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電纜上通常印有 75 Ohm 或 50 Ohm 阻抗的字樣,這是表示電纜裡的銅線含有 75 Ohm 的電阻嗎?你是不是有拿電表真的去測量過電纜線的兩端呢?如果你有這些疑問,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吧!
阻抗與電阻
所謂阻抗(Impedance,Z)是一種特性,其包含儲能的特性與耗能的電抗特性。儲能的特性是由電感與電容而來,耗能的特性是由電阻特性而來,因此電阻是阻抗特性裡耗能的部分,但它是特性還是實體呢?其實電阻是個特性,而擁有這種特性的東西稱為「電阻器」,但是大家還是會把電阻器簡稱為電阻,因為計算的時候終究是以電阻特性來計算,還好英文沒有這個問題,電阻特性稱為 Resistance,電阻器為 Resistor。
Cable 的阻抗如下圖,阻抗(Z)單純是電壓(V)與電流(I)的比值,這裡講的 V 是指中心導體與隔離層之間的電壓,I 是流入中心導體的電流,而 Cable 的阻抗指的是電波訊號在 Cable 內傳遞時,V 與 I 的比值,所以它是討論「Cable 內」的特性,與 Cable 另一端接什麼並沒有關係。
75 Ohm 指的是觀察點看進去的等效電阻(圖片來源:實作派提供)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利用自身的物理結構讓 V/I 的比值保持恆定,它本身並不耗能,其任務重點在於傳遞能量,但詭異的是,V 除以 I 的結果是個 Ohm 單位,而且還分為 75 Ohm 與 50 Ohm,但是它裡面明明就只有金屬導體而已啊!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銅線本身的電阻是非常小沒錯,但那是指橫跨銅線兩端的電阻,並非 Cable 線的阻抗,而 Cable 阻抗的定義是內外導體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並非指銅線本身的電阻。
我們來比較一下 75 Ohm Cable 與 75 Ohm 電阻。思考一下,我們丟個 Pulse 訊號進 Cable,如果線夠長甚至你想像它是無限長,這個 Pulse 的能量就會一直在裡面傳遞直到永遠,以訊號源的角度來看,這個丟進去的 Pulse 能量是有去無回的。
這意思是一段無限長的 Cable 等效於一個耗能的電阻,差別在於 Cable 不會發熱,因為能量還在無窮盡地行走中(正確來說是還沒發熱);而電阻會發熱、直接把能量用掉。因此無論哪種情況對我們來說就是:能量不會再回來了,也就是它逸散掉了。
在很多應用上例如有線電視的接線,我們會把接收器阻抗設計為與 Cable 相同的 75 Ohm,或是在無用的 Cable 尾端加上 75 Ohm 的終端電阻,目的就是要讓訊號能量完全消失,為什麼要刻意做這件事情呢?因為多出來的訊號能量如果沒有被電阻消耗轉為熱能,訊號就會反射,而對有線電視來說,如果反射訊號太多,會干擾接收器的運作,因此在通訊領域我們都會盡量避免訊號反射。
終端電阻
那麼終端電阻要加多少才能耗掉最多功率呢?這個時候就要介紹電路學裡一個很經典的定理—「最大功率轉換定理」(Maximum Power Transfer Theorem),如下圖 R1 是訊號源的輸出阻抗,R2 是負載的輸入阻抗,這個定理告訴我們當 R2(Load)與 R1(Source)相等時,Load 所獲得的功率會是最大的。
只需不到短短一分鐘...
輸入您的信箱與ID註冊即可享有一切福利!
會員福利
免費電子報
會員搶先看
主題訂閱
好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