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敏銓
5月中走訪了一趟矽谷,可以說是收獲滿滿而歸。
在台灣,創新創業的熱潮正滾滾而來。眾所皆知,全球創意的發動源頭,正是矽谷,這也是為何政府大力想讓台灣矽谷強力接軌的原因,而民間的育成、加速器及新創團隊則不斷出訪美國,想要得到某些「加持」。
這一次,透過「關係」踏入了全球科技業兩大龍頭的總部,一是Google,一是Apple(Facebook本來也約好了過去,但可惜與其他行程撞期)。兩間公司的文化差異,從踏進他們的園區就可以深刻感受的到:一個很「軟」很開放,一個很「硬」很封閉。
兩間公司都有廣大的戶外活動空間,也配置了許多休閒桌椅,在Google可見到絡繹不絕的走動人潮,以及坐在躺椅上享受加州陽光的Google員工,甚至在午後3點,還有兩隊人馬出現在沙灘排球區撕殺起來呢!
[easymedia-gallery med=”2994″]
相較之下,進入Apple就給人一種「肅殺」的氣氛:首先,換證後得先過警衛這關;其次,嚴正聲明「不準拍照」(所以無照片可分享);同樣是午後時間,在餐廳、在戶外綠地,看不到幾個在此「懶散」的人,而帶我們進來的員工朋友,只陪著聊了一下,就趕著去開下一個會議了。
Maker Faire十年有成
另一個不亞於Google、Apple的朝聖地,則是Maker Faire Bay Area。它可說是全球Maker Movement的發源地,從2006年開始舉辦,參與的人數一年勝過一年,從2萬人發展到今年的23萬人,也就是十年來已成長了十倍多。
在這個比巨蛋空間大上5-6倍的地方,展現了Botton up的層出不窮創意,讓人很”具體”的看到,Maker推動世界改變的力量,是真的存在,而且非常巨大!
[easymedia-gallery med=”3009″]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那就是科技(尤其是元件和軟體工具)大廠顯然已認清Maker Movement的重要性,紛紛搶進這個領域,並足以撐起這次Maker Faire Bay Area的一個大館場呢(Google、Intel則另有自己的主題區)。
這也說明了一些事,那就是這些”小客戶”的”小單”也很重要,因為放大到全球來看,Maker的族群已是不小的市場;此外,這些創意原型很有機會走向消費大眾,正是大單的源頭。
值得深思的是,為何Maker Movement的最大動力在這裏?那種Just Do It的文化,好像已深植在這裏的生活當中了,而且,做出來的許多東西,就是覺得「太酷了」!然後呢,他們很會把這種「酷」轉化為商業價值,不久之後,可能全球都知道這些「酷玩意兒」,也不自覺地,掏出錢來買一個!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其實台灣的Maker社群也不斷壯大,包括政府政策、產業活動、企業產品開發或教育方針等,也都紛紛與Maker運動掛勾。即使只是做做樣子,但總是點了一把火,只是會燒到什麼程度呢?
延伸閱讀
- 完美重現鋼鐵人的方舟反應爐 - 2024/09/19
- 【白皮書導讀】嵌入式AI落地,ARM NPU工作架構剖析 - 2024/01/09
- AI PC市場大餅浮現,Intel、AMD為開發者做好準備了? -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