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敏銓
LLM AI貼近人們生活最有感的應用,應該就是ChatGPT代表的問答服務,而進一步的商業化應用,則是提升已出現多年的語音助理或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使用體驗,以及衍生的應用,例如即時翻譯、會議紀錄與摘要,以及「個性化」的對話情境,如AI情人或伴侶。
目前這類型的語音LLM應用,大多圍繞著手機與電腦,或特定裝置,如智慧音箱或客服數位看板,有沒有可能更小型化、方便帶著走呢?有的,一些穿戴式AI裝置已開始出現,例如Rabbit R1(199美元)、Humane AI Pin(699美元)、Limitless Pendant(99 美元)、Friend(99 美元),以及Omi(89美元),前兩者已買的到,但使用評價不佳;Limitless Pendant則都預告在這一季(2025Q1)能夠出貨,Omi則是Q2。
由於訴求要容易攜帶,因此這些裝置的外觀被設計成類似胸針可別在胸前(AI Pin)、可放口袋(R1),以及項鍊(Pendant、Friend、Omi);硬體設計上,說穿了就是充當過往智慧音箱的收音裝置,運算及應用還是得靠手機來實現。
所以呢,這些產品「迷人」的地方,還是在於「包裝」,也就是為自己包裝一個美好的故事,讓人覺得只要擁有了它,就能擁有一些超能力、滿足一些內在的需求。例如Friend就以情感的陪伴為訴求,要成為你的數位摯友,讓你不再感到孤獨;Omi也有類似的訴求,而且更進一步,要發展出腦機介面(BCI),成為能夠「讀取你的思維」的裝置。
Wearable AI的最佳載體?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數件前群眾募資市場曾出現過的一堆創新「智慧穿戴」裝置:智慧眼鏡、智慧手環、智慧戒指、智慧手錶等等…,功能五花八門,外觀新潮且吸引人,但今日仍留在人們身上的,大概只有智慧手錶吧,而且是老面孔的廠商(Apple、Garmin…)。不知同樣的情況是否會再次發生?
換個角度來看,既然定位為穿戴式語音AI裝置,就該離講話的嘴巴不會太遠,所以項鍊或胸針型的設計有其合理性,放口袋的Rabbit AI就不是很友善了。但項鍊或胸針都不是普遍被大眾穿戴的物品,相較之下,耳機、眼鏡、手錶都更為普及,而智慧手錶有個畫面可顯示訊息,耳機則可以發出聲音,眼鏡乾脆就投影在你的眼前,似乎都是更理想的選擇。
創造市場區隔
這五款AI穿戴產品中,讓筆者較關注的是Omi,不是被它貼在太陽穴讀取腦波的噱頭概念所吸引,預告在Q2出貨的Omi是掛在頸部的項鍊造型裝置,它內建麥克風和 AI 處理器,用來捕捉語音指令並即時響應。它訴求將提供即時與使用者互動,提供個人助理的功能,包括:能提供會議記錄和摘要、回答問題、提供資訊查詢(類似 ChatGPT 的功能),以及提供情緒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Omi 除了整合 OpenAI 和 Meta 的 AI 模型,同時也支援開源策略,允許開發者構建第三方應用程式,提供更多的可擴展性,目前已有不少的APP已上架其APP Marketplace(連結)了。
看起來Omi創辦人Nik Shevchenko是個很Maker的傢伙,而且有心經營一個基於Omi的開源開發社群生態圈:他在Github上提供了開源資料(連結),為開發者撰寫了詳盡的教學文件(連結),設計了硬體開發套件(連結)及DIY Guide,也在Discord經營討論區(連結)。
上述這些開發社群的經營作為,也許這無法讓Omi在大眾市場賣的更多、更好,但顯然為Omi的存在價值大大的加了分,更不容易被對手取代。至於穿戴式AI裝置能否獲得大眾的親睞呢,還需觀察下去。
- Wearable AI Chatbot裝置搶佔市場你會買單? - 2025/01/15
- 【從科幻到現實】勾勒AI未來情境 Part 2 – 以假亂真的AI世界 - 2025/01/10
- 【從科幻到現實】勾勒AI未來情境 Part 1 – 迎接AI服務時代 -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