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rt Home Review#1】智慧家庭進入主流市場的困境

   

作者:林祐祺

智慧家庭的發展,從1997年比爾蓋茲的智能豪宅到現在也二十多年了,一路從 Crestron、Control4 這類豪宅配件,到後裝市場的 Nest Thermostat 崛起,再由 Amazon Alexa 的智慧音箱橫空出世,帶動了智慧家庭產業的一波發展,期望藉由語音交互這個新的人機介面入口型產品,讓初期的人工智慧在家庭落地,進而帶動智慧家庭裝置的採購。

但是,智慧家庭還是面臨了幾個瓶頸,遲遲沒有進入跨越鴻溝進入主流市場,仍舊在早期採用者階段撞著牆,原因有幾個:

包括了市場碎片化、安全與隱私的疑慮、產品智慧化墊高了賣價、銷售與售後的流程複雜等主要原因,都阻擋了智慧家庭跨越鴻溝的腳步。以下逐條加以說明:

市場碎片化

消費者買了大同智慧電鍋 + 東元冷氣 + 聲寶電風扇 + 一組華碩智慧家庭套件組,如果要用 55688 叫車,用 foodpanda 叫外賣,想要過點基礎的智慧生活,這樣一共要裝幾隻 App?答案是總共洋洋灑灑六支App。而且如果在睡眠時想做自動化設定,當冷氣進入舒眠模式提高溫度時,就連動打開電風扇輔助吹涼,這種跨廠商的互聯互通則是很少平台支持的,家電廠之間也是老死不相往來。

而技術的碎片化與商業上的壁壘,也直接帶來了用戶體驗碎片化,用戶在多家廠商的使用數據無法歸戶,除了自動化的互聯互通做不到,之後由數據帶出來的人工智慧AI助手更是遙遙無期。

對用戶來說,目前任何一家的智慧家庭服務感覺上都只能嚐鮮,不是 future-proof,用戶不知道該跟誰買,不知道未來能不能跟 Amazon / Google 的服務對接,不知道這家 IoT 新創會不會倒?

智慧音箱將扮演智慧家庭中樞角色?(Source

安全與隱私的疑慮

接二連三的入侵事件,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攝影機發出聲音,智慧裝置被遠端遙控等新聞事件發生,都阻隔了一大部分的用戶採用聯網裝置。

產品智慧化的代價

在家樂福一個23W省電燈泡買一送一168元,但一個智慧燈泡少說500~1000元,如果是名牌飛利浦Hue光燈泡就要兩千多,再加上橋接器兩千多,是要消費者有多大的興趣才能過智慧生活?

銷售/售後的服務少不了

智慧家庭到底能不能 DIY?是一種很玄的問題,如影隨形。很多服務提供商為了節省工班成本與管理上的麻煩,試圖催眠與說服自己說用戶自己當然會裝啊,只要我們做到1–2–3步驟,把QIG寫好,把影片拍好,用戶肯定能夠裝得好的。BUT 事實是這樣嗎?

北美人是個習慣凡事 DIY 的好客戶,但是能夠好好販售智慧家庭系統的不是電信商、有線電視,就是系統整合商,這些服務提供商的特性就是都有提供安裝服務,而進入智慧家庭多年的代表性廠商 Amazon 亞馬遜也這麼認為,提出了 Amazon Expert Home Asscssment 服務(如下圖),把專家送入用戶家中提供智慧家庭規劃服務,把智慧家庭的販售歷程從講不清楚的電商介面拉到用戶家中,反其道而行,這也可以給台灣的電商做個參考,目前智慧家庭產品在電商平台賣得並不好,箇中原因很多,電商必須要能夠了解並解決根本原因。

產品功能同質化

台灣老闆跟產品經理最會的一件事情就是「搞benchmark」,緊跟領導品牌的產品線就是 PM 很重要的 KPI,建議還是要好好做 Persona 分析決定目標用戶與使用場景,用減法把產品功能專注在解決 TA 的問題之上,並做好 User Journey 把服務流程設計做好,這樣才能做出用戶有感的產品或方案。

最後還有一些行業目前共同面臨的問題,包括了一些技術問題,包括了感測技術還在持續進步、電池的續航力不足、通訊技術的翻新、人工智慧在語意理解的侷限等等,都對於智慧家庭系統能否成為智慧管家而不是停留在遙控家居,佔有關鍵的位置。

而對於物聯網這類新興科技,在面向消費者的科普教育,也是需要明星商品的帶動,就如智慧音箱近幾年佔據新聞版面,多少讓人們多瞭解了智慧家庭的應用,帶動產業動能成長。

最後是行業的人才不足,台灣IT產業過去的專長是OEM/ODM代工生產,小量多樣的物聯網讓很多公司剛進入時很不習慣,需要產業互相合作的常態與分潤共享的概念,也必須要有充分的合作意識,而物聯網著重在系統整合,對於身處工業電腦、安全監控、軟硬系統整合等行業的人才很適合投入。

物聯網對於台灣代工產業其實是個轉品牌的契機,有諸多代工大廠都投入自身的品牌,也有很多新創公司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產業內相互合作盡可能的解決市場碎片化的問題,加上幾個明星級入口型產品的帶動,智慧家庭主流市場的到來並不會太遠。

後記

在接下來的兩篇文章中,會逐一探討以下幾個題目:

  • 智慧音箱是康莊大道?痛點是否有解決?
  • 小家電只是前戲,黑白家電必須站出來。
  • 智慧家電的發展瓶頸與可期待的解決之道。

其中有關智慧音箱與智慧家電的市場競爭看法,敬請連結中篇與下篇的剖析。

(本文轉載於智慧家庭實驗室原文連結;責任編輯:周政毅)

林 祐祺

Author: 林 祐祺

長期推動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產業發展與市場策略研究。2011年進入物聯網產業,2013年創立臉書社團「智慧家庭實驗室」,2016年進入電信產業規劃智慧家庭平台與電商平台,2018年開始在MSO規劃智慧社區與智慧城市服務,並提供顧問諮詢與系統規劃協同開發等服務。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