文字母 O)。

從規格上看起來,C0G 這個材料做成的陶瓷電容真是完美,它理想的溫度係數是 0,也就是容值完全不隨溫度變化。在最壞的情況下,溫度係數也只有 +/- 30ppm/°C。

既然 C0G 這麼優秀,爲什麼還要用 X5R、X7R 甚至 Y5V 呢?價格當然是一個原因,就如同前面 Y5V 的例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密度。

你如果去 Digi-Key 上搜尋 0.1uF 的 C0G 電容,現在能找到的最小尺寸大概是 1206。換句話說,C0G 這個材料的介電常數並不大,沒辦法作出高密度、小尺寸的陶瓷電容,只適合用在數 pF 到 數百 pF 則個這個範圍的陶瓷電容,而這個範圍,剛好是 RF 電路中,阻抗匹配、濾波等電路常用的電容值範圍。

零件數值 #

我們之前在計算阻抗匹配時,算出一個 0.7 pF 這樣的電容數值。大部分的被動元件數值都遵循 IEC 63 標準的 E-series 數字,如 E12、E24、E96 等,而在最常用的 E24 series 中並沒有 7 這個數字,那我們買得到 0.7pF 這個數值的電容嗎?

一般來說,1 pF 以上的陶瓷電容都會遵循 E24 series 的數值,而 1 pF 以下多半就是以 0.1 pF 爲單位遞減直到 0,因此在設計阻抗匹配電路時,也要注意這個規則。

事實上當電容小到 1 pF 以下時,光是電路板 layout 所造成的寄生電容,差不多也在這個範圍,這就是典型的設計數值太接近理論誤差,讓整個系統變得不實際。

因此以設計阻抗匹配電路來說,還是建議儘量不要用這麼小的零件數值來設計。

小結 #

這一回我們探討了高頻電路中,選用陶瓷電容器時需要注意的一些零件參數,包括耐壓、溫度係數,以及零件數值的可選擇性。

下一回我們會繼續其它關於高頻零件選用的知識。

(責任編輯:賴佩萱)

Powered by BetterDoc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