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造力】Maker Can HELP! 國際案例分享

   

作者:歐敏銓

“Maker Can HELP!”,這不是說說而已,有太多的案例在全球被推動、實現,集眾人之力在幫助眾人、社會、環境與生態。2014年成立MakerPRO,也是希望能盡一份心,透過媒體來傳播這些「好事」,並耕耘社群、舉辦活動,讓「希望」的火能愈燒愈熱!

以下來分享幾個曾因感動而報導過,歷經多年仍堅持做下去的”Maker Can HELP!”的例子,溫故知新,讓想投入的朋友有些參考的標竿。

常民化義肢自造運動 – Enabling The Future

先來介紹Enabling The Future吧,筆者在2014年即因關注Robohand這個自造專案,進而認識到Enabling The Future這個計畫(相關報導文章)。

Robohand的發起人Richard van As是一位南非木匠,2011年5月在工作中失去了他右手的手指,因工手殘的他,選擇了積極面對這個轉變:要讓自己重新「健全」地生活下去,因而投入研究用3D列印量身定製自己的義肢,並與遠在美國的共同開發者Ivan Owen一同將成果分享出去,以Robohand的開源專案來造福有相同需要的人。

南非木匠Richard van As在工作中失去了他右手的手指,讓他啟動了Robohand計畫,至今已幫助了200多位手部殘缺者。(圖片來源

Robohand這開源專案在2012年9月提出後,其影響力不斷發酵,感人的故事在全球各地發生,包括美國伊利諾州9歲小女孩Kylie Wicker的受惠故事,以及幫助戰火中傷殘者的Project Daniel專案。

Enabling The Future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公益計畫,Ivan Owen就是共同發起人之一。他們希望號召號召全球擁有3D列印機的Maker來共襄盛舉,為需要義肢的朋友印製組合零件。其作法是在網路上設立了E-Nable map,有3D列印機的人都可以上來登記,讓有需求的朋友能就近尋求協助,至今已有數千位自願者加入並做出貢獻。

E-nabling The Future致力於運用Robohand協助需要義肢的孩童重建新生活。(圖片來源

事實上,台灣Maker圈也有人長期投入3D列印義肢的開發,例如《TGH 台灣神手 開源義肢》,其成員來自各領域的設計師、工程師、媒體工作者、木工職人、醫療從業人員,主要推手是Chen Scott,他利用工作之餘投入大量心力來推動這個專案,甚至推廣到學校。

最公益的手機 – Fairphone

再來介紹一支最有「社會責任感」的手機 – Fairphone,這款沒有富爸爸撐腰的非主流手機,自2013年1月公司創立以來,靠的是「社群力量」的支持,至今活的好好的,並已出到到第3代的手機了。(相關報導文章

眾所皆知,目前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子產品,就是人手一機或多機的手機了,而快速迭代換機的結果,就是廢棄手機堆積如山,光是台灣一地,每年國人約購買600萬支以上的手機,而依環保署統計,回收率只有約5%,而這已比多數國家的回收率要高了(中國2018年手機回收率不到2%,德國僅4%)。

全球廢棄手機已為環境帶來很大的負擔(圖片來源

由於多數手機廠只管賣不管其他,荷蘭有一群人看不下去,決定靠自己來發起行動,開發出強調「永續經營」的Fairphone,並對消費者喊話:「如果你買了Fairphone,請捐贈、回收或賣給別人,確保它不會被隨意丟棄。」

基於此訴求,Fairphone採模組化的設計,讓壞掉的零件或更新性能的零件可以更換,希望盡量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建構起完善的回收再利用管道,讓用戶汰換的功能正常手機能送到開發中國家,延續它的第二春。當手機真正走到廢棄階段,也安排好了其去處,以手機電池為例,Fairphone和與Closing the Loop基金會已在加納推展了多年的回收計劃,創造了在地的就業機會。

Fairphone採模組化設計,以延長手機使用年限(圖片來源

然而,Fairphone成立的初衷,其實是關切電子材料的源頭:我們手中的電子產品是否採用非衝突(Conflict-Free)的材料,如銅、錫、鈷等。一家企業能做到這一步,只能說真是太難得了,他們甚至親自探訪礦場去追根究底,不願意成為「血汗」工廠的幫凶。

Fairphone從源頭關注手機中不會使用非衝突材料(圖片來源

關於Fairphone更多令人敬重的理念與行動,可以參考筆者《解析全球首支公平貿易手機 - Fairphone》一文。至於為何說它是站在社群的肩膀上屹立於市場的呢?首先,它的預購都會透過群眾募資平台來操作,每次都很成功,讓它獲得開發與量產的資金。

其次,該企業擁有眾多支持其理念的積極參與者(Change Makers),猶如傳教士一般主動推廣Fairphone的訴求並號召更多人一起採取行動;這手機也希望打造一個開放平台,希望有更多第三方開發者可以自由參與開發,進而能從開放社群處得到更多創意和技術支持。

很顯然地,Fairphone打算由下而上去改變既有的「商業掛帥」、「大企業主導」體制,也證實了確有可為。值得觀察的是,它能否擴大其影響力,走出歐洲(歡迎來台),而其他有心人能否複製其經營模式呢?

城市改造計畫 Fab City

最後來介紹一個很大的願景計畫:由Fablab主導提出的Fab City城市改造計畫。

近兩百年的科技文明為人類帶來了便利,也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衝擊。很顯然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能眼睜睜看著她繼續惡化下去,而Fab City計畫的宗旨就在於打破現行PITO(Product in/Trash out)的垃圾線性成長狀況,轉向為DIDO(Data in/Data out)的循環式生態系統架構。

現行PITO(Product in/Trash out)經濟行為持續破壞環境(圖片來源:Fab City白皮書


Fab City提出DIDO(Data in/Data out)的循環式生態系統架構

Fab City在2011年由西班牙的巴塞隆納IAAC大學、巴塞隆納市議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位元與原子中心、Fab基金會一同在秘魯首都 — 利馬所舉辦的FAB7國際會議上提出這項計畫,並在2014年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Fab10會議中正式啟動這個行動,標榜著”From Fab Labs to Fab Cities”。接著在2016年於荷蘭阿姆斯丹舉辦了首次的Fab City活動,不少設計師、Maker和市民跨界合作,展示了草根性的城市生活解決方案。

2016年荷蘭阿姆斯丹舉辦了首次的Fab City活動(圖片來源

「城市中消耗最大量的資源,對世界帶來最大的衝擊,但快速的城市化也帶來一個機會:讓城市能自行生產所有自己消費的東西。」

這個行動計畫給了一個目標:要在40年的時間,也就是在2054年時達成讓城市自行生產所有自己消費的東西,距今還有33年。然而,每個城市並非關起門來自己搞,而是透過全球網路來交流數位資源,站在大家努力實踐的DIDO成果上,發展出適合在地應用的創新解決方案。

Locally Productive, Globally Connected Cities and Citizens

這個計畫的推展顯然需各種跨域人才的參與,包括公民領袖(地方領導者或決策者)、設計師、自造者、城市建設專家等等。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城市加入這個計畫,包括巴塞隆納、巴黎、首爾、墨西哥市、深圳等等,還沒看到台灣的城市加入,期待喔。

不過,身為地球公民,我們也不用等待所在城市宣佈加入此計畫才能參與,這計畫已整理出不少行動指引資料,每年也會舉辦一場全球性的大型會議來進行成果交流(今年8月將在加拿大的蒙特婁舉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關注一下了。

小結

Maker Can HELP! 這不是說說,Maker是說了就要捲起袖子開工。台灣的愛心向來不落人後,例如環保概念的商品或行動,在群募平台上往往受到廣大的支持。在Maker圈也有許多社會性的專案、計畫、社團:社團方面有關注空氣品質、水污染、噪音的LASS社群,關注開源農機的FarmBot Taiwan User Group-FBTUG,關注開源醫材的OSMSTW,上文提到的TGH 台灣神手 開源義肢;公益專案有想解決對本土物種、農業環境、自然生態帶來嚴重傷害的《田園的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募資中),以及想解決海洋廢棄物問題的《湛鬥機-海洋垃圾移除計畫》等等。

更多感人的行動,等你來發起或參與喔!

owenou
owenou

Author: owenou

曾投身IT、電子科技媒體報導十多年,因認同Maker運動的創新實作精神,創立MakerPRO,致力結合媒體、產業與PRO Maker、開發者的社群力量,共同推展科技創造力。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