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彥筑
近年來 AI 人工智慧議題不斷,似乎各領域都能與 AI 沾上一點邊,但正反兩極的意見始終存在,然而機器是否會取代人力?也是哲學家們持續探討的議題。
目前人工智慧的流程為:資料收集 → 資料清洗 → 資料標註 → 資料倉儲 → 特徵分析 → 智能應用,並以大數據資料收集與判斷作為主要的運作模式,距離真正的「智慧判斷」還有一段差距,但不能否認的是,人工智慧必定會成為未來主要的發展趨勢。
南部有一群社群夥伴,致力於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實際場域,不論是農業或是醫療,甚至金融、防災領域,都能看見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雖然專案尚在開發階段,但有了科技的加入,便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質。
智慧農業 — AI 也能採番茄
在一望無際的番茄園裡,果實的顏色與大小總是參差不齊。鄭憲君與他的團隊 ─ 蜂巢農研影像,利用 OpenCV 和 YOLO 技術來檢測物體,將偵測到的番茄果實進行架框並標示,作為自動採收系統的視覺模組核心,經過不斷地嘗試與檢測、調整程式,篩選速度已漸漸加快。
鄭憲君強調,這套物體偵測系統能大幅減輕人力負擔 ,希望未來能讓採果車自動採收成熟的小番茄!
智慧醫療 — 機器人會抓藥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名銀髮長者平均每日服用 5 ~ 6 顆藥,若是在患者症狀、處方籤、問診、裸藥等用藥流程中,導入大數據分析,便可以提升用藥精準度。
大仁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大仁哥機器人」(Zenbo),在實境藥局的實驗中,不僅能在患者的描述中,精準地找出感冒藥,還能提出警告,避免患者混合服用不同藥物後,產生不良的交互影響。該團隊未來將朝 App 努力,讓這項智慧醫療服務的普及率與便利性提升。
無獨有偶,成功大學醫工系林哲偉教授團隊也研發出 AI 自動給藥系統 ─ UTOPIL,透過影像辨識系統,先建立藥物辨識資料庫,再依長者用藥需求,利用真空吸取藥丸的方式 ,定時發放藥物供長者服用,以達到按時吃藥、吃對藥物的目標。這套藥物辨識技術,除了能協助長者服藥、方便藥局快速分藥,未來也可在鄉里間的公共場所提供給藥服務。
智慧金融 — 人工智慧教你聰明投資
如何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獲取最佳投資利潤呢?高雄科技大學黃信嘉教授的團隊以基金為標的,打造出「 Smart 智能同步理財系統」,該系統先將鉅亨網的量化信息指標建立「基金淨值資料庫」,並分析財經專家的指標,依據投資風險提供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等 3 種基金,為投資人提出最佳的買、賣點。
雖然該系統仍在測試階段,不過已有 9 成勝率!更重要的是該系統可以做出回測評估,讓投資人明確知道選股的表現。黃信嘉強調,投資指標千羅萬象,淨值絕不是模擬每個時點投資環境的唯一數值,但他希望未來能整理出更多符合市場面的投資要素,以提升系統的完整性。
小結
科技的進步來自於人性需求,這些專案的緣起,都是因為 Maker 在生活中發現了問題,進一步的想要改善甚至解決問題。
未來,AI 人工智慧的發展勢必會更蓬勃且應用到更多領域,若真正進入「AI 聯想」的時代,或許你、我就能擁有如多啦 A 夢般的「機器人同事」呢!
(本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賴佩萱)
- 天上飛、地上爬、水裡游,無人載具自由行! - 2019/12/03
- 【人物專訪】帶領學生走向國際,用機器人說故事-蔡汶鴻 - 2019/11/05
- 不只能空拍,無人機飛出你的新想像! - 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