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打造親子Makerspace,那些學校沒教的事 - 徐博文

   

作者:王彥筑

若是時常參與南部Maker講座或活動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曾見過徐博文與其家人,總是帶著全家參與大大小小創客活動的他,甚至在今年帶領家人將住家改造成親子Makerspace,希望能提供更多學習資源給社區附近的小朋友。

 

2018年,徐博文參與了一場於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舉辦的社群分享會,開啟了投入Maker領域的契機。本身是化學背景出身的他,平時在家中就會帶領孩子DIY木工、修復家中電器與玩具,對於動手做一直都抱持著熱情。

「與其直接替孩子排除困難,不如帶領他們發現問題所在並嘗試解決。」徐博文表示,這樣的教育理念也因此培養了家中小朋友對於動手做的興趣,藉由參加各種講座、工作坊,開始接觸機器人、程式設計等領域,並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與潛能,而現在,家中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大兒子甚至已經自學C++與python了呢!

徐弟弟製作的小車(攝影:林亮潔)

成立Makerspace讓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

投入相關領域後,徐博文發現兒童學習套件與場地、師資資源的成本都很高,社區附近的家長因為工作繁忙,也無法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

「Maker的精神不就是分享嗎?分享並開源,將自己的成果帶給有需要的人。」秉持著這個信念,徐博文開始規劃將家中的空間佈置成Makerspace:一樓為幼稚園大班~國小四年級的創意空間;二樓為五年級~國中的實做場域,未來則打算將三樓規劃成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與設備的使用空間。

目前一樓的雛型已經大致完成,每天放學後18:30-20:00的時間,徐博文就會帶領社區附近及學校的孩子玩簡單的機器人與電動小車,「從玩樂中學習」是徐博文成立Makerspace的初衷。

Makerspace一樓設置了小車地圖(攝影:林亮潔)

設立社團或營隊,教導完整的系列課程

「如果可以,未來我想將這些動手做的東西帶入學校裡面。」談及目前的學校課程,徐博文充滿熱情的說,「若是利用課後,甚至是寒暑假的時間開設社團或營隊,就能讓更多孩子接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現在小朋友的學習時間太過破碎,往往在課堂中組裝好一台小車,卻因為套件需要給下一堂課的學生使用,便需要重新拆解,等到下一次上課再從頭開始組裝……,然而,若有完整的系列課程,便能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在國小開設營隊及社團,徐博文更有長遠的目標:和大專院校的老師、學生合作,集結眾人的力量穩定提供師資與人力,將學習資源帶給更多需要的家庭及小朋友。

自主學習樂趣多

看著Makerspace裡各式各樣的作品,都是小朋友們發揮創意自己打造的,有改良版的語音助理、龍貓形狀的影像辨識專案,還有各式各樣造型的自造小車,不難看出徐博文一家人對於自造的熱情與滿滿的創意,國小六年級的徐小弟甚至擔任課後教室的小老師,帶領其他小朋友們探索機器人的世界。

「我希望這片Makerspace空間能讓更多孩子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徐博文如此說道。

Maker小檔案

姓名:徐博文

學歷:朝陽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系

專長:特用化學品、添加劑運用/塗料、油墨研發、小型家電拆解維修、親子共學

(本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責任編輯:歐敏銓)

葉 佳錚
葉 佳錚

Author: 葉 佳錚

熱愛文字,享受由文字描繪出的真誠與情感,喜歡記錄生活中的美麗與醜陋。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