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攝影:歐敏銓
在今年大港自造節的前一週,也就11月28日(六)的下午,M.ZONE大港自造舉辦了《台灣自造論壇:升級製造思維,挑戰智造世代》做為暖身活動,此論壇用心請到自造圈三位大咖:M.ZONE大港自造楊育修執行長、源源鋼藝王冠翔創意總監及邁特創新基地(Mighty Net)創辦人戴憶帆(Ray),分別探討「自造教育」、「製造升級」及「智造世代」等三個面向,現場吸引了上百位來賓熱情的參與和互動。
【自造教育】自造空間3.0-用教育鏈結產業
楊育修首先帶大家回顧這十多年來自造者運動的幾個重要的推力與里程碑,例如2012年自造者運動興起,從社區活動到登上全球舞台,後來有超過150個城市辦理Maker Faire,其矽谷發源地的Maker Faire Bay Area,2017年時甚至有近20萬人擁入參與,盛況可見一斑。
另一個推力則是提供自造設備與社群交流環境的自造者空間,也在全球各地興起,其中又以Techsop為代表,2014年6月17日歐巴馬總統參觀Techshop後,即將6月18日訂為國家自造日(National Day of Making)。
楊育修強調:「自造者空間擁有極大的可能性,除了降低設備使用的門檻外,更給予有創意的人動手實現的機會,可以快速的打樣出心中的作品,並一次次的修改它,讓它趨近理想。」
這也是他將自己黃金的六、七年都投入自造者空間經營的動力所在,而2016年會從台北南下高雄營運M.ZONE,則是受到當時高雄市經發局曾文生局長的號召,因為他說:「自造者空間是很棒的想法,我認為一定要做,但是民間有動力沒資源,政府有資源沒精神,只有互相合作才有可能發揮價值。」
這五年來,楊育修帶領團隊將駁二的一座空蕩蕩倉庫改頭換面,成為擁有木工工坊、金工工坊、數位自造工坊、縫紉工坊、皮革工坊、展覽空間的全台首屈一指自造者空間。他驕傲的對創客喊話:「環境我打造、創意給你想」。
事實上,這裏吸引了各種各樣的人進來,包括藝術家、工藝家、新創團隊、公司研發部門、喜歡DIY的怪才等…,他稱這些人是「社會創新的火種」,也看到許多人的變化而深受感動,例如硬印團隊的創業歷程。他肯定地說:「只要給予機會,社會創新其實可以源源不絕。」
【製造升級】從設計到製造,用品牌打造工廠競爭力
談到源源鋼藝,很多人或許並不熟悉,但提到Hiding飲料杯、Bending便當組、Clicking咔咔餐具,關注群眾募資的朋友就不陌生了,而這些打動人心的便利鋼製產品即出自源源鋼藝之手,其創意總監兼創辦人
座落於台南的一家老工廠內,但重新翻修出設計團隊氣氛的源源鋼藝,希望用「設計」為傳產帶來轉型契機,也實際做出了成績。王冠翔指出,這幾年來從源源鋼藝直接、間接為母公司帶來的收益,已經有上億元了。
源源鋼藝的原點是擁有56年歷史的不鏽鋼加工工廠 - 源民金屬科技,其主力生產不鏽鋼材質的收納容器與食品容器;其姐妹廠源佑企業掌握的則是塑膠射出成型技術,與源民的能力互補,共同為包含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的客戶服務。
因此,王冠翔強調:「源源鋼藝最大的優勢,就是以台灣在地的自有工廠作為後盾。」從設計到製造,不經過多方繁複的加價過程,品牌的產品都是原生設計、並由工廠直接出產,中間不會有額外的成本疊加在商品的售價上,且能即時掌握產品的品質及製造狀況,將高規格的產品用合理的價格回饋給消費者。
源源的成績,無疑給了尋求轉型的台灣傳產一個示範。但「代工」與「品牌」是兩種模式,若要從代工母體走出品牌事業,顯然需要很不一樣的思維與經營方式。
王冠翔認為,長遠的品牌經營是一種信仰,是一段從「認識」到「認同」,再到有「忠誠度」的一個過程,而成功關鍵在於認清「消費者真正想買的可能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他們願意付錢,是因為『有意義』、『值得』。」
源源的產品即以這樣的信念在推展,想帶領大家嘗試新的生活模式,讓大眾因他們的產品而能直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這也呼應到「源源」這家公司命名的起源:「地球上的資源不是源源不絕,但創意創新和想傳達的價值,卻是可以源源不斷,所以我們叫做『源源』。」
【智造世代】洞悉智造趨勢,台灣硬體創新的挑戰
戴憶帆和王冠群的背景頗像,都是台灣代工廠的二代子弟,也致力於用自己的方式為代工業帶來新的契機。戴憶帆長期關注自造者運動的發展,並從中看到「自造」與「製造」之間存在不小的銜接落差,讓好的硬體創意只能停留在樣品(POC)階段而無法成為真正的商品。
為了填補這個落差,他創立了「邁特新創基地」,專為硬體新創團隊提供小量製造與通路行銷服務,讓新創因此可專心研發,而母公司「邁特電子」則能利用外部創新,打造小量智造工廠,開拓佈局新領域。
戴憶帆指出,這幾年來全球硬體新創其實不斷在增加,有一些更成為所謂的「獨角獸」(例如電動機車Gogoro),而從Google、微軟、Amazon、facebook等軟體巨人持續發展硬體事業,也可看出他們對硬體市場的重視程度。
「其中一個讓巨人們重視硬體的理由,即是想實現AI的應用,必須先收集到有用的資料,這必須靠實體世界的硬體才能達成。」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在全球硬體產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其中電子代工實力為全球第一,半導體業實力全球第二;此外,不容忽視的軟實力是台灣的經濟穩定性及健康照護方面也是全球屬一屬二的;而創新實力也不差,全球可排到第四位。
因此,戴憶帆相信台灣有機會從一個矽島轉型為創業之島,其中硬體創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過,他也明言硬體創業的難度極高,近年來在募資平台上已有太多募資成功卻無法順利出貨的例子了,失敗的理由大多與錯估量產的難度、經費與時程有關;有一些則是誇大了產品的功能或設計感,但因本身掌握的技術還不到位,或找不到做的到的代工夥伴而黯然退場。
「硬體創業沒有成功方程式,只有降低風險的方法。」戴憶帆表示,有人以演奏音樂來形容軟、硬體產業:軟體可以獨奏,但硬體像交響樂,需要跟很多人合奏才行。因此,想做好硬體,不能自己硬幹,而需尋求資源與夥伴,而硬體加速器能讓新創團隊少走很多冤枉路。
「Mighty Net的命名靈感來至於Magnet,希望打造一個具有磁性的網絡,成為扶持創新最後一哩路的硬體加速器,把好的創意和機會留在這個網絡裡,不斷正向循環而壯大。」
最後,戴憶帆總結回應這次的主題指出:充滿創意並動力實踐的Maker其實是推動世界走向未來的關鍵,非常重要。當Maker不需要走向創業,但要改變世界,創業是最快的方法。
(本場活動連結)
- 【從科幻到現實】勾勒AI未來情境 Part 1 – 迎接AI服務時代 - 2024/12/18
- 為Edge AI而生的SLM:TinyLlama - 2024/11/28
- 【2025 AI】AI將隱形化:透過AI Agent整合到IT系統中 -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