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O交流會】AI X 工業,智慧工廠的落地發展與應用

   

作者:楊子嫻

在台中登場的 AIGO 社群交流會,邀請塔奇恩科技創辦人陳忠信與訊能集思業務總監余常任,與大家分享 AI 技術與智能在智慧工廠的發展與應用。

因應 AI 越來越重要,經濟部工業局發起 AIGO 計畫,除了培育人才也舉辦《AIGO社群交流會》系列活動來凝聚台灣 AI 人才,透過邀請 AI 應用經驗豐富的講師分享經驗,也提供一個讓 AI 社群可以齊聚交流的平台。第一次的交流會主題是智慧醫療第二場則是電腦視覺、OpenCV 的應用7/26 的交流會主軸則是智慧工廠的落地應用與發展,邀請兩位該領域專家來為大家分享 AI 與工廠的結合。

第三場AIGO交流會討論智慧工廠的落地(攝影:張慧芳)

塔奇恩科技:視覺導航無人車

首先是台灣塔奇恩科技(股)公司,做為全台第一家「機器人視覺定位模組」公司,曾榮獲阿里巴巴新創大賽台灣區優勝,共同創辦人陳忠信指出很多人覺得公司名字「Tachyon」很特別,其實是有典故的,Tachyon 原意是一種四度空間的粒子,有它才能夠穿越時空,也藉此期許公司能連接過去與未來,希望未來想發展的技術能在現在發生。

塔奇恩科技創辦人陳忠信分享無人搬運車技術(攝影:張祐瑄)

什麼是 Visual SLAM?

什麼是 Visual SLAM?SLAM 是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的縮寫,中文是同步定位地圖構建,指的是一種概念,當機器人在未知環境行走時,透過重複觀測到的地圖特徵,例如桌子、柱子、牆角等,定位自身位置和姿態,再根據自身位置增量式的建構地圖,從而達到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的目的。

陳忠信指出,使用單鏡頭視覺定位是較少人的做法,但與雙鏡頭相比的好處是不會互相干擾,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高,但也有其缺點,例如圖資過大,實踐上並不容易;特徵太小不易判斷、光線不足或是正面直射光影響圖片成像等都是問題。

視覺導航無人車 AGV

機器人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相當廣泛,大部分都有「移動」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塔奇恩科技希望切入機器人移動這一個領域。而過去在製造業常見的「軌道型」無人搬運車,雖然是相對有效率的做法,但在台灣使用這項搬運車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因為整套系統不只要價上億,還需要數百個人操作,通常只有大型、頂尖企業才負擔的起,台灣多半是中小企業為主,預算不多也沒有足夠的自動化組織背景,很難引入這套搬運系統。

因應這樣的環境背景,讓塔奇恩科技設計出適合台灣企業使用的 AGV 無人搬運車,縮減為五分之一的價格,讓中小企業可以輕鬆入手,尤其適合鐵工廠等傳統產業,且不挑工廠場地也不挑使用者,主打「歐巴桑」都可以立刻上手。在應用上可以幫助各類型物料、治具及成品搬送,讓中小企業能讓作業程序間以無人搬運車串聯,透過標準化與系統化流程,幫助傳統工廠轉型成智慧工廠。

無人搬運車能幫助工廠節省大幅成本(攝影:張祐瑄)

訊能集思:商業決策系統

接下來登場的講師是來自美商訊能集思的業務總監余常任,有感於亞洲工業的發展走向智能化,讓創辦者張宗堯博士在 2016 年成立了訊能集思,因應 AI 在工業上的應用趨勢,從短期內的機器流程自動化,到虛擬助手以及增強決策。

「根據統計指出,未來將有 40% 的企業將會提高 AI 增強決策管理的投資,以應付未來更加複雜的供應鏈管理。」余常任表示,這也是為什麼訊能集思選擇專注在開發決策分析自動化平台 SyGPS,希望協助企業達成「商業決策快 10 倍」之目標。

訊能集思業務總監余常任分享公司的目標與產品(攝影:張祐瑄)

決策平台協助企業數位化轉型

SyGPS 決策分析自動化平台,集合多種多模態智慧演算法,首創全球第一個全中文增強決策系統,使用者透過自然語言,不僅能處理技術解構問題,還能在數秒內產出符合商業邏輯的分析結果,大幅提升決策效率與準確率。

余常任指出,訊能集思利用 AI 打造會自主思考優化的決策系統,實現管理智能化,結合人工智能與商業知識,為各領域量身打造 AI 解決方案。在人員管理上,利用 SyVision 產品,不斷針對人員、產線、廠房等進行非結構化資料的挖掘與分析,以此減少無理損耗,優化產線效率來降低生產成本;在智能供應鏈的部分,導入智能共用料系統以及智慧排程系統的演算規則與機器學習的模型,掌握供應鏈上下游資訊,並精準預測需求與配置資源,實現最大商業價值。

品管部分則運用機器學習與深度網路學習,讓檢測儀器自主學習使用者提供的瑕疵外觀照片並快速辨識,透過整合式平臺管理生產歷程與瑕疵類型,形成智慧化品質管制解決方案;最後是經營管理,透過 AI 處理爆炸性的數據量,除了可以實時取得跨部門營運資料,一鍵獲取解決問題的具體建議,還能協助企業進行長期策略規劃,評估優劣利弊,引導公司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到2022年,決策AI有2兆美金的市場增長空間(攝影:張祐瑄)

小結

雖然 AI 的發展勢不可擋,但回歸現實面問題,台灣多數中小企業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轉型,不過這也促成一項商機,讓 AI 業者思考如何打造適合台灣企業的產品。這同時也是 AIGO 系列活動的目的之一,將人才聚集一堂,除了分享各式新產品與新發明之外,也能探討目前業界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並一同將台灣的 AI 產業向前推進。

(責任編輯:歐敏銓)

楊 子嫻

Author: 楊 子嫻

意外踏入Maker世界的文科生 希望能靠筆桿生活的菜鳥編輯 正在努力摸索探索這個新領域 堅信文字的溫度能夠感動人心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