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加入防疫行列 製作防疫神兵利器

   

作者:賴佩萱

武漢肺炎延續至今四個多月,國際情勢仍然緊張,台灣所幸在政府與民間協力合作下超前部署,防疫工作算是做得還不錯,目前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群聚感染與死亡,但是反觀其他國家,確診人數卻是以百以千增加、生活用品一上架就被民眾大掃空、醫療資源嚴重缺乏、最重要的口罩與酒精也是供不應求。

在全球對抗疫情的工作上,除了醫護人員在最前線為病患服務、研究人員想辦法研發疫苗,Maker 在防疫的任務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許多 Maker 發揮動手做與解決問題的精神,也製作出一些令人驚艷的防疫工具。

Maker進化2.0  防疫整合全應用

擁有多年教育訓練經驗的陳怡杰(阿杰老師),是國內第一代投入 3D 列印的使用者,時常在各大專院校、高中職推廣 3D 列印與其他 Maker 常用的工具,而在這次對抗疫情的陣列上,他熱愛動手做與創意滿腦的特質也讓他製作出幾樣相當實用的防疫作品。

  • 紅外線非接觸式測溫槍

阿杰老師說:「那時候市面上的非接觸式額溫槍大缺貨,看到新聞報導有高中師生製作出額溫槍,而且價格還比售價便宜一半!」Maker 的懷疑態度與好奇心驅使他上網查詢這個專案,甚至手癢決定改良傳統額溫槍,買一些電子零件自製一台「測溫槍」。

(圖片來源:小璇子的奇幻世界

這台測溫槍運用 Arduino Nano 作為運算核心、MLX90615 為溫度感測器,設定固定距離(3 公分)自動測溫,若溫度高於 37.5 度,則會反白顯示並亮紅燈警示,另有正負加減按鈕,可依不同現場情況,快速配合耳溫槍進行溫度校正,其下方有開孔可供 USB 充電,甚至可以直接放置在腳架上,不需專人手持測量,達到大量佈置測溫的效果。

  • 3D列印全罩式防疫面罩

一般醫療用口罩仍有 10 % 的洩露率,無法完全隔離病毒的侵襲,而 N95 口罩雖可達到 0.1 % 以下的洩漏率,但是配戴起來很不舒服,而更高階的防護更是要價不斐,阿杰老師表示,當初看到捷克研究人員將迪卡儂全乾式浮潛面罩改造成醫護人員防疫面罩的影片,讓他動了運用 3D 列印模型改造的念頭。

3M 濾毒罐版、3M N95 濾片版、醫療用口罩版、HEPA 高效濾網版(圖片來源:小璇子的奇幻世界

阿杰老師一做不可收拾,共做了四個改造版本,有 3M N95 濾片版本、一般醫療口罩為濾片版本、3M 防毒濾罐版本與 HEPA 高效濾網的版本,各自有其優勢,詳細的製作細節可以參考【自造防疫】將浮潛面罩改造為醫用「全罩式防疫面罩」

  • 3D列印口罩密合器

戴口罩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讓生病的人口沫不要飛出去傳播給他人」,主要是保護他人,因此若能透過加強設計的方式提升口罩的防護力,也能保護自己!發想口罩密合器的另一個原因是,有時候拿到的口罩比較大或鬆,如果長時間說話,口罩容易滑落,因此阿杰老師參考國外的口罩 DIY 設計,改造「口罩密合器」。

(圖片來源:小璇子的奇幻世界

透過 3D 列印,大約 30分鐘的時間,就能列印出平面原型,之後在側邊綁上 0.4 mm 寬的強力鬆緊帶(可拆解調整尺寸),再使用吹風機緩緩吹(為熱塑原理,溫度達 100 度左右會開始軟化),便能依照自身臉形需求,塑型出符合臉型的框架(可試戴,塑型不滿意可再加熱重新塑型),其上壓鼻樑,下扣下巴,可拉出口罩的立體空間,不會滑落亦不會漏氣。

社群協力產紫外線口罩殺菌機

台灣的口罩產量雖然足以供應全台民眾,但也由於疫情的緣故,目前列為防疫管制用品,購買採實名登記制,因此網路上處處流傳各種可重複使用口罩的方式,而從事企業培訓兼為 Maker 的蔡尚宏老師也萌生了類似的想法,想動手製作紫外線口罩殺菌機,希望可以提升口罩的使用壽命。

蔡尚宏表示這個口罩框架已改良了許多代了(攝影:歐敏銓)

蔡尚宏說明,紫外線很適合應用在空氣中殺菌,尤其 C 波段具有殺菌功能。他分享其殺菌機起初的構思是遮蔽式可開門的結構、運用簡易的材料與方法製作、讓多個口罩可同時被殺菌、拿取口罩時不會觸碰到其他口罩、口罩可雙面殺菌等。

這款殺菌機採用盒子的外型,打開有四個口罩框架,以瓦楞紙、免洗筷、熱熔膠作為旋轉架。蔡尚宏也在和許多 Maker 社群的朋友交流討論、徵詢意見後,持續嘗試各種改善方案,口罩殺菌機也從第一版,簡化到第二版,發展出更理想的紫外線環境殺菌應用。

小結

Maker 的精神在這波防疫作戰的工作中大大地展現!從發現問題、動手試做,並且不斷測試與精進,最後的成品都能實際派上用場,成為生活中的防疫小工具,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疫情能盡快結束,讓世界回復原有的平靜。

PeiHsuan Lai

Author: PeiHsuan Lai

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書寫故事,期望能用簡單易懂的文字闡述艱澀的科技議題、透過細膩的觀察與有溫度的筆觸,傳達 Maker 充滿熱忱的精神,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