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向陽
2018年3月樹莓派基金會推出了Model B 3+版的新款樹莓派單板電腦。從編號數字上看,3+僅是3的再提升,在規格上有小幅異動,究竟改進或提升了哪些部分,本文將對此進行探討。
樹莓派版本觀察
從過往的觀察,第一代的樹莓派(Raspberry Pi)發表於2012年,第二代在2015年,相隔約3年,但在第二代推出的隔年就有第三代,有些人認為樹莓派的世代版本更迭將更快速,預計2017年推出第四代,但實際上沒有。直至2018年2月,也被人期待會推出第四代,但最後並無新發表,而是在3月推出3+版。由此看來,樹莓派的世代間隔仍是難以預測。
樹莓派雖然在2014年衍生出產業運用的版本(Compute Module,CM),但一般主軸線仍是A型、B型,更具體而言是B型。最初的設計就是B型,A型其實就是以B型為基礎精簡成的平價版,然而Pi Zero推出後,A版的定位取向顯得尷尬,甚至可推斷Pi Zero就是A型的後繼者。最後一塊A型是在2014年推出,之後就是2015年的Pi Zero。
與時俱進的價格演化
A型、B型高低定位若不論規格,可明顯看出樹莓派基金會極力經營出價差,A型原設定25美元,僅與B型維持10美元的差距,而後來的A+則降至20美元,Pi Zero再降至僅有5美元。雖然2017年版的Pi Zero Wireless因無線收發器晶片成本因素拉升至10美元,相較於B型的35美元仍有一定區隔。
處於主流、新世代率先示範的B型,價格一直維持在35美元,以相同價格、板卡尺寸為前提,不斷追加功能、規格、硬體資源,在樹莓派上持續開發的更有價值,以及過往的開發仍是相容執行,保障過往的開發投資。
最難以掌握的是用電,B型最初使用約3.5瓦電力,之後降至1.75瓦,又增至4.1瓦、6.7瓦,但3+降至約5.61瓦。樹莓派積極壓制用電,估計是著眼於設計相容,過往已經使用舊款樹莓派開發的產品,可直接換替成新款樹莓派電路板進行運作,就連供電器都能相容。但從1.75瓦、3.5瓦增至4.1瓦、6.7瓦後,恐怕供電器也得換掉,由於3+收斂了電路,理論上供電器仍可相容使用。
3+提升了什麼?
- 處理器的時脈頻率的提升:3+的第一個提升是處理器的時脈頻率,從1.2GHz增至1.4GHz,編號也從BCM2837改成BCM2837B0,並在晶片上預設裝配散熱片,以往都是由終端購買者選擇性裝配的。
- 無線功能的強化:原本的Wi-Fi僅支援11n 2.4GHz頻段,而3+除了原本支援的2.4GHz外,也同時支援11ac 5GHz;藍牙方面原本支援到BLE(Bluetooth Low-Energy)4.1版,新的3+則支援到4.2版。
- 有線網路的精進:原有的乙太網路(Ethernet)埠最高可達100Mbps速率,新的3+更快,雖然無法到1Gbps,但比過去提升約3倍的速率(300Mbps,無線的Wi-Fi也是提升約3倍)。
另外,網路埠也首次支援所謂的PoE(Power-on-Ethernet),可透過網路埠取得電力,如此樹莓派就不一定要透過專屬變壓器、Micro-USB埠來取得電力,不過這需要新的配件協助,也就是PoE HAT。(但PoE HAT尚未推出,至今官網上仍寫著「Coming Soon」。)
3+是採行IEEE 802.3af的PoE標準,使用完全隔離的切換供電,直流電壓可接受的範圍為37V~57V,而PoE HAT可提供的直流輸出則為5V、2.5A,同時上頭還有個25mm x 25mm的無刷馬達風扇,可控制其運算,此風扇可給予BCM2837B0處理器更佳的散熱。
作者很快發現有協力業者的相同產品,售價36英鎊,不過供電特性稍有差異,輸出電流最高1.3A,不如官方版的高,卻有揭露其電源轉換效率達87%,官方版尚未揭露此一資訊。
其他像是開機方面的強化,如:PXE(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遠端開機的網路強化、可使用USB Mass Storage類別的裝置開機、散熱管理上的加強等功能強化。
最後,至今全球已經銷售出1,900萬片樹莓派,其中有900萬片是第三代,接近一半,因此3+具有很大的潛在銷售機會,無論是仍不滿足第三代的人,或尚未接觸過RPi的人,均可以嘗試3+。
樹莓派的未來發展
值得慶幸的是,有愈來愈多作業系統支援RPi,包含Ubuntu Mate、Snappy Ubuntu Core、Windows 10 IoT Core,還有OSMC、LibreElec、PINET、RISC OS等,加上南韓樂金(LG)推出開放原始程式碼版的webOS,稱為webOS OSE(Open Source Edition),而且是針對RPi 3優化,壯大樹莓派的軟體技術生態圈,鼓勵更多人接觸並使用樹莓派。
如果對樹莓派有更多興趣,也可以參考這裡。
(責任編輯:周政毅)
- 產業級Arduino也擁抱LLM AI - 2025/01/24
- 2025年CES展AI類創新獎觀察 - 2025/01/09
- NVIDIA讓TensorRT-LLM推論效率增速三倍 -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