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家庭】如何選購智慧家庭產品?陷阱與迷思(上)

   

文章導覽

作者:林祐祺

近半年來,臉書社團「智慧家庭實驗室」有越來越多新加入的成員,包含 IT 產業想轉行智慧家庭產業的業界朋友、室內/燈光設計師與裝潢師傅、家中有小孩與寵物的年輕夫妻,當然也有生活在數位時代,熟悉科技產品的年輕朋友們(稱數位原住民)等。

今天收集了最常被朋友們問到的問題,大多是智慧家庭產品能否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以及購前疑慮解惑,在這邊我提出個人這些年在這行業所見所聞的歸納與建議,給想購買智慧家庭產品的朋友們做參考!順帶一提,最近由於疫情影響,智慧家庭自動化的特色其實是可以協助居家與商業空間做更有效率的系統管理,我也會在這系列的文章中陸續提出個人的觀察與方案!

Q1:安裝智慧家庭系統感覺好貴好複雜,請問我目前的狀況適合購買嗎?

其實貴與不貴取決於「可感受到的價值」(Perceived Value),對一個高調的富豪而言,貴客臨門一看到 Crestron/Control4/Savant 的崁壁式觸控螢幕,一整排 Lutron 風琴簾安靜且整齊劃一上下開合著,這花再多都是值得的,但對於沒有智慧燈泡與智慧插座的情境使用者來說,即使是綁電信資費方案送的贈品也會生灰塵。

重點在於價值而非價格,以我個人與團隊經手的大部分智慧家庭系統案子而言,到現場做場勘,與使用者(非付錢的採購者,很多時候是家中長者或行動不便的家人)深入淺出地聊天,了解使用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和其他家人的互動關係,從談話中發現背後問題,再決定要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很重要的一環。

當然,如果是很一般的問題,像是想遠端幫寵物開個小燈,那上網買個 WiFi 智慧燈泡 DIY 就能解決了,價格也不會太昂貴。至於安全類或節能類又是另一種判斷方式,安全類服務大概分兩種,第一種是帶保全服務的,目前以企業和社區保全為主,小康家庭能夠負擔起的方案很少,另一種屬於警報類,像是爐火乾燒、一氧化碳中毒、寵物遺失等警報裝置等,而節能類目前在台灣家用電價還算便宜的情況下,其實節能的效益有限。

智慧家庭實驗室 林祐祺 製圖

智慧家庭從銷售模式看來,大體分三類:

  • 前裝市場:建商或代銷公司在預售屋或新成屋銷售時,會透過展示智慧家庭服務來增加銷售賣點。在美國市場,不論是 Apple 或 Amazon,都已經跟不少地產商合作預銷內置智慧家庭系統,因此智慧建築與智慧家庭的整合銷售,勢必也是建商下一代數位轉型的重心所在。
  • 中裝市場:以室內設計師為核心,將智慧家庭服務融入室內設計,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室內設計師開始與智慧家庭服務商配合設計,這也是很多朋友在買房和裝潢時,最適合導入智慧家庭系統的時間點。
  • 後裝市場:以 DIY 為主的市場,目前台灣市場除了少數自主設計生產的品牌外,小米由於生態系產品較多,在台灣又有實體店面展示,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首選。這類產品多半可以從電商平台上面購得,但從頭到尾都得自己張羅,包括產品安裝配對、角度調適、WiFi 網路問題、場景佈建等,最麻煩的就是後續發生問題時,也必須自行上網查詢解決方法,而通常也不一定能找到(這點就是買的時候不會注意的隱形成本!),因此俗話說便宜的東西其實更貴,即使單品價格最低,組合起來總價也低,但就是缺乏完整的售後服務。

大體來說,在各類智慧家庭單品與系統皆蓬勃發展的情況下,不論是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完整度高的系統類廠商、一些台灣活躍的新創品牌、蘋果 HomeKit 生態系、小米生態系以及其他來自對岸的 DIY 類產品等,用戶都有很多選擇可以做比較,並在不同使用場景下,依照本身需求找到最速配的解決方案,但情況往往是買了卻無法互聯互通,被迫在很多 App 間轉換操控。

這邊的關鍵還是要找到適合的諮詢對象(產業經驗+立場不偏頗),依據各類智慧家庭產品的特色與未來發展方向(牽涉到整合)給予您比較有邏輯的判斷與建議,才不會有買貴了或買的便宜但仍沒解決問題的情況發生。

Q2:智慧家庭不過是一台巨型遙控器,把很多小型遙控器弄到手機 App 上?

在智慧家庭的演進過程中,第一代的「智慧家庭 1.0」著重在近端與遠端控制,因此早期的用戶體驗並不是很好,畢竟控制的價值無法說服用戶採購更多的智慧家庭裝置。

第二代的「智慧家庭 2.0」則開始著重在物與物之間的聯動、生活各種情境的連續動作,像是動作感測器與燈條搭配的夜起導引,智慧窗簾、光照感測器、燈控系統搭配的西曬遮陽等各式設計過的生活情境,這些經由開放數據(PM 2.5 /太陽升起與西下時間、天氣狀況、日照角度等)、感測器驅動、動作驅動等方式結合的應用,大幅提高了生活的效率與生活幸福感。

(圖片來源:IFTTT

再來就是規則引擎(Rule Engine),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觸動 XXX,會執行 OOO」,觸動項目可以是室內外空氣品質、感測器偵測警報或手動觸發執行等,比如透過「智慧家庭設計師」的規劃,依照西曬角度調整智慧窗簾、依據室外空氣品質開關窗戶、遠端遊子藉由智慧家庭平台與父母家同步開關燈或做一些規則設定通知遠端家人,感受在南部的父母生活狀況等。

智慧家庭系統增加了語音聲控方式,像是 Siri、Google 語音助理、小愛同學等常見的人機界面後,搭配各種情境按鈕,對於行動不便的身障朋友、失能長輩與小孩等弱勢族群,可說是提供了「聲控+智慧家庭 2.0」的全新生活方式。

智慧家庭系統絕對不是巨型遙控器,也不是開開關關,更不是燈泡插座,而是可以說出很多動人故事的居家好幫手。

Q3:智慧音箱最近廣告打得很兇,得先買智慧音箱才能享受智慧家庭服務嗎?如果我只想聲控,有比較簡單的方案嗎?

簡單的說,智慧家庭的人機界面從情境按鈕、牆面平板室內機、手機 App ,一直到最近幾年流行的智慧音箱跟語音助理等,絕大部分的廠商都有提供 App 介面提供設定與控制,但語音聲控這種新型人機界面,其實大部分的廠商(包括 Amazon、Google 以及對岸的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平台型廠商等)都仍在摸索中。

語音控制的好處是可以遠距喚醒執行命令,但缺點是在於人工智慧還沒這麼的聰明,用戶體驗還沒這麼好。

(圖片來源:3EDITION

有另一種「命令式離線語音控制」,用戶可先將幾百句常用的家庭控制命令定義好,只要講得一模一樣,就保證可以執行,即使網路狀況不佳,照樣能做本地端的所有控制。這類型的語音控制大多會搭配紅外控制器,以模擬紅外線遙控器的方式做家電控制,這種做法是現行能控制最多黑白家電的方式,如果加上簡單的命令式離線聲控,即使是不擅長與人工智慧音箱溝通的長輩與小孩,也能做單純的情境與開關類控制。

其優缺點很明顯,可聽命令但沒擴充性,對於重點在「控制」的情境或房間延伸所需指令不多的情境,這類的語音控制就蠻適合的。

Q4:使用智慧家庭系統需要技術能力嗎?長輩方便使用嗎?會不會買了裝了但問題很多?

不會,因為在前裝與中裝市場中,大部分智慧家庭服務商的「智慧家庭設計師」都會在事前做場勘,針對用戶需求設計情境以解決用戶問題,也會到府安裝並負責事後的諮詢服務,在系統出問題時提供即時的回應。

但是在 DIY 的情況下,由於台灣不似歐美地區(人工服務昂貴且服務距離很遠,大多數人從小就從父執輩學到很多關於 DIY 的訓練,安裝智慧家庭系統與事後問題排除等比較有辦法克服),遇到問題只能自行上網查詢解決。

智慧家庭實驗室 林祐祺 製表

以我個人這些年主持智慧家庭臉書社群所觀察到的現象,發現用戶上網和臉書大神求救的情況真的很多;即使是台灣廠商和電信商搭配知名品牌的產品,客服也無法解決系統的根本問題,最後都得回歸到系統服務商(這也是台灣的智慧家庭產業不容易快速普及的原因,根本在於從用戶出發的完整服務鏈跟不上產品發展與銷售速度)。

個人建議還是找系統服務商(除非有非常好的 DIY 與解決網路/產品使用問題的能力,或者只是單純地解決一般場景)。現在有很多 Youtuber 拍攝智慧家庭方案的展示影片,但我發現影片不會和用戶說明系統安裝的過程(或許有廠商技術支援解決安裝?)、系統穩定度(這應該拍不出來)、系統延伸性(確定之後不會再買其他智慧家庭產品、其他品牌、其他智慧家電嗎?想買來使用的品牌廠會幫用戶需求做整合嗎)

智慧家庭系統一但進入家中,是個長長久久的用戶關係維繫,更是一種承諾,因此找一個把用戶放在中心、有服務熱忱、有長期跨品牌整合規劃的服務商,總成本其實比 DIY 還低。

小結

後續我還會繼續將「智慧家庭實戰手冊」系列的問答完成,目前想到的問題如下(收集問題中,歡迎大家提問!):

  • 因應疫情,居家生活方式正在轉變,有什麼建議的方案可融入居家自動化,一同來提升生活效率與安全?
  • 隱私會被侵犯嗎?該如何尋找(妥協)適合的產品?
  • 智慧家庭會和智慧手機一樣,最後只有 Google、Samsung、小米這些大品牌可以選擇嗎?
    現在買的智慧家庭產品,會不會無法和之後推出的產品互聯互通?幾年後變成產品孤兒?

智慧家庭服務是系統不是商品,把選擇智慧家庭產品的自由還給用戶!朋友們不論是智慧家庭產品的 DIY 用戶、想裝修居所/商空的業主或室內設計師,都歡迎加入「智慧家庭實驗室」在社團留言詢問,裡面熱心的 DIY 高手很多,也可以到我個人粉絲頁「智慧家庭實驗室林祐祺」留訊息給我們團隊,想討論或諮詢任何智慧家庭與居家情境等問題,都很歡迎!

如何選購智慧家庭產品?陷阱與迷思(下)

(本文同步發表於智慧家庭實驗室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賴佩萱)

林 祐祺
林 祐祺

Author: 林 祐祺

長期推動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產業發展與市場策略研究。2011年進入物聯網產業,2013年創立臉書社團「智慧家庭實驗室」,2016年進入電信產業規劃智慧家庭平台與電商平台,2018年開始在MSO規劃智慧社區與智慧城市服務,並提供顧問諮詢與系統規劃協同開發等服務。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