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家庭最後且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 智慧家電

   

作者/圖片提供:林祐祺

陪我們長大,幫我們生活的各式家電們~

從我們回家走進玄關開始,一路到客廳、餐廳、廚房、家庭成員的臥室、浴室、陽台等空間與場景,各式黑白大小家電與廚電衛浴一直就是人們每天生活必備的夥伴與工具,但是這個家庭的重心與人類忠實的夥伴,卻一直在智慧家庭中缺席,也難怪智慧家庭一路走來顛顛頗頗,原來是黑白家電這些帶頭大哥們一直都做壁上觀啊!現在,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智慧家電的常客,看看到底還缺了什麼?

智慧電視

Samsung SmartThings Dashboard from Samsung.com

電視一直以來就被拿來當成智慧家庭的入口,智慧音箱還必須尊稱電視一聲前輩,同樣是前輩的還有智能路由器,這兩個在好些年前就在對岸玩得火熱,但智慧電視除了在娛樂與數位內容那邊一路展開,作為家庭的Home Dashboard一直沒有走得很穩,原因大約有兩個:

一個是做電視的人一直覺得電視必須是智慧家庭的中心,必須把電視搞成Home Gateway,必須要插各式各樣的無線協議Dongle,必須要讓用戶整天坐在前面收報警通知、看影像回放、執行「我要睡了」的就寢模式,但是幾年前電視遙控器的操作性還很差,輸入個email就很想死,如何能夠如手機App一般地做好隨時隨地的操作。

再來就是當時聯網設備、開放數據、生活類服務、智慧社區服務都還沒上電視,在服務與資訊不夠豐滿的情況下,智慧電視本身極度缺乏使用場景。

禾聯碩推家電環控中心 智慧聲控公仔指揮電視(Source

但如今智慧電視的時代可能到了,AI人工智慧的語音助理出現,電視遙控器搖身一變配備全程語音的溝通方式,找節目容易了、叫外賣容易了、call嬰兒房的攝影機畫面容易了,電視螢幕也越來越大解晰度越高,不看節目還能當成數位相框跟客廳音響,跟智慧家庭的燈光、環控、一鍵情境整合的更全面,誰說電視在AIoT的時代會被移動裝置取代?功能可是越發的強大呢!

智慧冰箱

Samsung的智慧冰箱真的很忙,身兼冰箱、電視、智慧家庭主機(SmartThings Hub)、智慧音箱、留言板、叫foodpanda(台灣當然還沒有)、叫Uber等等,功能還不僅僅如此,還能管理食品的購物清單,製作一週菜單,或者與當地生鮮平台合作補充生鮮蔬果,並且管理用戶的卡路里攝取量,當真是從冰箱、智慧家庭主機、一路做到健康營養師…

雖然我每次都會開三星智慧冰箱的玩笑,但是家電走向智慧化是不可逆的,有些功能真的挺不錯,每次買東西都會忘記牛奶跟雞蛋到底用完了沒,如果有自動補貨其實也挺不錯,冰箱裡也常會有食物食品過期,如果有通知也挺不錯,有做飯的人也常傷腦筋要煮什麼,有個AI助理能根據冰箱庫存給個建議也挺不錯,熱量過高時來個通知也沒什麼不好,能在經過時語音提醒留言也相當方便,算力夠強要當Home Gateway我也不反對,反正冰箱是家裡唯一不拔電的產品,目前的問題只是智慧冰箱當真太貴,否則帶著這些便利功能人人都愛…

智慧洗衣機

洗衣機需要智慧嗎?衣服放下去按一下,好了也會ㄅㄧ 聲通知,何必需要遠端操作?

其實,智慧家電最重要的就是場景,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確實遠端啟動是不需要的,但是對於常加班或者輪班的朋友們,由於都希望爭取睡眠的時間,盡量縮短等待洗衣的時間,因此有快洗防皺或者遠端啟動的智慧洗衣機就挺好用的,而且由於這些族群晚間洗衣的機會很多,降噪靜音的模式支持就很重要,如能結合智慧電表與時間電價做智慧提醒,還可以達到節省電費的效果。

小結

智慧家電的重點在於應用場景,對不同的用戶可以做不同的定位銷售,而5G時代的來臨對於智慧家電的推動也會更加明顯,屆時萬物聯網是常態,一個家庭數十個聯網裝置也將會是常態,而以5G的幾個特色,比如低延遲、廣連接、高可靠度,都會讓智聯家電的用戶體驗更好,大頻寬加上低延遲也會讓實體與虛擬的人機界面無接縫且無所不在。

智慧家庭在智慧家電進入主流市場後的使用情境也會更加豐富,AI人工智慧助理在更多的數據、更多的跨品牌互聯互通、以及更了解人類的情況下,智慧管家才會帶出真正的「智慧家庭模樣」,而現在,充其量只能說是家庭自動化罷了!

後記:大家以為我有接三星的業配嗎…XD,其實沒有喔,只是擅長「黑白家電+智慧手機+SmartThings智慧家庭平台」的三星真的是智慧家電最有機會的品牌之一~

(本文同步發表於智慧家庭實驗室原文連結;責任編輯:歐敏銓)

林 祐祺
林 祐祺

Author: 林 祐祺

長期推動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產業發展與市場策略研究。2011年進入物聯網產業,2013年創立臉書社團「智慧家庭實驗室」,2016年進入電信產業規劃智慧家庭平台與電商平台,2018年開始在MSO規劃智慧社區與智慧城市服務,並提供顧問諮詢與系統規劃協同開發等服務。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