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允涵
1.專案的起點:解決一個游泳愛好者的困擾
我有規律去運動中心游泳的習慣,這是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放鬆方式。但一般的泳池水道都不多,只要人數多起來就會使游泳的體驗變差,不僅綁手綁腳,也失去了原本的樂趣。
某天我發現運動中心的官網首頁會刊登即時的使用人數。這個發現給了我一個靈感:如果我能把每天各個時段的人數記錄下來,分析出一個趨勢,就能知道什麼時候人最少,進而避開尖峰時段。
身為一個完全沒有程式背景的人,我第一個想到的方法很直接:開一個 Google 試算表,手動建立時間欄位,然後每個小時自己上網查看人數,再手動輸入。但這個方法很快就宣告失敗,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準時、規律地完成這項紀錄工作,導致我的表格數據總是斷斷續續,派不上用場。

運動中心的官網首頁會刊登即時的使用人數(紅框)

使用Google表單手動輸入人數
2.第一次嘗試:讓ChatGPT當我的程式老師
這時我靈機一動地想到了近年很熱門的「Vibe Coding」(氛圍編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用日常的語言對 AI 下指令,讓 AI 代勞編寫程式碼。這個概念對於像我這樣的程式門外漢來說,聽起來是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我的需求是「定時抓取網站上的人數並紀錄」,這在程式設計領域中,應該算是一個相對基礎的任務。於是,我決定挑戰看看,請 ChatGPT 一步一步地教我。

對ChatGPT提出指令
我在對話框中清楚地告知它:「我完全沒有程式基礎,請詳細的逐步引導我。」
ChatGPT 的回應很友善,也確實試著從頭教起。但很快我發現,AI 認知的「基礎」和我這種新手的「基礎」,存在著明顯的落差。過程中,它時常會提到一些我從未聽過的專有名詞。
例如,當它說「請打開你的終端機」時,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更不知道如何開啟。我只能不斷地提出最基本的問題,讓 AI 針對這些細節做補充說明。
整個過程,我像是一個遠端的執行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複製 ChatGPT 提供的程式碼,貼到終-端機上執行,然後再將終端機顯示的結果複製、貼回給 ChatGPT ,讓它判斷下一步該怎麼做。
執行過程中,出現錯誤訊息是家常便飯。那一長串紅色的英文字母我當然看不懂,但我發現,只要將完整的錯誤訊息複製後貼給 ChatGPT ,或是直接截圖貼過去,它就能分析出問題點,並提供修正後的程式碼給我,告訴我應該刪除哪一行、換成哪一行。

將終端機畫面截圖給ChatGPT詢問是否操作正確
考量到我最終的目標是「每半小時紀錄一次」,這樣的測試週期太長。 ChatGPT 也很聰明地主動建議,先將程式改成「每分鐘紀錄一次」,以便快速驗證程式是否成功。這個調整確實很有幫助,我很快就在試算表上看到了自動填入的數字。
經過大約兩個小時的來回溝通與修正,我的第一支網路爬蟲程式終於成功運行了。對一個程式門外漢來說,這確實是個令人振奮的成果。

最後完成的程式,數據記錄建成一個CSV表格檔案
3.遇到的瓶頸:當方法無法複製時
第一次的成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想到了離我家不遠的另一家三峽運動中心,我也很常去,所以希望能用同樣的方法,為它也建立一個人數監測程式。
但我很快就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兩家運動中心的網頁設計完全不同,顯示人數的區塊和方式也不一樣,這代表背後的網頁原始碼有很大的差異。
我試著用跟之前完全相同的流程,請ChatGPT教我製作第二支爬蟲。但這次,我陷入了無止境的錯誤迴圈。無論怎麼修改,程式始終無法正確抓取到數字。雖然ChatGPT每次都會針對錯誤提出解決方案,但問題就是無法被根除。在多次嘗試失敗後,我只好暫時放棄。這次的挫敗讓我意識到,當面對的狀況稍微複雜一些,單純依賴AI問答的Vibe Coding方式,可能會遇到瓶頸。

兩個網站的人數顯示方式有差異(紅框)

陷入無盡的修改而放棄
4.尋找新工具:更流暢的AI協作體驗
在這次的探索過程中,我聽說了目前 Vibe Coding 領域最受關注的兩個工具: Claude 和 Cursor 。我發現 Cursor 是一款整合了 AI 功能的程式碼編輯器,並且提供免費試用版本,便決定下載來試試看。
Cursor 的使用體驗和 ChatGPT 截然不同。它本身就是一個專業的開發工具介面,同時內建了AI對話功能。我打開軟體後,直接在對話框中說明我的需求:「請幫我寫一個可以定時紀錄土城運動中心網站人數的程式。」
接下來, Cursor 直接在編輯器視窗中,自動生成了所有需要的程式碼。這解決了我之前使用 ChatGPT 時心中的一個疑問:「既然AI都知道該怎麼寫,為什麼不直接幫我寫好呢?」 Cursor 的作法正是如此,它直接產出了完整的專案檔案。
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從環境設定到程式碼編寫都自動完成。我所需要做的,就只是按下執行鍵。令人驚訝的是,之前困擾我許久、一直失敗的程式,這次只花了不到十分鐘就順利完成了,並且成功運行。看著試算表上出現了來自第二個運動中心的數據,我確認這是一個更有效率的工具。

我試用 Cursor 做 Vibe coding 的操作畫面

Cursor 自動幫我完成的程式與數據CSV檔案
5.總結:我的Vibe Coding初體驗心得
這次從零開始的 Vibe Coding 體驗,回答了我最初的疑問:不懂程式的人,真的能透過AI完成一個小專案嗎?以我這次嘗試的基礎自動化任務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有一些前提。
以 ChatGPT 作為學習工具,雖然可行,但使用者本身還是需要具備一些非常基本的電腦知識。如果你連「什麼是終端機」、「檔案路徑是什麼」都不了解,那麼在溝通和執行的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也容易因為不斷的卡關而感到挫折。而像Cursor這樣專為AI協作開發設計的工具,則大幅降低了入門門檻,讓使用者可以更專注於「想要做什麼」,而不是糾結於「該如何寫」。
當然,我完成的只是一個相對單純的任務。對於更進階、更複雜的開發專案,程式新手的 Vibe Coding 是否依然能如此順利,我還沒有答案。不過,網路上已經有不少開發者分享了他們利用 AI 協作完成更大型專案的成功案例,這也證明了這項技術的潛力。對於許多跟我一樣的創客(Maker),心中有很多想動手實作的點子,卻苦於程式能力不足, Vibe Coding 或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起點,它能有效地幫助我們將想法變為現實。
相關連結與參考資料:
- cursor
- Youtube_Alex Finn_Vibe Coding Masterclass: Build your first app with AI in 37 minutes (Claude Code)
- Claude_code
- 新北市土城運動中心
- 新北市三峽運動中心
(本篇文章菁桐自轉載自vMaker,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謝嘉洵。)
- 程式門外漢也能Vibe Coding嗎? - 2025/10/29
- 用雷射雕刻在水泥地上打造超大壁畫 - 2025/03/26
- 如何用木材打造專屬重訓架?菜鳥的探索筆記-前置研究篇 - 2025/01/22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