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向陽

圖1:NVIDIA DGX Spark(左)、DGX Station(右)及DGX Station內部的GB300 Superchip(中)(圖片來源:NVIDIA)
黃仁勳原本在今(2025)年一月消費性電子展(CES)期間揭露的Project DIGITS,三月在NVIDIA自己的技術年會GPU技術研討會(GTC)上有了進一步的更新,正式名稱為DGX Spark(火花?)。
DGX Spark是NVIDIA倡議的桌上型電腦(或說是種開發AI用途的工作站)參考設計,提供給各品牌系統商以此為基礎再行修改調整而後銷售,一月份尚未揭露哪些系統商會推行DGX Spark,GTC期間確定首波支持者有ASUS、Dell、HP等。
ASUS為ASUS Ascent GX10、Dell為Dell Pro Max with GB10(還能花100美元排優先順序)、HP稱為HP ZGX Nano AI Station。在價格方面,一月份表示建議零售價約3,000美元,但各系統商通常不會真的高到這個價格。
比DGX Spark更威猛的DGX Station
除了DGX Spark外NVIDIA也發表另一款桌上型電腦參考設計,即DGX Station,DGX Station內部的主控晶片為GB300,相較於DGX Spark只是名稱、銷售上的更新,DGX Station就有較多的工程意義可以說明。
GB300其實必須追溯自NVIDIA的資料中心AI加速晶片B100、B200,B即Blackwell(統計學家、數學家的名字)的意思,B100、B200其實在電路設計(或稱為微架構Micro Architecture)上全然相同。
但B200主要是因為半導體製程技術的持續精進,能以更快的時脈運作,效能較B100更佳,但相對的也有更高的功耗,B100典型約700~800瓦,B200可以到1,000瓦,幾乎必然使用水冷散熱。
而DGX Spark所用的GB10 Superchip(雖稱為超級晶片,但嚴格來說已是種板卡)推測是取用B100一半的裸晶電路(B100與B200本就是兩個裸晶精密連接而成),再搭配上聯發科協助設計的Arm架構CPU電路,以此構成。而所謂的GB200 Superchip,其實即是用上2顆B100晶片,再搭配1顆NVIDIA的Grace Arm架構CPU,以此構成。
有上述瞭解後,便可進一步瞭解GB300,GB300一樣是Grace Arm CPU+Blackwell GPU(嚴格而論已經不算GPU,已是以乘加器為主的設計,而非著色器,是一種純化的AI加速電路)的搭配,其中Grace Arm架構CPU沒有太大變化,較大變化在B300的部份。
B300研發代號是Blackwell Ultra,B300其實電路設計依然與B100、B200相同,但時脈再拉高,變成效率與功耗也都在提高,其功耗增至1,400瓦,以此推測其效能也是此前B200的1.4倍以上。
另外B300搭配更多容量的高頻寬記憶體(HBM),B100/B200為192GB,B300則為288GB,使晶片效能提升的同時其配套記憶體也有提升,避免產生效能瓶頸。此外DGX S
tation規格效能明顯高於DGX Spark,故記憶體也增加,DGX Spark為128GB,DGX Station則為768GB。

圖2:GTC 2025年會上主講場揭露的NVIDIA資料中心晶片後續展望(Roadmap)圖,GB300即為圖中2025年上緣的Blackwell Ultra GPU,並搭配使用8S HBM3e 12H的記憶體(圖片來源:NVIDIA)
照道理而言,B300/GB300應當與此前的B100/B200/GB200相同,是全然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內的,然筆者推測NVIDIA期望增加B100/B200/B300裸晶的生產量,以便獲得更大的量價均攤效益,故也將其推展到前端(資料中心屬於後端)系統上,因而有DGX Station。事實上GB10就已經有盡可能增加B100/B200裸晶用量的意涵。
後續技術動向推測
瞭解DGX Spark、DGX Station後,稍微細心的讀者或許可能已經發現:為何要推行兩種AI桌上型系統?
對此筆者推測,GB10原先的設想可能是NVIDIA想用來推行WoA(Windows on Arm)筆電而有的,因為GB10的Arm架構核心規格、數目均是明顯減少的。把CPU核心,NVIDIA官方Grace擁有72個Neoverse V2核心(以伺服器為主要設想),但GB10只有20個核心,且為10個Cortex-X925、10個Cortex-A725,有可能是為了降低功耗而有的改變,以便日後能用於筆電。
這或許也是現階段DGX Spark盡可能嬌小設計的緣故,事實上一般工作站不會刻意追求容積縮小,消費性的桌上型電腦較會如此,強調公升級、公升以下的容積。
至於NVIDIA因為追求裸晶量價均攤效益,自然沒有額外的電路設計,單純降低B100/B200時脈功耗。
所以,短期內可能讓DGX Spark為AI初中階桌上型工作站定位,DGX Station為AI高階桌上型工作站定位,更之後DGX Spark會朝行動筆電方向邁進,最終桌上型工作站以DGX Station為主。
如此,後續NVIDIA有可能在AI桌上型工作站上完全以GB300這個路線來滿足,至於初、中、高階僅以效能、功耗、搭配的記憶體容量等來加以區隔。而如果NVIDIA順利打開DGX Station的AI工作站市場,推測其後續也不會建議他人使用GeForce顯示卡的桌上型電腦來開發AI,而是讓其更專注在原有的專業繪圖工作站、重度3D遊戲電腦等應用。
(責任編輯:謝嘉洵。)
- GTC 2025:從工程角度檢視DGX Spark、DGX Station - 2025/04/25
- Hailo在樹莓派上實證LLM技術的語音識別 - 2025/04/18
- GTC 2025技術觀察:GR00T N1、Newton、BDX Blue - 2025/04/09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