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VINO工具套件AI程式講座
|

【創業小聚】從偷偷闖入牙技所到合作哈佛,Dentscape用AI逆襲牙科產業

   

作者:創業小聚採訪編輯 賴冠伶

一早,Dentscape的執行長周正剛打開Google Maps,找尋牙科相關的地點,準備驅車前往進行陌生開發。

這是他的日常。Dentscape利用AI結合3D技術,推出假牙修復設計軟體,用來縮短牙技師製作假牙的時間。為了獲取客戶,周正剛不斷四處拜訪,今天他打算進入一家戒備森嚴的牙技所進行demo。

問題是,他沒有預約。

「我們開車繞著牙技所,找沒有警衛的地方停車,」周正剛笑著回憶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入口,我們就直接從後門溜了進去。」牙技所裡,牙技師們正忙碌地工作,有的在操作數位設備、有的在進行切削和染色。

進來是進來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從Preteeth到Dentscape:如何突破被拒絕的困境成功逆襲?

「我們就站在那裡,心想會不會被趕出去。」周正剛說。恰好,一位牙技師過來詢問他們的來意。他鼓起勇氣上前,簡短地介紹了Dentscape的AI設計軟體和解決方案。這位牙技師表示,他們沒有在試用新產品,但在聽完產品潛力後,好奇地詢問了一些關鍵問題。

周正剛抓住機會,詳細演示了Dentscape的AI設計軟體,不到幾分鐘就完成了一個客製化假牙設計。牙技師看完後非常驚訝,並直接帶2人去見數位部門負責人。

「就像是直接挑戰最終關卡的大魔王!」周正剛形容道,「負責人點頭後,立刻說要測試我們的產品,甚至還開玩笑地說:『你們在3分鐘就能做出來,那我要開始倒數計時囉!只要你的東西有價值,Let’s have a deal。』」

後續對方將實際案例上傳到Dentscape系統進行測試,並親眼見證軟體如何短短2~3分鐘內完成以往需要1~2週的設計流程,也讓團隊成功開啟和牙技所的後續洽談。

直到現在,Dentscape已經和哈佛牙醫學院合作,並在2024年完成新台幣2,000萬元的Pre-Seed輪募資,投資人包括台灣知名加速器886 Studios。

看似前景無限,但就像是開頭的故事一樣,Dentscape的成長過程充滿驚險的挑戰。其中也包含Dentscape的前身Preteeth,一款用於美容牙科的2D模擬軟體,讓牙醫師可以展示術後的模樣給消費者看。

在累積了萬名使用者後,他們滿懷熱血的衝進美國市場,卻摔得一蹋糊塗,「我們挨家挨戶跑遍上百家診所,卻連個回音都等不到。」產品長暨共同創辦人劉曉暘回憶起早期推廣產品的日子,語氣裡帶著無奈。

從Preteeth到Dentscape、從溜進牙技所到與哈佛牙醫學院合作,他們怎麼造就這場逆襲?

從2D到3D,從溝通橋樑到AI設計:Dentscape一次深思熟慮的Pivot

Preteeth,是Dentscape最初開發的2D牙科模擬軟體,主攻美容牙科市場,更曾入選500 Global與AppWorks等知名加速器,卻在拓展國際市場時遭遇了瓶頸。

「我們拜訪了100家診所,然後對方可能只是禮貌性地說『好,我們看一下』,但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劉曉暘苦笑著說,這也讓他們開始反思:僅僅停留在醫病溝通層面,真的能解決產業的痛點嗎?這促使他們訪談近百位使用者,逐步釐清產品方向。

管Preteeth在2020年推出後積累了近萬名使用者,更入選500 Globals與AppWorks等知名加速器,但在拓展國際市場時,產品本身的市場局限性,卻讓團隊屢屢碰壁,(圖片來源:侯俊偉攝影)

為了找到答案,團隊訪談了近百位使用者,深入了解市場需求,才發現牙科產業真正的痛點並非醫病溝通,而是牙技師人力短缺造成的連鎖反應。

根據美國官方統計,美國牙醫師人數遠高於牙科技師。美國牙醫協會的資料顯示,2023年全美共有約20萬名牙醫師;相較之下,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職業就業數據指出,牙技師僅約3.5萬名。

「大家只知道牙醫,但沒有看見一群默默工作的牙技師正在減少,因為這是一個高工時、很辛苦的產業。」周正剛說,這樣的規模差異,讓牙技師就像稀有資源般難尋,也是造成假牙製作流程冗長,難以提高產能的原因。

以往的假牙修復設計流程相當繁瑣。首先,牙醫看診後,會製作出病患牙齒的診斷模型。接著,再將模型交由牙技師,依據模型手工雕刻齒模。「大約二三十年前,牙科導入了3D設計概念,牙技師開始能在電腦上微調假牙設計,確實提升了製程的精準度和效率。」周正剛說。

然而,科技並未完全解決牙技師人力短缺的困境。「即使導入3D技術,但軟體的學習門檻高,加上假牙製作流程本身就相當瑣碎,仍然是一大痛點。每個人的牙齒、口腔結構都不一樣,假牙都必須量身打造、重新設計,如果遇到問題,就得從頭開始調整。」

周正剛解釋,也因此即使大型牙技所利用設備提高產能、試圖彌補人力減少的影響,但也未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核心。

相關報導指出,牙技師現有從業者年齡偏高,許多人在疫情後選擇提早退休或轉業,導致經驗傳承斷層。業界亦預期「許多牙技師將在未來10年內退休」,因此儘管3D列印等自動化技術提高產能,卻也提高了產業的進入門檻,加劇了人才短缺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甚至有40%的牙技所選擇將設計外包到亞洲國家,但這種作法只是個暫時的解決方案,更加突顯了美國本土牙技師的匱乏。「外包會衍生一些潛在問題,像製作時間啊、來回溝通的成本,而且難以確保每顆牙齒的設計品質。」周正剛表示。

Dentscape CAD系統(圖片來源:Dentscape)

在走訪近百位使用者以及市場研究後,團隊發現3D技術應用在假牙修復設計上的重要性,也重新思考了產品定位,決定將AI融入設計環節,推出牙科電腦輔助設計(CAD)軟體,簡化以往繁瑣的流程,從源頭提升精準度,進而減少後續調整所需的時間與人力。

產品的轉型,促使他們從原本的Preteeth改名為Dentscape,象徵著團隊的全新起點,也代表著兩人奮力一搏、破釜沉舟的決心。

Dentscape如何用AI賦能?2-3分鐘即可模擬

不過,品牌重塑遠不只是改名那麼簡單,真正的挑戰在於技術面。

從2D轉向3D,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讓AI理解牙齒的3D結構,並生成符合臨床需求的設計。這套軟體並非單純輸入數據讓AI分析即可,而是需要逐步訓練AI,使其具備專業牙技師的能力。

「一般人對於口腔的錯誤容忍度極低,哪怕牙齒太凸太凹,或牙縫太緊太鬆,對病人都會有很大影響。」劉曉暘解釋,假牙設計的容錯率極低,也是訓練AI模型時的難點所在。為確保品質,團隊得全面考量病人口腔結構與其他牙齒的形狀,計算新假牙與側面牙縫的距離。

為了精確掌握每一個細節,團隊採用2個策略。

首先,利用監督式學習讓AI學習辨識牙齒的排列、寬度、咬合、側面牙縫距離等客觀條件,判斷牙齒類型(如智齒或臼齒),調用數據分析高度與形狀,學習牙體形態學與排列知識,以往,這是牙技師得花4年才能學習完成的知識。

相較於傳統假牙製作流程需要1~2週的作業時間,Dentscape的AI設計軟體只需2~3分鐘即可完成模擬。(圖片來源:Dentscape)

但目前市面上不乏其他3D假牙修復設計軟體,Dentscape為何仍決定投入這塊競爭激烈的市場?關鍵就在於客製化。

「每個人的牙齒狀況都不同,所以每顆做好的牙齒裝入口腔後,通常還需要牙醫進行臨床調整。」劉曉暘指出,雖然傳統軟體會提供模板,但仍需要牙技師從頭調整,這相當費時費力。而Dentscape的AI設計軟體則能針對牙醫的特殊需求,例如對假牙形狀、大小和設計風格的偏好,生成客製化的設計。

不過,即使是微米等級的差距,也會影響病患的舒適度和健康,AI該怎麼確認精準度?

「我們讓AI先產出90分的設計,再由牙技師進行審核和微調。」劉曉暘表示,軟體內建微調工具,例如筆刷可以調整牙齒的厚薄,並以顏色區分設計是否符合標準,讓牙技師能快速判斷並修改AI的設計。

相較於傳統假牙製作流程需要1~2週的作業時間,Dentscape的AI設計軟體只需2~3分鐘即可完成模擬。若設計精準,病人試戴假牙就能立即感到舒適;若有誤差,也只需少量現場修整,不像以往需要從零開始設計,大幅節省時間。

「我們讓AI先產出90分的設計,牙技師只需審核與微調。」劉曉暘表示,軟體內建微調工具,例如筆刷調整厚薄,以顏色區分設計是否符合標準。(圖片來源:Dentscape)

現階段,Dentscape不僅研發產品,更與哈佛牙醫學院共同開發教育版軟體,透過讓學生上傳練習磨牙的模型,系統會自動評估品質並提供建議。

Dentscape與哈佛牙醫系合作的教育系統。(圖片來源:Dentscape)

「學生上傳磨過的牙齒模型後,系統會從不同的角度和切面分析,並與標準模型比對,評估磨牙的精準度和均勻度。」劉曉暘說,系統就像虛擬教授,學生可以先自行評分,再與AI的評分結果比較,並透過問答互動解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系統會生成一份報告,讓學生可以追蹤學習進度。

這款教育軟體不僅為Dentscape帶來實際營收,更吸引了多國牙科專業人士和學術機構的目光,甚至有一位教授主動聯繫,並拍攝了一段使用產品的影片。「他純粹是喜歡我們的產品,才主動幫我們推廣。」周正剛笑說,這也讓團隊體會到,好的產品會自己說話。

Dentscape的未來:持續拓展產品線,啟動下一輪募資

「我們知道市場要的是什麼東西,對比先前做出來的產品,這次我們做了很扎實的調查,所以在陌生開發上所獲得的回應跟市場熱度,明顯差非常多。」跌跌撞撞是劉曉暘對那段時期的總結,與第一次創業時的摸石頭過河相比,這次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前期就精準鎖定痛點。

目前,Dentscape的服務,已有20間牙技所作為Beta使用者進行產品測試,並計劃以專案形式收費。未來,團隊也計畫記錄牙醫的偏好,例如「咬起來感覺輕一點」,將更多客製化需求融入到設計中,減少溝通成本,並持續優化產品,拓展產品線。

周正剛(圖右)的果敢與劉曉暘(圖左)的穩健,相輔相成的特質成為Dentscape轉型後成功面對挑戰的關鍵。(圖片來源:侯俊偉攝)

Dentscape的成功,不僅歸功於產品本身,更源於團隊成員從失敗中學習、勇於挑戰的精神。周正剛和劉曉暘,分別展現了不同的特質,讓團隊在轉型後能穩步應對各種挑戰。

周正剛認為,自己對於成功的偏執,是鼓勵他繼續往前的動力,而這也跟美國的軟體文化與教育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台灣教育強調避免犯錯、注重良率,但美國的軟體文化更能容許犯錯,更關注的是解決了什麼痛點,以及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周正剛笑說,或許在美國看太多成功案例,所以他相信自己也能做得到,「就像棒球比賽,即使前面被三振出局,只要最後能擊出一支全壘打,之前的失敗都不算什麼,你仍然是一個很棒的人。」

有位投資人,就因為這種不怕三振、追求打全壘打的心態,而選擇投資Dentscape。這位投資人最初聽完長達一小時的介紹後,並未立即點頭。一週後,他發來郵件詢問了一些問題,並明確表示不投資。

「我當時就問他能否能安排一通電話,讓我了解他拒絕投資的原因。」周正剛說,這通電話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當時,他詳細闡述了Dentscape的產品願景和市場策略,最終成功軟化了投資人的態度,「原本是堅定的『不』,但在那通電話之後,變成了『讓我想想』。」

周正剛並沒有因此鬆懈,他知道,要打動投資人,除了產品本身的優勢,更要展現團隊的執行力和毅力。他持續追蹤,並隨時更新團隊的最新進展。後來,Dentscape申請了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 (YC),並獲得了難得的面試機會,並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這位投資人。

沒想到,短短3分鐘後,投資人就回信了。

「他說,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個優秀創業家最重要的特質,perseverance(堅持不懈)。I’m in。」周正剛笑說,這個肯定,不僅讓團隊獲得資金,更是對他們努力的認可。

即使後來沒有進入YC,但對他來說,只要沒有放棄嘗試,就不算真的失敗,「新創就是要追求極大化的天花板,應該要抱持打出全壘打的心態,而不是追求安全至上。」每一次的揮棒,都是為了創造出下一次全壘打的機會。

不同於周正剛的果敢,劉曉暘展現出的是穩健和韌性。

「以前我只是醫療器材使用者,現在能與大廠CEO平起平坐。」她說,創業並非一帆風順,更要學會與低潮共處,「醫學院生涯一路順遂,但創業讓我面對許多高低起伏,學習如何在挑戰中成長。」她坦言,這份在創業過程中磨練出的堅韌,成為她和團隊持續前進的動力。

繼2024年完成Pre-Seed輪募資後,Dentscape的下一階段發展聚焦於4月的募資計畫。

周正剛表示,資金將用於擴充團隊,包括招募AI演算法工程師、3D建模人員,以及組建內部的牙技師團隊,提供產品測試和回饋,加速產品開發,「台灣的牙科產業實力堅強,我們希望將這份產業Know-how產品化。」未來,DentScape不僅應用於假牙設計,更期望持續拓展市場,為牙科產業帶來更多創新和價值。

(本篇文章經同意轉載自創業小聚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謝嘉洵。)

創業小聚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Author: 創業小聚

由《數位時代》自2011年起開始推動,透過跨平台的專業媒體以及交流月會、企業或投資媒合、國際參訪、創業競賽Neo Star Demo Show、新創展會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等活動所打造的創新創業社群網絡,致力於促成資訊、資金、資源、人才、以及國際連結能夠廣泛交流與精準媒合。

Share This Post On
468 ad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