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講堂】迅速掌握產品開發流程

   

作者:陳睨

 

硬體新創團隊或是開發者經常面臨著時間管理失控、資源永遠不足的窘境,《Maker 講堂》特別邀請有二十多年RD與PM經驗的 SlingX 思靈客創集科技創辦人 David  Peng,來分享如何運用產品生命週期(PLM) 這套系統來管理專案進程,在每個時刻都做出最好的配置。

SlingX創辦人David Peng為Maker及硬體新創講解PLM的重要性。

所謂的PLM是指從產品的開發到產品淘汰的完整生命歷程管理,而這套系統是一種具邏輯性、預先評估的企業思考方式,讓研發者能盡早開始測試產品,也能讓代工廠提前規劃產品製程、避免可能出狀況的環節。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向外開展細項

「台灣確實導入 PLM 系統的公司其實不太多,」David 回憶起過去在各家公司的經驗總結道:「但它把很多複雜的東西,在程序上變得較簡單一點。」他表示若想完全把握 PLM 這套系統,可以先將它理解成是由: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以及供應鏈管理(SCM)三者交集的一部分,才會是完整的規範系統,得以構建具有完整產品數據模型的信息庫、加強對內對外溝通效率、優化每一階段的物流、並對專案過程和活動監控進行分析和報告。

 

PLM 這套系統可以個別拆開理解成不同的專案進行,如果人力充足便可以如此配置。(製圖/陳睨)

專有名詞解釋:
1. PLM: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包含研發資源、進度、驗證和組件管理等工程方面的管理。
2. ERP:企業資源規劃
》財務視圖,盡可能多和部門內部和外部做資源交換,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或優化產品的零件。
3. CRM:客戶關係管理
》確定企業的客戶和前景,提供與他們聯繫的完整資訊,並提高通信、開會效率。
4. SCM:供應鏈管理
》優化庫存和單位成本中的資本。它還包括向內和向外的物流系統,以及前期採購材料、中期製造產品和後期將成品運送給客戶。

產品管理記錄數據  分工細項綜觀大局

如果是向內檢視的話,PLM 可以細分為八項,每一項皆代表著產品生成的一項步驟;小至文檔視覺化的整理,大至原物料成分產地為何,是否符合法規,都可以被劃入一環,便於全盤掌握開發生產進度、及時核對資訊、靈活調動策略,並可以從完整的紀錄中找到改善或保持的方向;甚至,PLM 有時就是整個專案實際運作上的時程表。

以質量管理為例,David 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分享,他認為使用 PLM 的管理方式,必須讓參與的人從上到下都認同這套系統,並完整配合建置流程。因為 PLM 不只資料註記很繁雜,而且從開案到開始生產,都要經過審核,不只 PM 要審核,包含老闆、RD、PE等等,需要一關一關的過,確認已把每項細節都建檔在冊,切合生產共識才是有效、可供內部尋查的 PLM。所以「精細」可說是它最大的好處,但因為非常耗時費力,若應用在趕時間的案子中,也可能是一大阻礙。

從市場規格定義、成本分析一直到產品驗證階段,都能被納入PLM討論。(製圖/陳睨)

專有名詞解釋:
1. 合規&治理:一致化、符合法令規範
》檢視產品和程序符合標準和法規,要求供應商列表原物料產地、確保生產過程合規格
2. 產品組合管理:高密度紀錄管理和完整計劃
》目標受眾設定、匯集設計稿整合為產品,實行方案,可用資源分配和人力投資組合的管理
3. 工程協作:開發進度與工程
》工程整合與協作
4. 產品成本管理:專業採購人員
》產品採購成本與進出貨風險管理,建檔物料價格,便於下單或是加總不同專案物料,可以透過大量採購壓低價格。
5. 質量管理:專業管理人員
》跨越企業的測試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產品保險報告
6. 企業可視化:視覺簡明
》全球企業的本地文檔的視覺化設計(visualization words or infographic)
7. 產品合作:運營與供應鏈
》企業產品記錄可視性,內部管理與外部協作

從點子落實到產品  以生產線、測試為重

雖說有夢最美,但要落實每一個夢幻的創意可沒那麼簡單,設計出產品後還要經歷各式各樣的測試,產品才會漸趨完美。一般來說,初步將點子實體化後,產品營銷就必須列出一系列可能的用戶場景,尤其是一些極端條件,交給工程師做原型衡量,好讓工程師做一些可靠性測試。

最為常見的是溫濕度試驗(老化試驗),可以確保 DUT 在長時間暴露於高溫和濕度(包括冷凝)期間和之後,還能按照預期工作。電器產品很重視的振動試驗,則是在確定包裝和產品能抵抗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暴露的振動。幾乎每一項產品都要做的跌落(撞擊)測試,是用以確認 DUT 可以承受終端用戶在預期使用期間,或運輸期間意外掉落的問題。而少見的高加速壽命測試是一種壓力測試,透過快速的溫度循環、擠壓、電壓和頻率限制、紫外線照射…….等,用於了解新產品有哪些缺點並加以修復,從而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種種測驗繁複又耗時,如果每一項實驗的測驗次數為 1000 次,而一次需 40 分鐘,綜合下來再加上測驗後修正的重測,實則勞心勞力;但工程師仍須從中選擇自己手上的產品應做好哪些測試,以確保安全。不過有一些測驗則不分類別,皆需準備,比方防止電流流過人體,或熔融金屬燃燒中產生電弧放,電或燃燒的電擊損壞測試;避免機子過載、零件故障、絕緣塌陷導致溫度異常,引發火災爆炸的測試;機械和熱損壞測試、輻射損傷與化學損壞測試…….等。

產品發想到量產完整流程。(圖表整理/陳睨)

專有名詞解釋:
1. POC:概念證明
》證明設計上的創新具可行性,包含系統框圖、媒材、大小、顏色、規格配置,包含 APP 和雲端整合,比方我生產的杯子若是給兒童使用,設計上就要有耐摔、耐刮的特性等等。
2. EVT:工程驗證測試
》設計工程樣品,原型,並驗證規格中的所有功能,包含結合、零件、環境/可靠性測試,主要是以內部零件和使用可能上的拓展。
3. DVT:設計驗證測試
》完成所有的功能測試並確定設計質量(EQA 或 SQA),通過可靠性測試並獲得認證,以測試總體結合為主,用來 debug。
4. PVT:生產驗證測試
》平穩批量生產程序,提高產能產量。通常會先以少量產品先順過生產線,讓生產水準穩定,當良率至少達 98% 以上,才會正式進入穩定生產狀態。
5. NPI:新產品介紹
》設計製造測試流程,設置測試站,平穩流量,提高產量。RD 和 PE 開完會後,NPI 負責補足資訊漏洞、告知原理架構、設計產線流程、檢核適宜器材,優秀的 NPI 可以使測試站與測試時間都大幅減少,卻依舊保持優異產能品質。
6. MP:開始批量生產,確保一切正常運作。包含生產完畢後的檢核、包裝、物流配送。

前輩經驗引路  紮實細節分享

David Peng統整了他多年與新創企業、Maker們、以及國內外公司合作生產產品的系統,梳理成這份PLM攻略,每一步流程的解說都直指細節,希望能為有心進入硬體新創圈的朋友提供引導與幫助!

(本文整理自【Maker講堂】David Peng演講,主題是「迅速掌握產品開發流程」。)

活動影片

陳 睨
陳 睨

Author: 陳 睨

過分不安定,所以在各種專業中跳來跳去,古靈精怪且對生活充滿好奇,真心覺得有一天 maker 潮會改變世界的律動。 現為MakerPRO實習記者。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