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Maker電子學】Flash記憶體的原理與應用—PART16(SmartMedia)為了介紹 NAND Flash的錯誤校正、檢查機制,我們簡單介紹了 NAND Flash儲存媒體的濫觴:SmartMedia 記憶卡,並簡單說明了它裡面的錯誤檢查及校正機制。
這一回,我們要開始介紹 SD/MMC/eMMC。
MMC 的身世
我們一直把 SD/MMC/eMMC 這三者放在一起講,是因為它們之間有相當多的共通之處,但卻又不是完全相同。
最早出現在這世界上的是MMC,也叫做Multimedia Card。MMC是 1997 年由西門子(Siemens)跟 SanDisk 一起研發出的標準,比1995年誕生的Smart Media以及1990年問世的Compact Flash Card 都要晚。
當時CF card使用的是Intel的NOR Flash技術,卡片上帶有控制器,而如同我們上一回提過的,SmartMedia使用的是Toshiba的NAND Flash技術,並且沒有內建控制器,使用SmartMedia的裝置要負責NAND Flash的錯誤檢查、校正,及壞區管理、壽命控制等工作。
MMC也使用Toshiba的NAND Flash技術,但它有內建NAND Flash控制器,可以負擔大部份的NAND Flash管理工作。
(圖片來源:Bird 提供)
MMC是一個開放標準,所有的通訊協定、規格都可以公開取得。一開始的MMC有7支接腳,支援兩種通訊模式:MMC 模式及SPI模式。
MMC模式是MMC所開發出來的一種通訊協定,它有獨立的指令訊號CMD和資料訊號DAT,並有另一個CLK訊號用以做訊號同步的訊號取樣鎖定。這個模式是日後SD卡及eMMC晶片通訊的基礎。
而SPI模式則是為了讓MMC相容於當時已經在MCU上非常流行的SPI介面所設計的。它可以讓MCU用四支腳的SPI介面(MISO、MOSI、CLK、CS)來存取MMC,而且SPI介面有另一個好處:它可以讓許多SPI裝置共用MOSI、MISO、CLK訊號,只需要用CS分別選擇,就可以在同一個SPI介面上連接多個SPI slave裝置。但由於MMC是可以移除、可以熱插拔的記憶卡而非固定在電路板上的晶片,在單一應用中要用一個SPI介面存取多張卡片的設計其實不多見。
只需不到短短一分鐘...
輸入您的信箱與ID註冊即可享有一切福利!
會員福利
免費電子報
會員搶先看
主題訂閱
好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