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信甫、歐敏銓
城市裡,居住了地球上絕大多數的人口,高度人口的聚集,生產規模龐大的服務與經濟體系,但在發展過程裡也帶來對等資源的消耗。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城市發展時所帶來的損害,是政府及整個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議題。
目前全球興起了Fab City這個行動,就是希望透過充分運用現代科技來解決發展城市時所帶來的弊端,而在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的就是具有創客思維的Maker。
一、跨界合作促使Fab City的誕生
Fab City的概念是將社區型Fab Lab的層次提升為城市計畫中的項目,目的是為了集體建設一個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環境。Fab City在2011年由西班牙的巴塞隆納IAAC大學、巴塞隆納市議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位元與原子中心、Fab基金會一同在秘魯首都 — 利馬所舉辦的FAB7國際會議上提出這項計畫,並在2014年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Fab10會議中正式啟動這個行動,標榜著”From Fab Labs to Fab Cities”。
接著在2016年於荷蘭阿姆斯丹舉辦了首次的Fab City活動,不少設計師、Maker和市民跨界合作,展示了草根性的城市生活解決方案。例如知名的荷蘭3D列印機 - MX3D團隊,就展示了其革命性的露天3D列印平台;歐洲建築公司BAM也在阿姆斯特丹總部以外的地區展示這項技術。建築師Janjaap Ruijssenaars利用3D技術,列印出巨大的混凝土長凳,儘管目前3D列印技術長度限制仍在三米之內,但Jonker相信3D列印技術在未來建築中佔了一席之地。
為了達到Fab City的預期成果,必須更全面了解城市內部的運作方式,不能只讓單一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需要有更多涵蓋不同領域的成員一同激盪,造就Fab City團隊背景的多元化。團隊成員應包含公民領袖(地方領導者或決策者)、自造者、城市主義者等,致力於改變當前工業經濟的模式,從在地自造做起,期望發展成自給自足的城市。
二、共享的Fab City
Fab City的行動目標在於打造出一個全球性的城市網絡,但在解決城市問題時,城市裡的公民、公司、教育機構和政府,必須讓知識以及最佳的解決方案得以共享。當在地的Fab Lab和生產網絡連接到全球的供應鏈網絡時,透過共享資訊有機會找出最佳的實踐方案。
在Fab City發展前景下,公民成為有權自主建設城市的主人。同時,Fab Lab倡議的在地化數位製造有助於將物質和能源的損耗大幅地減少,並促使更多不同的想法和作法得以在城市中發展。這樣的城市必須擁有在地的生產力以及與全球知識、經濟和社會網絡聯繫的能力,使得城市、公民與知識間的合作更為緊密。
三、Fab City的關鍵:從PITO到DIDO
Fab City是城市轉型中的新型模型,也就是從傳統的「產品變垃圾」(Product In, Trash Out;PITO)模式轉到「數據輸出」(Data in, Data out;DIDO)的資源轉移和使用。城市內部必須有更多自主的生產能力,加上回收材料,並透過當地的創新來滿足當地的需求。
因此,一個城市進出口的產品大多數以數據(訊息、知識、設計、程式)的形式來運作,以下歸納轉型的重點。
1.分佈式能源生產:
使用自然能源來代替傳統的發電方式(例如:火力發電等),可以有效降低對環境的傷害,並將能源的效率提高。分佈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將改變家庭和企業在電力、水資源和資源的分配。
2.新興經濟體的密集型貨幣:
利用區塊鏈(Blockchain)和類似技術的多幣種和價值體系,建立城市與全球經濟相連的貿易市場。
3.糧食生產和城市永續養殖:
城市農業從小規模的實驗性階段,擴大到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讓食物的製造發生在家庭、鄰里和城市規模中,產生一個閉鎖式的循環系統。
4.教育的未來:
更加強調教育系統和課程中的學習,透過數位製造的技術,與全球網絡與各級教育機構接觸,尋求當地教育需要的解決方案。
5.建設未來循環經濟:
減少進口貨物、食物和水資源等資源,由城市自行生產所需的物品,增加使用再生原料的比例。
6.政府與民間社會的協作:
地方政府和公民組織、微創企業、大學和其他組織必須共同努力,進行文化轉型,促進城市和公民的賦權。
結語
若你是關注城市發展的Maker,Fab City是你可以投入的全球化行動。然而,想要落實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顯然必須形成一套政府、市民、產業共同參與的機制,並創建共享平台來交流資訊,以及針對特定議題持續性的探討與行動。
大家一起動起來吧!
(責任編輯:葉于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我們的Line,獲得更多及時文章更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