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姵文
IBM早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勾勒出「智慧城市」的生活樣貌。所謂的「智慧」就是透過新一代的資訊科技,例如:物聯網、雲端運算、移動互聯網、智慧型終端、人工智慧AI等,應用到城市中的電力系統、自來水系統、交通系統、建築物和油氣管道、工廠、辦公室及居家生活等生產或生活系統的各種物件中,將我們的感知與所有的設備系統形成經濟,並創造有效的互動,讓人們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本文即來檢視台灣三大城市在這主題上做的有多智慧。
台北市:讓公共服務系統轉型
以台北市而言,現正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因為台北為六都之中最快進入超高齡都市,因此台北市政府將「智慧城市」納入施政的項目之一,並組織智慧城市委員會,成立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除了發掘市民的需求之外,辦公室也是尋找解決方案的技術介接平台,同時也是財務與投資的商務平台。
而在政策性引導部份,台北市政府也規劃公共住宅,將釋放出約五千戶作為智慧銀髮健康宅,從桌、椅到床,二十四小時偵測老人生命徵象,並提供以房(市府代管)換房的策略,期望能把弱項轉為強項,透過對老人友善來降低社會成本。
高雄市:即時資訊,布建天羅地網求安全
除了達到資訊整合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忽視即時性的需求。從硬體到軟體,高雄市正著力於陸續完成科技基礎建設、法令基礎建設,以逐步滿足即時性需求,如空氣品質指標、交通運輸動態查詢,還要有主動通報的功能。即時性資訊的取得和保障城市安全,正是高雄市的施政重點,這也是發展智慧城市的共同課題。
當人口愈來愈密集,大量人口聚集所形成的生活樣態有相當脆弱性,提升群體生活的「安全性」自然愈來愈重要,而曾經歷過氣爆災難的高雄,深刻了解「安全的生活」是建構城市的關鍵,而需面對的課題從大地震的預測、防颱、防洪,乃至於防恐、防爆等,都不能輕忽。高雄市已著手進行工業區煙囪監測、水質監測及交通監測系統,猶如布下天羅地網,希望透過雲端運算與資訊,層層把關人民的安全。
桃園市:鏈接產業,以智慧產業為驅動力
除了台北市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試驗外,還有積極擴展智慧城市的桃園市。在短短一年的時間,桃園市發出七十萬張以悠遊卡為基礎的市民卡,既是證件、福利卡、健康卡,也是電子錢包,強調智慧生活、智慧治理面向,更聚焦在智慧產業。
從屬於感測器的「空氣盒子」,到通訊層「LoRa」(長距離、低功耗傳輸技術),再從手機無線充電到應用在汽車、機車的無線充電,讓業者有應用場域,讓創新發生。除了「亞洲矽谷」,桃園還有個更大的藍圖,要成為物聯網產業創新聚落,並連結台灣各地產業,如連結台中的精密機械,並導入IoT。
小結
在風風火火的智慧城市浪潮中,台灣需要有鋪陳智慧城市的綱領,每個城市皆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提出綱要和計劃,讓智慧應用滲透到城市生活的角落,打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本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
- 【活動報導】5G 智慧交通 On the Road技術社群線上交流會 - 2021/10/15
- 【活動報導】5G SDN/NFV網路技術基礎 - 2021/10/05
- 【活動報導】5G技術入門與商用平台介紹 -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