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向陽
隨著Maker運動在全球興起,愈來愈多人想加入這個潮流,也讓Maker創作用的開發板重要性水漲船高,其中又以Arduino與Raspberry Pi為最大宗。由於這兩大開發板都是開源硬體(Open Hardware),使得市場上充斥著各種相似、相容的替代開發板,先前筆者也介紹過幾篇(請見延伸閱讀)。
日前華碩(ASUS)推出自家的單板電腦Tinker Board,也是標榜著與Raspberry Pi(樹莓派)相容,趁此機會也來盤點一下國內廠商所推出的樹莓派替代板有哪些呢?
華碩推Tinker Board
2017年1月23日,華碩(ASUS)推出單板電腦Tinker Board,從其外觀可明顯看出,Tinker Board屬於類樹莓派的開發板,亦即過去與各位談過的替代板(Raspberry Pi Alternative)。
從規格數據來研判,Tinker Board是以第三代樹莓派(RPi 3)為設定的替代對象,理由在於內建Wi-Fi與Bluetooth無線通訊,運算力與記憶體也與RPi 3相仿或更高;而RPi 3為4核1.2GHz(Cortex-A53核心),Tinker Board則為4核1.8GHz(Cortex-A17核心) ;至於記憶體容量,RPi 3為1GB,Tinker Board則為2GB。
Tinker Board與其他樹莓派替代板相同,訴求比正宗樹莓派更為高規、更為多功能,因為樹莓派價格已太過低廉,Model B約35美元,Pi Zero甚至只要5美元。Tinker Board強調更多記憶體、更好的3D繪圖效能、支援4K視訊、支援HDMI 2.0,以及可彈性換替Wi-Fi天線等。在更多功能、更多支援、更高規格等訴求下,Tinker Board自然可以訂價高一些,約55歐元(折合約為68美元,即約2000元台幣)。
鴻海主導開發的Banana Pi
談到樹莓派替代開發板,Banana Pi(香蕉派)算是老牌子了,從2014年4月推出第一版M1後,至今已推出11款產品,包括Banana M1+、M2、M2+、M2 Ultra、M3、M64、G1、D1、R1、Pro等(參考連結)。
這個系列一直以Allwinner為主控CPU,功能表現相當不錯,且一貫維持與Raspberry Pi相容,支援的作業系統包括NetBSD、Android、Ubuntu、Debian、Arch Linux、Raspbian等。在去(2016)年11月推出的M64,是一款內建64 bit四核心CPU及雙核GPU的強大單板電腦(Single Board Computer, SBC)開發板。
一個有趣的議題是,Banana Pi到底是誰開發的?
在網路找答案的話,會找到SinoVoip這家在深圳註冊成立的公司,但熟悉Banana Pi發展歷程的圈內人都知道,其實Banana Pi的創始者是鴻海,至今也仍是各版本開發板的定義及功能維護者,但限於代工本業的定位,無法站上第一線來推展這款產品。
研揚的UP Board
另外是2016年9月華碩集團旗下的工控電腦業者研揚(AAEON)的UP Board,主控晶片是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
研揚應是在微軟(Microsoft)宣佈其物聯網閘道器作業系統Windows 10 IoT Core支援第二代樹莓派後,才投入UP Board的發展,在其官網的產品分類中,屬於物聯網閘道器解決方案中的物聯網閘道器主機板。
UP Board也不是研揚唯一的一款物聯網閘道器主機板,另有一片AIOT-X1000,是以Intel的夸克(Quark)處理器為主的主機板。研揚也有五款物聯網閘道器系統,屬於成品,而非半成品的主機板。
不過研揚也將UP Board訴求為專業創客板卡,並推出對應的社群網站與線上商店,顯見不單純為硬體板卡的生產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UP Board之後有新款,稱為UP Squared,規格更高,採行Intel的Celeron、Pentium處理器,不過原初的第一代UP Board(也稱UP Gen 1)仍持續供應,兩者分屬高低階定位。
揚智的Tiger Board
此外,2015年9月揚智也在其GoWarrior平台旗下推出了Tiger Board開發板,同樣強調與Raspberry Pi相容。其主控晶片為揚智(ALi)的M3733,由於原主要訴求為機上盒晶片,因此本來打算主打影音串流方面的應用。
GoWarrior提供成套的軟體支援,包含對應支援Tiger Board的GoDroid作業系統(修改自Android 4.4.4版)、GoBian作業系統(修改自Debian Linux)、GoTDS(修改自FreeRTOS),另也提出對應的CloudQ Web Services(簡稱CWS)雲端服務等。
不過,這塊開發板對Maker而言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至今仍是相當陌生的。
小結
本文提到的幾款台廠推出的Raspberry Pi開發板,就功能面來與RPi比的話,大多都是勝出的,但事實上若問Maker會選哪一款開發板,多數還是會以RPi為首選吧,因為RPi已建立起完整的開發者生態系,只要「混」在其中,很容易可以找到需要的資源與支援(社群)。
類似的,南韓的Hardkernel Co., Ltd.也推出以ODROID為名的系列板卡,如ODROID-U2、X2、U3、XU、XU3、XU3 Lite、W、C1、C1+、XU4、C2等,甚至與樹莓派一樣推出自己的專屬雜誌。由此看來,台灣在樹莓派風格的技術生態系統發展經營上,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責任編輯:小波)
- 產業級Arduino也擁抱LLM AI - 2025/01/24
- 2025年CES展AI類創新獎觀察 - 2025/01/09
- NVIDIA讓TensorRT-LLM推論效率增速三倍 - 2025/01/06
2019/03/18
小弟剛剛手一塊 UP Square,測試後發現問題多多:
1,裝 ubilinux 4,掛 RPi.GPIO 可以跑 Python3 ,但 UART 有問題,要累積到 32 個字元才會一起丟出來,不能即時。
2,若裝 ubuntu 16.04 ,跑 PUTTY 時沒問題,但就是沒辦法跑 RPi.GPIO,可能是我有地地弄錯了,懇請各位高手出相救!
萬分感恩
2019/03/19
您好,建議您到我們的FB社群貼文發問,很多大神會協助回答喔~
Link: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akerpr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