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打造全新的科技農業模式 — 游源喬

   

作者:葉佳錚

台灣過去擁有廣大的農田,以及富饒的產物。然而,隨著二、三級產業的蓬勃發展,農業開始沒落,農地休耕面積逐年增加。而居住在都市裡的人們失去與土地之間的連結,食安問題也層出不窮。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積極提出「食農教育」,希望能重新讓人們重視食物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次我們訪問宜蘭真開心農場的創辦人游源喬(Joe),他期望透過物聯網技術,串連都市的人與鄉村的土地,創造一個全新的「食農體驗」!

打破都市與農村的藩籬

Joe 回憶起當年在台北工作時,每當假日回家,父親總會將一包包親手栽種的蔬菜交給他,讓 Joe 帶回台北。對於 Joe 來說,吃下肚的不僅是食物與安心,更是來自父親對孩子的愛,而這也成為真開心農場專案的靈感來源。擁有工程背景的 Joe,期望透過物聯網技術,將這種幸福模式傳遞給更多人。藉由科技,打破都市和農村間的距離及時間阻礙,讓居住在都市的人們,也能透過遠端的傳輸技術來照顧自己的菜園,這不僅能讓種菜的人吃得安心,也能拉近人與食物之間的距離。

真開心農場創辦人游源喬(Joe)開心地與我們分享農村智慧化的小故事(攝影:張慧芳)

跨越阻礙的信心

真開心農場專案成員共有四人,分別具有硬體、軟體、韌體與農業背景,正因各自擅長不同的領域,面臨執行困境時,總能藉著彼此的專業知識,在彼此協助和嘗試下,跨越重重的障礙。2016 年 7 月,真開心農場在團隊合作下進行了營運場域的建置工作,卻不幸在 9 月時,遭受梅姬颱風的襲擊,導致整個硬體設施全毀。對於團隊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然而,他們擁有著跨越阻礙的勇氣。

Joe 說:「說沒想過放棄是騙人的,好不容易距離開放營運只差那一步,幸福模式尚未真正啟動,我們再試一次吧!」憑著一股堅毅的態度,Joe 重新說服了農家再次租借場地、也再重新添購零組件自造機具。這次他們開始學習與土地共處,坦然接受大自然的滋養與災害,造就現今我們所看到的真開心農場。

打造真實世界的開心農場

一直以來,真開心農場都是在溫室裡運作,而其為了擴大應用面,選擇走向戶外,邁向廣大的鄉村土地。為了達成此目標,透過南科 AI_ROBOT 自造基地舉辦的「MVP 自造專案加速計畫」之顧問輔導,新增了物聯網設備的防水外殼,也成功開發了遠端遙控採收車。

Joe 表示:「當我們想用手剪斷一把蔬菜,只需要一把剪刀就能輕鬆搞定;但若使用遠端採收車執行,則需要面對剪具的力矩設置、影像系統的網路延遲和機械手臂定位精準等問題,原本在腦中想的簡單事,當要藉著機器執行時,才發現有許多阻礙,但也因為參與這個計劃,才有機會使採收車可以更完善地運用在農產品採收。」

真開心農場推展食農教育實況(圖片來源:真開心農場臉書專頁

真開心農場目前除月租外,亦開放一日體驗、學校深度食農教育等活動,讓孩童與民眾全程參與作物的歷程,從一開始親手鬆土、除草、播種、施肥,再施以遠端照顧的方式(成長過程約一個月),最後再回來親自採收並食用,除了讓參與者品嚐到食物的原味外,也發現到原來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小作物,都需要花費許多的心力與時間才能逐漸成長、茁壯。

Joe 希望給來參與的民眾一個觀念:「大地孕育食物,食物維持生命,是個自古傳承的課題。 今天,我們很幸運地可以換個角度與工具,繼續在土地上耕種, 希望在努力過後,帶回屬於自己的收穫,無論它在袋子裡或是心中。」

望向未來

對於真開心農場將來的發展方向,團隊希望能建立更多的據點,藉此擴展自身理念,讓更多人體驗不一樣的農業型態,透過實際參與來接觸及重視農業,並注重食物的食用安全。另一方向則是導入影像辨識能力,讓物聯網設備更具智慧。

對於生活中滲入農作後的感想,Joe 興奮地表示,這種滲透不單只是獲得外在感受,同時也提升了心靈上的層次,透過與土地的連結,使他對於周遭環境的觀察力更敏銳,無形中也激發了更多感觸,得到感受性的體驗。

(本文轉載自南科 AI_ROBOT 自造基地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葉于甄)

葉 佳錚

Author: 葉 佳錚

熱愛文字,享受由文字描繪出的真誠與情感,喜歡記錄生活中的美麗與醜陋。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