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科幻到現實】勾勒AI未來情境 Part 1 – 迎接AI服務時代

   

作者:歐敏銓

 

回顧一下近代的科技發展,有幾次的數位革命,特別是個人電腦(PC)、網際網路(Internet)和智慧型手機的問世,都深刻地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與工作,可說是一場場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而AI,特別是生成式AI,顯然再次開啟了一次的全面向數位革命。

近代科技的典範轉移發展(Source

即將進入2025,關於AI的發展趨勢,已有不少的分析預測,這裏就不再贅述。且來看稍遠的未來,你我都可能體驗到三大AI應用情境:AI服務時代、以假亂真的AI世界、AI人機介面。且容我拋磚引玉,一一勾勒如下:

一、AI服務時代

第一類是現在已很有感的AI生成工具、平台或服務,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OpenAI的ChatGPT,除了流暢、廣泛且專業的問答回覆外,也不斷與其他工具整合(例如讓Siri變聰明了)。最近OpenAI及Google都重磅上架了影片生成平台:Sora及Veo 2,持續推進AI/LLM的應用面向,負作用則是:AI太方便了,大家都變懶了,不少工作也快消失了。

LLM的世界不是只有OpenAI一家獨秀,至少還有Meta Llama、Claude、Google Gemini、Mistral…等開源或商業化的LLM模型,並衍生出難以計數的中、小型模型(SLM),正好滿足在地化(Localize)的AI應用趨勢,讓開發者或新創各取所需,客製化屬於自己的AI工具、服務或應用。

AI成工具、平台或服務大致可分成三類:

1. 無所不在的AI生成服務

這類主要是圍繞著「內容生成」的工具,包括影像或繪圖的生圖、修圖;音訊生成的寫歌、講話;文字、文本的寫作、企劃或分析,或程式的生成及除錯等等。

在兩、三年前,一般人想畫圖、寫歌、創作小說或寫程式,不僅要有天份,還要接受長期的專業訓練,如今有了這類AI工具,只要下下咒語(Prompt),很快就能「產出作品」了。最近OpenAI再度拋出的Sora平台,更是讓你一個人就可抵一支拍片團隊,下下指令、拉拉腳本,就能製作出一支影片了。

當然,作品的水準還是有高低的,專業人士還是更有條件去和AI溝通,並協同工作產出動人的作品。就像同樣用Sora,有沒有「說故事」的能力,以及影片視覺的素養,做出的作品一定很不一樣。

可以預見,就像智慧手機出現後伴生一堆App一樣,這類AI生成工具也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未來還會更多,讓許多有創意無技術的人降低了創作的門檻,但創作「水準」的提升仍少不了專業的養成。

以下列舉一些好用的AI生成工具平台(類似的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可上ChatGPT查一下):

  • ChatGPT:萬事通的AI平台
  • Sora:OpenAI推出的AI影片生成工具,用戶可透過文字、圖片或影片素材生成短片,最高可達20秒,解析度達1080p
  • Veo 2:Google DeepMind推出的AI 影片生成模型
  • Genie 2:Google DeepMind 發表的AI模型,能透過 AI 從單一圖像產生出可以讓使用者即時操控角色進行探索與互動的 3D 環境
  • Good Tape:一款基於AI的自動轉錄服務,讓用戶快速、安全地將音訊和視訊內容轉換為精確的文字記錄
  • Playground:一款免費的 AI 設計工具,讓用戶輕鬆創建各種自訂設計和圖形,例如設計標誌、T 恤、社交媒體圖像
  • Grammarly:文法檢閱軟體,檢查英文文章並建議修改方向
  • Beautiful.ai:一個基於 AI 的簡報設計工具,專為幫助用戶快速創建專業、美觀的簡報而設計
  • Gamma:AI 驅動的簡報工具,只需要不到 1 分鐘的時間,就能自動完成一份簡報、文件甚至是網頁
  • Suno:AI音樂生成平台,旨在讓任何人都能輕鬆創作出高品質的音樂作品
  • AIVA:專注於創作背景音樂,適合遊戲、影片和廣告
  • Resemble AI:能根據文本生成自然且多樣的聲音,支援情感語音和語調調整,還可以可以添加背景音效,讓聲音更有故事感
  • Nemesysco:聲音情緒分析工具

不過,AI生成工具除了搶了不少人的飯碗,生成的太逼真也帶來不少問題,特別是透過深偽(Deepfake)來造假詐騙的目的。因此,對聲音、影像或影片的反深偽(Anit-deepfake)的技術或工具也成為另一門顯學。

》延伸閱讀:Deepfake深偽音訊真假難辨?五款AI方案有解

 

2. 自動且更自主的工作流程

在企業營運中少不了需導入一些系統,如ERP、SCM、CRM,在工廠有MES、SCADA、APS,這些系統因AI的出現,也面臨「數位轉型」的世代交替時機,積極的企業已開始「訓練」自己的資料,也就是在LLM的基礎上,透過RAG或Fine-tuning來量身定做自家的企業大腦,再透過Multi-Agent及RPA平台來實現自動且有一定自主化能力的工作流程。

由於這類系統是企業營運的命脈,改太快怕影響系統的穩定性,改太慢又怕輸在起跑點,但AI化的大潮流已經來襲,可預期AI功能將逐步「內化」到各系統中,幫助到工作效率的提升。這主題可說是未來幾年AI應用的大勢所趨,本刊已有不少探討如下,就不多談了。

》延伸閱讀:

AI將隱形化:透過AI Agent整合到IT系統中

【技術加乘】透過RPA整合LLM、RAG及Multi-Agent加速AI應用開發

【AI下一步】Human-In-The-Loop(人類參與循環)的重要性

【自動化工作流程】n8n整合AI之常見應用及創建流程

 

3. 打造專家AI分身模型

目前的LLM模型,特別是ChatGPT,已展現其「博學多聞」的能力,千奇百怪的問題似乎都難不倒它,但一些專業服務或「名人」的地位仍能以動搖,如醫生、律師、會計、名嘴、教練(羽球、棒球…)、談判(外交、商業…)、技藝老師、老師傅或補教名師等,因為他們擁有獨特的經驗或突出的能力,是今日AI仍無法「生成」的。

然而,這些專業人士的能力是否也可以被AI學習呢?很有可能,和企業訓練自家AI模型一樣,未來每個人都可以訓練「自己的模型」,也就是先選一套「專業LLM模型」,例如醫療、法律、會計等特定領域的LLM,再用自己長年工作累積的資料(如病歷、訴訟案件、會計報表等)來進行客製化訓練,甚至進一步埋一支程式在自己的電腦或手機中,直接紀錄、分析、學習自己的行為模式,更有甚者,透過AI攝影機學習自己與病患、客戶的互動模式或表情動作,進而訓練出一個「某某專家AI分身」專屬模型。

未來專家分身乏數時可讓AI分身來代勞(Source

以下列舉一些專業LLM模型或服務:

當然,做的到不見得就有人會做,需要有足夠的誘因,例如:

  1. 本人只能工作8小時,AI分身則可以全年無休;
  2. 外掛翻譯模型後,AI分身可以打破藩籬,做起全球化的生意;
  3. 人會老,AI分身不會,甚至可以不斷「進修」,成為專家中的專家;
  4. AI分身可做為傳道授業的老師,讓老師傅、國寶的經驗也不會失傳。

不過,就算被誘因打動,專家也大多不懂如何「訓練」模型,這時就出現代理訓練服務、行銷包裝的經紀人及銷售平台(如AI分身模型市集)等需求,進而發展出如APP的AI分身模型經濟。

這主題目前還在筆者的「想像」階段,會不會成真呢?且看下去。

owenou
owenou

Author: owenou

曾投身IT、電子科技媒體報導十多年,因認同Maker運動的創新實作精神,創立MakerPRO,致力結合媒體、產業與PRO Maker、開發者的社群力量,共同推展科技創造力。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