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_Column】AI產業化?產業AI化?AI在台灣產業中的角色(上)

   

作者:林祐祺

近年來,在後互聯網的時代有很多新一波的科技名詞開始進入產業應用,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邊緣運算、機器人等。對於台灣產業而言,如何在新一波的技術轉型中確保公司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甚至在新價值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已成為需嚴肅面對的問題。

但隨之而來的恐慌,卻是由於人工智慧宛如軍備競賽出現在企業之前,不論是Google、微軟,或者是海峽對岸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還有陸續崛起的AI人工智慧獨角獸,都與台灣廣大的製造業與中小企業似乎距離很遠。要合作似乎也不太可能、至於要競爭就更說不上了,這也是我與企業主對談時,最受歡迎也最困擾的話題之一。

以下是日前在軟協主辦的《2018智慧生活軟體應用展》的研討會中,所發表關於「產業AI發展需求」這個議題的演說,在這邊與業界朋友分享。

AI產業的應用

台灣資通訊產業在上一波以PC/NB/Mobile為主流的時代,以彈性製造、服務快速著稱,難道在人工智慧這一波浪潮下會失去這龐大商機嗎?其實並不盡然,相反的機會相當多,因為人工智慧的基礎在於大數據,大數據的分析方法與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源在於行業知識(know-how)。

不論任何革命性的科技,包括前述的前沿技術等,都只是服務於人類與商業的賦能工具,如何運用科技來有效地提昇生產、管理、研發、業務開發的效率,才是這一波新科技發展的關鍵,好比西元2000年左右互聯網出現了很多達康(.com)公司,最後都隨著網路泡沫化消失,但網路開始賦能各行各業,在這十幾年間大幅提昇人類生活的效率。

以一個販售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產業來說,以下是典型可以導入人工智慧AI應用的節點:

 

從工廠管理、生產管理、產品研發、一路到業務支援都有廣泛導入人工智慧的機會,企業可依據本身需求,排列優先順序依序導入,而對口單位是否需要是了解人工智慧的專才?其實是不需要的。

弔詭的是,理論上與AI供應商或系統整合商的對口,必須是公司內最了解此項業務的單位,但這單位往往是最反彈導入人工智慧的單位,反彈的原因來自於AI在部分工作內容的取代性,且這也常會牽涉到公司內部的權力鬥爭。解決之法無它,最後看的還是管理層(上至老闆的決心),以個人輔導企業轉型的經驗來說,技術導入與尋找關鍵問題這多半都只是表層原因,最後要解決的還是人的問題。

AI與IoT的跨域應用

在台灣除了製造業之外,人工智慧也正在改變幾個重要產業,包括金融業、零售業、餐旅業等服務業,以及IT產業的物聯網相關應用,還有最重要的醫療與健康管理相關產業。以下我們來看幾個應用案例。

智慧零售業

 

在零售業的部份,無人商店或者自動化商店將會在未來幾年影響人們的生活,以亞馬遜著名的Amazon Go無人商店來看,亞馬遜正在數位化實體世界的購物流程,其著重的部分在於消費者進入了實體商店後「如何買東西」,包括了購買動作與心理的小劇場,運用了大量的藍牙定位、影像分析,以及各類的感測器,企圖精準的分析消費者的整個購物過程與動機。

零售業導入AI的目的在於是能更準確的找到售價與銷量的交叉點,讓商品與資金快速流動,並且能有效的避免排隊人潮,讓消費者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 Technology),並且降低龐大的現場人力需求。未來還有可能會佈置Amazon Echo在無人商店店內,讓線下店沒有庫存的商品,會員用戶可以立刻在現場用智慧音箱訂購亞馬遜電商服務。

SK Telecom推出AI Speaker-NUGU,可協助店員解決問題(圖片來源

相對以台灣7–11的無人商店來看,著重的部份還是在「消費者買了什麼以及要如何快速結帳」,比較沒有放在買東西的細部過程上,在人工智慧的倚重上相對的少了很多。而在韓國最大的連鎖超商CU的店中,則是與韓國行動網路最大的SK電信合作,引進其智慧音箱NUGU,SK電信將先在100家CU便利店安裝其NUGU智慧音箱,協助超商運營,NUGU將放置在櫃檯附近,以便店員可以詢問大約200個管理與超商營運的相關問題。

智慧音箱將會回答一些店員FAQ,比如送貨卡車目前位置,以及提供店內設備供應商的信息,以便店員可以在出現故障時與他們聯繫。那為什麼要擺設AI智慧音箱在店內呢?因為超商員工是以輪班為主,而且人力需求的轉換率相當高,智慧音箱扮演的角色類似一個資深店員的角色,可以協助新進店員快速進入狀況並且即時掌握物流狀況。

智慧音箱是目前最能讓人工智慧落地的載體,也是未來機器人在各行各業應用的濫觴,搭配硬體本身在邊緣運算的能力跑模型做AI即時應用,以及在雲端運算搭配大數據做AI訓練,未來不論在B2C消費端或者B2B行業端都會有巨大的應用存在。

小結

「產業AI化」與「AI產業化」其實是同時存在一個閉環當中,如果台灣產業累積已久的有效數據與行業知識,能夠大量整合進入台灣資通訊產業的軟體與服務相關公司,並由後者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服務回頭賦能並回饋在產業之上,讓產業結構產生質變,並且形成正向循環閉環,則包括台灣各式產業與AI產業都能夠在人工智慧時代於價值鏈中佔有一席之地。

下一篇的文章中,將會針對餐旅服務、智慧家庭、健康管理等各產業舉例說明,並且探討目前台灣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斷鏈點,以及筆者個人建議的解決方案。
(本文轉載於智慧家庭實驗室原文連結;責任編輯:周政毅)

林 祐祺
林 祐祺

Author: 林 祐祺

長期推動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產業發展與市場策略研究。2011年進入物聯網產業,2013年創立臉書社團「智慧家庭實驗室」,2016年進入電信產業規劃智慧家庭平台與電商平台,2018年開始在MSO規劃智慧社區與智慧城市服務,並提供顧問諮詢與系統規劃協同開發等服務。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