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2017】物聯網智慧監控技術論壇 (上)

   

作者:陳睨

物聯網產業成長可謂飛速,知名市調機構 IDC 就預測,2017 年全球 IoT 市場規模將超過 9 千億美元,且3 年之後,市場規模更將翻倍;無獨有偶,Gartner 副總裁暨傑出分析師 Nick Jones 亦表示:「物聯網需要各式各樣的新技術及技能,許多技術領域中,技能的缺乏也將形成極大挑戰。」

為此,《物聯網智慧監控技術論壇》應勢而生,邀請 IoT 領域的專家來做趨勢及技術分享,分享面向涵蓋關鍵晶片技術藍圖、IoT 環境的影像處理、智慧監控應用,以及系統建置要領等等。

物聯網蘊含無限可能 市場商機看漲

本次論壇邀請 Intel亞洲IoT 營銷總監 Gee Tat Ong擔任開場貴賓,他以「朝向智慧互聯世界的轉變」破題,指出過去十年內,人們對於物品與知識流量的認知正在急遽改變,從實體物品,慢慢轉化到網路上,現在則進入物物相連的物聯網時代。

Gee Tat Ong 指出 IoT 對產業及生活的影響力極大,且為趨勢所向。

在不同時間點,產業領頭羊們各自做了不同的判斷,從實體物品時代不斷的推出新產品、呼籲購買;到網路時代架設各平台、推出各項導流的服務;近幾年則是重視雲端運算與系統整合,並逐步導入IoT。

Gee Tat表示 IoT 領域的成長將來自聯繫能力的加強、物品系統本身的智慧化與自動化;而具前瞻能力的廠商正在推展 IoT,從智慧化測油量、自動駕駛車輛、透過數據分析優化使用者的購買流程、再到優化工廠生產流程,無所不在。

桑和崇展示智慧攝影機

緊接著,Intel 市場開發經理桑和崇更深入透過「智慧監控市場及技術發展藍圖」來解釋他對於 IoT 產業的了解。他認為IoT 就是把全世界的通訊做無縫式的升級,把所有的網路連結,獲得使用者習慣的數據,並提升服務體驗。

他也詮釋未來每家公司都必須是「數據公司」,也就是善用所謂的 Big Data,但不僅止於獲取資訊,各產業最還需建置自己的智慧型系統,找出有用的資訊,用它們來解釋使用行為。

新加坡政府優化交通幹道的方法,就是結合物聯網做數據分析,大大改善了交通堵塞問題(Source:桑和崇簡報)

桑和崇舉例新加坡為例,該國政府已在城市裏架設了一千支攝像機,用來記錄每個時間中不同道路的車型、車流,以及駕駛習慣,這就是 Big Data 的資訊;而進一步可以做的,則是透過這些資料,去判讀十點或是後續時段的交通狀況。

桑和崇說:「這就是智慧監控資訊被解讀後產生的價值。」

未來,車子可以預測駕駛的到來、油量的增減;游泳池能辦別孩子是否游到深水區,並警告可預期的安全危機;嬰兒床上的監控裝置,則讓父母整天24 小時都能看到孩子的狀況。這些都是 IoT 智慧監控市場發展的面向。

對一般民眾而言,智慧監控意味著便利;而對產業界而言,智慧監控除了資訊,更有價值的是判讀,從獲得的使用者年齡、性別、穿著等等,可以判讀市場購買驅力;而人臉辨識系統可以識別重要貴賓,優先提供VIP服務。

「每一筆資訊經過詮釋轉化而成的情報,就是各產業可以推出的重要附加價值。」桑和崇也預言:「這也是為什麼物聯網世代未來的巨頭,都必然轉為一家數據公司,持續蒐集,然後聰明的判讀。」

蒐集資訊之外 尤重解讀精確性

姜政光介紹影像監控技術在IoT時代的運用

除了物聯網的前世今身與現代應用,物聯網在蒐集資訊上有一項很關鍵的技術,就是影像的辨識。正因如此,OmniVision 資深行銷經理姜政光便由此切入,以「IoT 時代的影像關鍵技術」剖析物聯資訊可以怎麼被運用。

他認為美國有一家新創公司針對這個切入點,做出非常漂亮的應對。該公司推出一項家庭監測服務 - Smart House Scope,運用家用智慧攝影機解決了「所蒐集的資訊太過龐雜,不易找到所需內容」的問題。

舊時代裡,若家長想知道小孩在房裡做什麼,需要看完家裡所有的錄像,並靠人工找出重點資訊;這套系統則可以透過智慧化判讀,找出所需資訊身處茫茫數據海中的何處,並精準擷取出該片段,提供使用者觀看。

這樣的技術除了運用在家庭,在美國許多警察身上也可以看得到。因為警員執法時常發生摩擦衝突,故當地警員身上常配有如台灣行車記錄器的小相機,可以錄下整個執勤過程,避免後續糾紛。

當然,不只美國,中國的百度最近也推出一項服務,他們在路燈上裝設小型的攝像機,並由蒐集的資訊解讀出何時該調整紅路燈、哪一區發生的糾紛,或是人身危難,需要緊急救援。

智慧型居家示意圖,除了錄像判別,連門鎖、嬰兒照顧、冰箱食物補充都是未來家庭可預期的。(Source:姜政光講義)

解決了資訊判讀的困境後,物聯世代接下來要因應的是辨識能力不足的問題。隨著需要的資訊越多、越細緻,搜尋系統也必然隨之增加,而系統的穩定度、負荷能力以及儲存空間,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姜政光預測:「未來的攝影機勢必越來越聰明,透過學習了解判讀哪一段資訊該存取,並刪除不需要的資訊,讓系統運算負荷量與存取量都大幅降低。」

技術上還有暗處影像判讀、多樣疊圖、畫質等要素須考量,雖然目前的技術已能透過後製曝光、調整畫質等方式,用最短的時間做好補色、高度還原畫質,但想必未來能使圖像判別更容易還原、更加準確且精簡的技術,仍然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物聯資訊判讀 實例有成

前面完整詮釋了 IoT 產業與其運用後,由禾企電子業務經理曾銘源進一步剖析「智慧 IoT 影像監控應用」這個主題。他認為 IoT 時代必然邁向三維匯流,分別是人流、物流、資訊流的結合,透過顛覆過去軟體既定、只能按照零件規範運作的舊有攝影型態,轉化為 SDC(Software Defined Camera,軟體定義相機),也就是能運用軟體控制相機的方向,再將蒐集到的資料連上雲端運算系統,產生使用者所需的單一內容。

他指出台灣的桃園機場捷運線和文湖線,皆已實行了這種裝置,從車速、交通到站狀況,皆已匯流至松山機場,用以控管一切運作狀況。這樣的技術其實不新了, 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後,人們就能用手機搜尋到這些解讀過的交通訊息,得以更有效率地地規劃行程;同時,視訊監控系統也已連結警備系統,進一步保障民眾的安全。

SDC 監控相機在捷運系統中蒐集來往乘客資料,用以控管人流,避免危難。(Source:曾銘源講義)

再以日本東京為例,由於2020 年要舉辦東京奧運,預計將引進 4,000 萬人次的觀光流量,因此在奧運舉辦的兩週內,東京就需要有能力管理這龐大的人流,而這負荷量單靠人力監控顯然無法執行,這也就是Smart IoT Camera 可發揮的地方:不論奧運、機場、路跑或是任何人流、物流、資訊流量高負載處,皆可靠這套智慧監控系統來執行勤務。

曾銘源認為,藉由一支支能夠預判的 IoT Camera ,未來的運用將不僅是交通狀況,還包含跨國際的犯罪追捕、出入境的身份確認、天災疏散、智慧建築架構、來賓分析等,不勝枚舉。

曾銘源說:「這樣的使用情境可不是科幻情節,而是企業可預期、且應該及早規劃發展的方向。」

陳 睨
陳 睨

Author: 陳 睨

過分不安定,所以在各種專業中跳來跳去,古靈精怪且對生活充滿好奇,真心覺得有一天 maker 潮會改變世界的律動。 現為MakerPRO實習記者。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