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中接任英特爾(Intel)執行長一職、被寄予改革公司厚望的陳立武(Lip-Bu Tan),在美國時間7月24日發表了一封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以「朝正確方向邁進」(Steps in the Right Direction)為題,指出該公司準備在晶圓代工、x86平台業務與AI策略方面做出的轉變,包括強調Intel將從過去以訓練與晶片硬體為中心的AI發展思維,轉向如推論(inference)與代理式AI(agentic AI)等「更具顛覆性與差異化潛力」的領域。
如陳立武所言,Intel以往在AI領域的布局延續傳統半導體開發思維,將重心放在硬體技術、以及大型AI訓練工作負載所需的晶片架構上:「這需要有所改變,而且我們已經開始醞釀新的能力,同時吸引新人才;」他除了表示將聚焦推論、代理式AI等能展現公司技術實力與解決方案差異化的應用,並指出:「我們將以新興的AI工作負載為出發點,反向思考以進行軟體、系統與晶片的設計,以實現更好的客戶成果。」
Intel會如何以「緊密結合的晶片、系統與軟體堆疊策略」來攻略快速發展的AI應用市場,特別是正大量轉向各種邊緣裝置的推論與當紅的代理式AI任務,值得期待;對此陳立武也透露:「我們已經有很多正在進行中的工作,在未來幾個月將分享更多相關計畫。」
而事實上,該公司早在2018年就透過發行OpenVINO開源工具平台,支援各種AI推論任務的模型最佳化以及在異質終端裝置的快速部署;多年來,目前已經發展到2025.2版本的OpenVINO生態系不斷壯大,除了累績大量軟體資源,也持續強化對生成式AI與多模態模型的支援能力,搭配Intel內建NPU的Core Ultra平台AI PC,在智慧零售、工業自動化、醫療邊緣分析等領域已有許多實際應用案例。(更多相關內容歡迎參考《MakerPRO》網站的OpenVINO專欄!)
精簡組織、降低成本 改變代工策略
在AI戰略的轉向之外,陳立武的公開信也概述了Intel整體組織結構與資源分配的調整,表示公司將在2025年底前將全球員工縮編至約7.5萬人,較先前減少約15%。第二季已完成大部分裁員,同時將管理層級壓縮近五成,目的是打造一個更扁平、敏捷的組織結構;「我們將消滅官僚主義,使工程師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專注進行創新;我們也將降低成本以挹注未來成長所需的投資。這些都是新Intel的基石,我們已經在第二季朝正確方向邁進。」
在晶圓代工業務部份,陳立武表示Intel將採取「以需求為導向」的新策略,改變過去幾年晶圓廠建設投資過快、過早,導致產能分散且利用率不彰的問題。包括暫停德國與波蘭的新建案,以及放慢美國俄亥俄州廠的建設步調。技術研發方面,將聚焦大規模量產18A製程,並推進下一代14A製程,強調僅在已有客戶承諾下才進行資本支出,堅守財務紀律,確保每一筆投資都具經濟效益,建立可信賴的代工夥伴關係。
重振x86生態系
Intel也積極推動x86生態系的重振計畫,聚焦於擴大在核心客戶端與伺服器市場的版圖。陳立武表示,已與產品與工程團隊密切合作,強化產品藍圖,目標是在消費性與企業用筆電市場持續鞏固領先地位,並縮小在高階桌機市場的落差。
在客戶端領域,推出新一代處理器Panther Lake (Core Ultra系列行動處理器,上一代為Lunar Lake )是首要任務,後續Nova Lake則將補齊高階桌上型市場的產品空缺。在資料中心方面,Intel 將透過 Granite Rapids (Xeon 6系列處理器) 的推進來爭取市占回升,同時強化對超大規模工作負載(hyperscale)的處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Intel 將重新導入同步多執行緒技術(SMT),以彌補過去因放棄SMT帶來的競爭力劣勢。
此外,為提升整體產品設計與開發效率,Intel 正著手簡化下一世代產品架構,改善成本結構與 SKU 配置,同時建立嚴格審查機制:所有重大晶片設計都需在投片前經由執行長本人審核批准,「此一制度將有助於提升執行品質並降低開發成本;」陳立武最後也向員工喊話:「Intel的未來由我們打造,而且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在每一件事上都保持緊迫、紀律與專注,全力以赴。」
- Intel宣示改革決心 重塑AI戰略 - 2025/07/25
- 應援LLM邊緣推論任務 Skymizer以LPU加速生成式AI遍地開花 - 2025/05/16
- 打造健全Edge AI生態系 Arm扮演開發者堅實後盾 - 2025/04/11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