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觀察:MCU晶片商續購TinyML軟體

   

作者:陸向陽

TinyML的興起大致自2019年開始,從Google推出TensorFlow Lite for Microcontrollers框架、《TinyML: Machine Learning with TensorFlow Lite on Arduino and Ultra-Low-Power Microcontrollers》一書的出現、Arm提出CMSIS-NN,以及等Arduino推出機器學習套件等開始算起,將本來只在雲端或桌上型系統才能跑的AI模型,縮小到在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 MCU)晶片內也能執行。

很快的MCU晶片商就看到這個領域的未來潛能,開始購併TinyML相關的開發軟體商與SaaS(軟體以雲端型態提供服務)服務商,對此筆者即在2023年12月寫過一篇「【TinyML開發平台】尋找下一個Edge Impulse!」,提到諸多的購併,如2019年QuickLogic購併SensiML,2022年Renesas購併Reality AI,2023年Infineon購併Imagimob,同年Nordic收購Atlazo等。

此僅為若干列舉,更多的購併還包含STMicro在2021年購併Cartesiam,同年Qualcomm購併Twenty Billion Neurons,2024年Microchip購併Neuronix AI Labs等。

晶片商採連續購併策略

乍聽之下好像一家MCU晶片商購併一家TinyML軟體商即可,將購併而得的軟體技術與原有隨MCU晶片提供給客戶的軟體開發工具相結合,鼓勵客戶使用新開發工具撰寫TinyML應用,如此即可。

但實際上,MCU晶片商發動的是連續購併,購併一家TinyML軟體商的技術仍覺得不足,而後持續購併,且延續至今,僅以2025年至今為止,又有了STMicro購併Deeplite,NXP購併Kinara,Nordic購併Neuton.AI等。

更重要的是,此前最被廣泛使用的TinyML SaaS服務Edge Impulse,也在2025年3月由Qualcomm購併,Qualcomm原為手機晶片商,但全球智慧型手機成長轉緩,同時4G、5G行動通訊用於IoT的情境增多,使Qualcomm轉進4G/5G IoT MCU領域。

時至今日IoT MCU晶片已是Qualcomm第二大營收業務,佔比10%以上,雖然仍遠不及手機晶片約50%佔比,但Qualcomm確實比過往更重視IoT MCU晶片業務,從而設立新的晶片系列名,稱為Dragonwing(龍翼),以便與手機晶片系列Snapdragon有所區別,Qualcomm其他晶片如車用晶片、無人機晶片等均尚未另設系列名稱。

中立選項的減少

2023年12月筆者在寫「【TinyML開發平台】尋找下一個Edge Impulse!」一文時即假定Edge Impulse未來可能被購併(已成真)下,是否有其他Maker可用的候選TinyML開發平台,筆者提了10個軟體與平台。

這10個TinyML軟體或平台中有許多也已經被購併,如Deeplite於今年被STMicro購併,Deci於去年由NVIDIA購併,同年Red Hat(已屬IBM)購併Neural Magic,CentML也於今年由NVIDIA購併等,如此剩6家。

表1 TinyML主要軟體商被購併整理表(2025年7月)

# 軟體商 發動購併方,年份
1 以色列Deci NVIDIA,2024
2 加拿大Deeplite STMicro,2025
3 南韓Nota AI 持續獨立營運
4 美國Latent AI
5 美國Modzy
6 南韓CLIKA
7 美國alwaysAI
8 瑞典Stream Analyze
9 美國Neural Magic Red Hat,2024
10 加拿大CentML NVIDIA,2025

(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與Qualcomm類似的,NVIDIA也不是MCU商,但由於NVIDIA積極發展嵌入式AI晶片(Jetson系列),加上長期經營CUDA軟體生態圈,故購併Deci、CentML屬合理;Red Hat購併Neural Magic是看好未來vLLM(重視輕量、移攜性)在企業環境的運用可能增多而有的佈局。

另外過去2023年日本TDK購併Qeexo,TDK同樣非MCU晶片商,但TDK有諸多感測器產品,故也與MCU應用屬密切關係,購併Qeexo也是合理。

平常心看待與持續變化

在連續的購併後許多Maker可能會有些失望,畢竟中立超然的TinyML開發工具選擇變少了,被收購的TinyML軟體商後續必然是以獨厚自家MCU硬體的路線來發展,或至少是優先發展項。

然此屬常態,Edge AI興起時也出現一波新創晶片商,如今逐漸要接受產業與市場的考驗,優勝劣敗會逐漸浮現,也會有諸多被收購或就地歇業,TinyML軟體商也是如此。

另外,被購併後也不一定就此結束,過往近乎與Edge Impulse齊名的SensiML雖然在2019年由QuickLogic購併,在今年初傳出QuickLogic有意出售SensiML,以便更專注本業。

QuickLogic並非是本業(eFPGA授權)衰退而決議專注,相反的是其營收年增率23%,且毛利率高達65%,決議出售的消息釋出後其股價(NASDAQ: QUIK)不跌反升。

進一步的,就算有的TinyML軟體商未被購併而就地歇業,也可能是轉機,例如過去Netscape因Microsoft的強力競爭而結束,其瀏覽器軟體Netscape Navigator(之後改稱Netscape Communicator)釋出成開放原始程式碼,透過社群的接續轉變成Firefox瀏覽器,更後續則啟發出Chrome瀏覽器,反而發揮更大影響力。

結語

展望後續,Maker或許可以觀望Arduino、Raspberry Pi的發展。目前Arduino尚未有官方主決的TinyML軟硬體技術,以Google的TensorFlow Lite為主;而Raspberry Pi也以Hailo的Edge AI晶片及其配套軟體為主,或許兩個Maker主要社群會以官方身份涉入Edge AI/TinyML軟硬體,開始有明確的主線推進方向,但也可能持續維持各方技術都歡迎的態度,此有待時間驗證。

陸向陽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Author: 陸向陽

從電子科系畢業後,即以媒體人的角色繼續這段與「電子科技」的不解之緣。歷任電子技術專書作者、電子媒體記者、分析師等角色,並持續寫作不殆。近來投入Arduino、Raspberry Pi等開放硬體的研究與教程介紹。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