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應用在全球快速起飛並日益受到產業重視,如何將低功耗、高效能的AI解決方案在教育、醫療與智慧生活等場域實現,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為激勵年輕世代的創意發想與技術實作能力,並培育未來AI領域人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矽導中心攜手矽漣(Rabboni)、奇景光電(Himax)等產業夥伴,舉辦「AI應用創新菁英培育計畫競賽」,期望結合台灣本地的產學資源與最新AI感測平台,打造一個跨域創新與實戰應用的舞台。
參加對象與報名辦法
根據主辦單位的說明,「AI應用創新菁英培育計畫競賽」以全台灣的大專院校在學學生(114 年度仍在學者,不符在學身分者將喪失參賽資格)為對象招募參賽隊伍,每隊1~5位學生,不限領域、科系或年級,也可以跨校組隊,只要對AI應用有興趣的學生都歡迎參賽,線上登記報名與上傳初賽構想書的截止日期為9月19日。
競賽將初賽與決賽兩階段,初賽著重於構想書的評審,涵蓋設計理念、技術可行性、人機互動、團隊分工及市場潛力等要素;入圍隊伍將晉級決賽,於決賽當日進行10分鐘的口頭簡報與實作展示說明,由主辦單位聘請的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擔任評審委員,針對參賽者現場簡報及作品說明,進行5分鐘詢答及評分,評選指標將聚焦作品實用性、實作完整度及系統功耗。最後脫穎而出的團隊,將角逐金獎一組、銀獎兩組、銅獎三組以及佳作四組的榮譽,並分別可獲得10萬、5萬、2萬與1萬元台幣的獎金鼓勵。
主辦單位將提供參賽隊伍兩組感測裝置供參考與應用:一是支援動作感測應用、專為教育市場設計的「bboni Ai」動作感測元件,為結合Himax的低功耗、高效能 WiseEye AI處理器晶片與Rabboni感測器的穿戴模組,內含重力感測器、USB/藍牙傳輸與運算元件;二是支援視訊感測應用的WiseEye Grove Vision AI v2 Kit開發套件,結合AI與多種感測器,可簡化電腦視覺應用開發並提供彈性解決方案。所有完賽隊伍也有機會將比賽成品帶回,延續後續應用產品開發與最佳化。
bboni Ai平台核心硬體特色
bboni Ai平台是此次競賽的核心開發工具之一,根據主辦單位的介紹,該裝置整合高精度六軸 IMU(ICM-42688-P)與 Himax WiseEye2 AI處理器(HX6538),能在低功耗條件下完成即時感測與AI推論,非常適合穿戴式與行動裝置應用。其硬體設計還包含藍牙低功耗模組(nRF52840 BLE)與 SD 卡離線錄製功能,並具備長達約8小時的續航能力。
陽明交大電子矽導中心計畫主持人暨電子研究所教授溫瓌岸表示,bboni Ai裝置的外觀設計以支援兒童程式教育為出發點,因此強調結構堅固、安全,採用傳統開關以方便教學現場操作,也能結合智慧紡織技術將導線縫入織物中,打造柔性可穿戴裝置。該裝置結合Himax WiseEye2晶片的低功耗AI運算,與Rabboni的精準IMU 感測,可讓參賽團隊針對醫療、運動分析與互動娛樂等應用打造多樣化解決方案,例如在遊戲化健康檢測中分析動作參數,實現疾病早期偵測與娛樂體驗的融合。

bboni Ai平台內含Himax的低功耗AI晶片與Rabboni的IMU感測器。(圖片來源:陽明交大電子矽導研發中心)
bboni Ai的開發流程自構想到部署,涵蓋完整的AI應用鏈。團隊可先針對情境設計應用,如醫療步態分析、運動姿勢評估,或是AR/VR互動追蹤,並透過專屬手機App錄製感測數據與標註。接著在電腦端處理資料,利用TensorFlow建立模型,並轉換為Int8量化TFLite格式,再透過Vela編譯器工具針對NPU進行最佳化,以確保低功耗環境下的高效率運作。
完成模型轉換後,開發者可驗證模型精度,並將其燒錄至 bboni Ai裝置,最多可同時存放十個模型。最終,透過以Python或Unity自行開發的App,就可實際驗證模型的正確度驗證與展示。

bboni Ai平台應用開發流程。(圖片來源:陽明交大電子矽導研發中心)
結語:創意與技術的實戰舞台
「AI應用創新菁英培育計畫競賽」不僅是未來技術人才相互較量的舞台,更提供了一個能讓參賽者完整體驗從感測數據取得、模型訓練到邊緣部署的全流程AI應用實作機會。透過結合台灣廠商自主研發之AI晶片、感測器的開發平台,參賽者能快速將創意轉化為可運作的原型,為AI創新應用開啟更多可能性,除了鼓勵更多學子動手嘗試,也期待看到豐碩成果!
- 催生AI應用創新菁英 陽明交大攜手矽漣、奇景舉辦開發競賽 - 2025/08/18
- Ceva與揚智為新世代視訊平台提供可擴展的Edge AI方案 - 2025/08/18
- 晶心AutoOpTune採用基因演算法加速RISC-V軟體最佳化 - 2025/08/15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