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佩萱
電動車依靠電池發電,不再使用石油等會造成環境汙染的燃料,為汽車產業提供一條通往綠色未來的道路,但儘管如此,電動車的安全性仍有待商榷,因為只要一起火,燃燒範圍與規模可是普通燃油車的好幾倍。
電動車綠能環保獲政策支持,民眾反應正反兩極
電動車顧名思義是透過電力行駛的車輛,在進入 1990 年代後,以鋰電池為代表的儲能元件使能量密度加速提升,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難題,加上特斯拉等電動車品牌崛起以及各國政府對於電動車的政策支持,電動車的發展逐漸獲得關注。
根據 Social Lab 社群實驗室《OpenView 社群口碑資料庫》資料顯示,民眾對於電動車的看法有正反兩面。持正面態度的民眾多半認為,電動車搭載自動駕駛系統可協助輔助駕駛行駛,且其以電動馬達取代內燃機,有性能充足、加速平穩、低噪音的優點;持反面態度的民眾則考量到電動車的續航力仍略遜於油車,另外就是電池技術的安全性。
電動車自燃超危險!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電動車電池的安全性的確在近幾年廣受討論,全球各國有關電動車自燃的案件也層出不窮。
今年六月,美國加州一處汽車報廢場,一台特斯拉不明原因自燃,花了將近 17 公噸的水才將火勢撲滅,甚至現場還挖坑放水讓零件降溫;七月,就在台灣,藝人林志穎在駕駛特斯拉過程中,因不明原因向右偏離車道而自撞分隔島,起火後整輛車燒到剩下廢鐵,約經六小時才將火勢完全撲滅;八月在韓國也有一台現代汽車的電動車,在充電中自燃,汽車電池模組與車內被燒得漆黑。
這些只是案件中的冰山一角。電動車自燃問題之所以棘手,關鍵點就在它的電池。電動車的底盤裝有上百顆的鋰電池,鋰電池活性強、自燃溫度低(攝氏 200 度),只要充電不當、隔膜刺穿、外力撞擊,都可能造成正負兩極短路,形成熱失控,而一旦起火引發高熱便會釋放高濃度的氧氣,不斷地反應致使不斷地燃燒,導致火勢越燃越旺,同時釋出有毒物質。
由於鋰電池不需藉助外界氧氣助燃就能一直反應的特性,使得電動車只要一起火,便一發不可收拾、很難撲滅,消防人員須花上比一般燃油車輛更多的時間與水量進行搶救撲滅,而如果起火地點發生在封閉式的大樓停車場,更將波及整個車庫與無辜的旁邊車輛。
台灣自主研發 3 種電動車滅火方案
面對鋰電池熱失控,一般消防隊員的 SOP 不外乎是大量灌水以降溫、防止火燒範圍擴大,同時切割鈑件、切斷緊急回應迴路,以確保斷電;歐美消防隊甚至直接將著火的電動車泡在大型水槽裡,或是就地挖坑灌水,工程相當浩大。
台灣台南市日前舉辦記者會,發表其在產、官、學三方合作下研發了三種電動車鋰電池的滅火方式,除了能成功將火勢撲滅外,更可將原先所需的龐大水量縮減為 6 噸,分別為:
- 覆蓋毛毯:以滅火毯覆蓋燃燒的電動車,並在空隙中灌入二氧化碳或其他惰性氣體,使鋰電池漸失去燃燒的活性,以控制火勢
- 底盤噴水:水是最佳降溫利器,直接針對燃燒的電池進行降溫,可抑制火勢擴大,同時降低水的使用量
- 浸漬水槽:南市消防局研發輕質鋁合金打造的移動式水槽,搭配消防車上的絞盤,讓火燒的電動車進入水槽內,只要灌水超過車輛底盤高度,可使電池全面浸漬於水中達滅火效果。
電動車的技術發展快速,但在上路行駛上仍存在許多疑慮及隱憂,尤其車子本身的研發超前超快,導致相關配套如充電裝置數量、電池安全性、安全救援、法規等仍待更完整與更成熟的規劃,期許不遠的將來,電動車相關層面都能發展純熟,帶領汽車產業走向綠色永續的道路。
(本文經合作媒體 vMaker 同意轉載,原文連結)
參考資料
- 新興 AI 技術ChatGPT、Ellie AI:回答問題、自動寫 EMAIL 都能搞定!! - 2023/01/31
- AI 也能寫小說出書!作家會被取代嗎? - 2022/12/19
- 【創客新聞】讓世界看見台灣!台大、清大學生參與國際競賽奪佳績 -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