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敏銓
中秋前夕,MakerPRO研究會照常舉辦,邊吃月餅邊聊新的研究主題:科技x農業。延續上個週末(9/30)到宜蘭員山鄉舉辦的「開源智慧農業社群交流會」,由敝人先打頭陣,和大家分享當天的一些收獲。
心得收獲很多,例如生態/農業專家林暐翔從大格局的何為「生態」、「農業」、「動物」、「植物」等觀念切入,從本質去看待自以為很”聰明”的人們的所做所為,很多事都顯得太片面和淺視了。
「從生態系的角度來看,植物的角色在於創造出一套穩定的生存系統,而動物則在幫忙加速這套系統的循環成型,但”文明人”的作法是把循環系統切斷,只取用自己有用的部分,如食物或原料。」
他對科技、Maker結合農業有很深的期許:「我們不能只從滿足消費者的角度來進行生產,而要從根本面去解決問題。Maker是創造者,也期待能成為創新的生產者。」
舉個例,一直困擾農夫的事是稻米熟成時,許多小鳥會來吃稻米,農夫們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辦法來對付牠們,例如用農藥毒鳥、鳥網捕鳥或用鞭炮炸鳥。為解決這問題,有Maker設計出無人機趕鳥的系統,而更聰明的作法是以價格便宜又不破壞生態平衡的老鷹風箏驅鳥。
事實上,科技農業這個議題上Maker社群已經動起來了,第一砲是由哈爸揪團買下價值不斐的FarmBot,並到幸延那兒舉辦開箱活動(3/18),以及成立 FarmBot Taiwan User Group-FBTUG,針對FarmBot已陸續進行一些實驗與改造(如桌上型mini FarmBot)。
與FBTUG並進的社群是 Open Hack Farm,這裏集結了農人、資訊科學家(如 阿龜微氣候天眼通),以及物聯網專家,希望打造出從感測到數據分析到應用端的開源農業服務平台,也就是想讓農夫在家就能掌握農地狀況,不用再看天吃飯。他們已在宜蘭與台大同步進行場域實測。
當負責感測端開發的Victor在研究會中提出目前田間感測器開發上的一些問題,包括通訊方式、供電策略及感測技術等時,與會夥伴們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這也難怪了,出席的夥伴們清一色都是電子業老將(十多人加一加有超過150年的年資吧),如果說有他們加起來還解不了的題,恐怕是技術還不可行吧。
這些田間感測的挑戰包括田裏沒有配電,只能從低功耗及自發電(太陽能、風力、水力等)的設計下手;現行的3G/4G和Wi-Fi網路各有其瓶頸,目前在測試中的LPWAN技術,包括LoRa和Sigfox,則有基地台涵蓋不足及通訊不穩的問題;插入田間的感測器處於一嚴苛的環境,很容易壞掉,如何做的更耐用及進行維護也是待克服的問題。
看起來,若研究會能繼續針對農業感測的長距通訊及長時供電問題提出可行的作法,就算很有貢獻了。
民以食為天,但不能只靠農夫來餵飽我們,有心人都可以來盡一分心的。
- 完美重現鋼鐵人的方舟反應爐 - 2024/09/19
- 【白皮書導讀】嵌入式AI落地,ARM NPU工作架構剖析 - 2024/01/09
- AI PC市場大餅浮現,Intel、AMD為開發者做好準備了? -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