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佳錚
我們常使用Google地圖查看最新的車流量,以掌握交通資訊;然而,你知道這種監測系統也能用於環境中,即時觀測目前身處的危機嗎?且聽LASS PM2.5教育團隊的林東成老師來分享LASS開源監測系統與其未來的應用。
「環境是沈默的,儘管人類總是屠殺似地傷害,它也無法反擊,我們僅能藉由感測系統觀察環境的變化。」
有感於霾害已經成為時下最值得探討的問題,更應積極尋求改善,LASS(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社群召集人許武龍(哈爸),發起開源公益計畫,透過完全公開、資源共享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輕易建置環境感測系統。此系統不但能精準測量住家附近的空氣品質,更能透過公開的數據資料庫,隨時更新各地的空氣狀況。
那麼,目前最受關注的新興污染物PM2.5到底是什麼呢?LASS PM2.5教育團隊林東成老師解釋:「空氣中夾雜許多不同的物質,包含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水蒸氣等無害物質;但也有足以危害健康與生活環境的有害物質,稱為空氣污染物,而PM2.5就是其中一種。」
雖然人體器官的纖毛與黏液能自行過濾體積較大的懸浮粒子,但像PM2.5這種細小懸浮粒子,則會通過鼻子和咽喉,直達支氣管與肺泡,並沈積於體內,無法被代謝、排出,容易造成氣喘或是孕婦早產等負面效應。因此,LASS社群存在的使命,便是讓人類了解到空氣污染對生活的威脅。
凝聚彼此的力量,延續社群的目標
林東成老師在四年前加入LASS社群,製作第一代PM 2.5感測器雛型機,內含GPS與鋰電池;只要充飽電,就能隨身帶著走,將當地的PM 2.5感測值即時上傳至網路平台,監測空氣品質。
隨著環境意識的高漲,LASS社群益加壯大,越來越多人一起試著由下而上改善環境;那麼社群的功能到底是什麼呢?林東成老師說:「社群就是凝聚大家的力量,讓社會大眾更重視環境的問題。」儘管LASS社群並沒有實體的辦公室,但透過FB、LINE等社群通訊軟體,反而使彼此的交流與技術共享更加緊密,只要勇於發問,幾乎所有技術問題都能在社群中獲得解決。而成員亦可透過共筆的形式,將專案作品公開分享,以延續作品的生命力。
而在教育方面,除了成立LASS PM2.5教育團隊外,還有LASS及PM2.5資料的應用研習,希望透過資訊的播種,帶給下一代完整全面的環境知識。
分析數據,發現環境的蛛絲馬跡
LASS感測系統與物聯網結合,皆具備兩組感測器,分別為PM 2.5感測器與溫濕度感測器;而兩者蒐集資料後,設定網路連線至MQTT通訊協定,就會將資料自動上傳,並存在LASS資料庫中。接著透過手機或電腦,資料便能以圖形或數字化的形式呈現;而經過長時間測量所獲得的污染分佈與累積圖表的資訊量越大,就越有可能從數據中獲得寶藏,像是從不同地區所監測到的PM2.5變化時間軸,便能得知風向的轉變。
全球化監測,將LASS理念拓展國際
而空氣盒子計畫則是LASS核心概念的延伸,透過「開放資料」與「數據分析」,能夠即時追查造成空汙的真兇,並預測汙染擴散的方向。截至2018 LASS年會前夕,空氣盒子的PM2.5感測器已擴散到全球,目前已有超過5000台空氣盒子,分別安裝於38個不同的國家。因為不只台灣,全世界都需要空汙監測,LASS希望藉由空氣盒子的散佈,號召大家一起重視生活的環境。
小結
LASS每年皆會舉辦年會,期望藉此將使用者與開發者齊聚一堂,互相交流、扶持,找到新的力量。除了關心空氣議題外,亦延伸至水資源領域,透過演講與工作坊等形式,由不同的角度切入環境議題,拓寬彼此的視野,為環境感測系統的發展尋找更多可能性。而在不久的將來,LASS也會朝向正式基金會型態邁進,走向每一個需要LASS的角落,為我們的環境持續努力!
(本文轉載自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賴芳如)
- 開發節能專案,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2021/02/22
- 淺談創客走向量產的創業挑戰 - 2020/12/16
- 【手術機器人】醫療開刀用的機械手臂 -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