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作實驗室】反射率 S11 實測,混搭阻抗在 Smith Chart 有哪些變化?

   
作者:實作派

Smith Chart 的軌跡在理論與實務上總是有些差異,這次我們來試試利用同軸電纜與終端電阻,混搭不同的阻抗來觀察反射率 S11 在 Smith Chart 上的變化,這樣大家對於 S11 會更有概念。

S11 是 S 參數的其中一個項次,又稱為反射率或 Return Loss,要得到 S 參數必須使用網路分析儀 Network Analyzer 測量,對於 Smith Chart 還不熟的朋友可以先閱讀【實作實驗室】高頻電路的好幫手 — 史密斯圖怎麼用?,由於在本篇我只觀察 S11,因此使用 Network Analyzer 之前我只需要校正 Port 1,如果你需要觀察 S21 Insertion Loss,那麼還需要校正 Port 2 以及兩 Port 之間的 Through 測試。

這種校正工作 Calibration(CAL)在每次使用 Network Analyzer 之前都必須要做一次,像是接儀器的 Cable 有變更要做,Cable 長度有改變也要做,掃描頻率範圍改變也要做,只要任何對 S 參數有影響的因素出現都需要做一次校正,所以基本上我使用前無論如何一定會做一次 Calibration。

由於 Calibration 這個字實在太長又太難發音,所以大家後來都只稱呼 CAL 為 K,於是就會常聽到「這台 K 好了沒?」這樣的句子,意思就是詢問這台儀器校正過了沒有。

校正其實就是定出傳輸線的參考平面,表示從這裡開始計算與負載之間的距離,校正時需要有標準負載讓儀器參考,這種東西稱為 Calibration Kit,下圖就是 SMA type 的 Calibration Kit,通常是有三顆,分別為 Open/Short/Load;由於 SMA 接頭的體積較小,三個就做在一起了。

SMA type 的 Clibration kit(圖片來源:實作派提供)

每個 Port(含 Cable)校正時需要分次連接 3 種不同阻抗,分別是 Open/Short/Load,如果你還須要測試 S21,就變成 Port 1 要操作 3 次,Port 2 也要操作 3 次,另外還要加一個 Thru 校正,這需要另一個轉接頭把 Port 1 和 Port 2 接在一起,總共要操作 7 次才能完成 Calibration。

說實在的這個校正的動作有點惹人煩,但是偏偏射頻這種東西對於長度、材料、容抗感抗又特別敏感,若不做校正的話,基本上是沒辦法使用,所以有廠商開發了Electronic Calibration(Ecal)這種東西,可以自動完成校正。

Ecal 它有兩個 Port 可以分別讓你接到 Port 1 與 Port 2,還有一條 USB 線讓你插在儀器上,只要儀器透過 USB 認到這台 Ecal,你只要選擇需要校正哪幾個 Port,幾秒之內就能完成校正,真的超級方便,只是這玩意兒不便宜,就看老闆的口袋多深了。

儀器校正完畢後,我們就來開始測試各種排列組合,各位可以試著從以下的實驗裡面找出與傳輸線理論的對應關係,這樣將來才有機會從 S11 的各種軌跡回推電路發生了什麼事。

標準負載 50 ohm

先拿 Calibration Kit 的 50 ohm Load 來試,根據傳輸線理論負載阻抗與特徵阻抗相同,反射為零,理論上它應該要是 Smith Chart 上的一個中心點,而且剛剛就是拿它來當校正的標準負載,照理來說拿自己當標準的話,測起來應該更要是一個點。

下圖是接線方式,直接把 Calibration Kit 的 Load 端接到 Port 1 的 Cable 上面,我額外畫了一條線寫了 Reference Plane,表示剛剛是以這裡為基準做校正的。

本文為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加入會員! 全站文章無限看~

                               

已經是會員? 按此登入

只需不到短短一分鐘...

輸入您的信箱與ID註冊即可享有一切福利!

會員福利
1

免費電子報

2

會員搶先看

3

主題訂閱

4

好文收藏

StrongPiLab

Author: StrongPiLab

實作派電子實驗室(StrongPiLab)是一個著重知識與經驗的實作交流媒體,提供工程師們理論外的實務經驗,主要傳達電子產品與家電用品的正確操作概念與生活小常識、解說各種測試手法的技巧。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