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資訊技術(IT)有個麻煩,相同的東西常因不同的開發者而有不同的命名,即便本質是一樣的東西,舉例而言,Windows作業系統上有所謂的捷徑(shortcut),但在Mac OS X上卻叫替身、化身(alias),在已經作古的作業系統OS/2上叫投影(shadow),但其實三者是相同的。
類似的,只是幫一個程式換個外觀,有的稱為佈景主題theme,有的稱皮膚skin,有的稱範本template,不一定。或者,搭配主程式運作的小程式,有的稱add-on、有的稱plug-in(外掛程式,大陸叫插件)、有的稱extension。
還有,Java把小的應用程式稱為applet,什麼小東西都常被叫let,大的應用程式才叫application,但是現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也被人簡稱為app,但意思也有點近似applet。資訊技術如此,電子工程也類似,同樣是I2C介面的時脈接腳,有的晶片公司稱SCL,有的稱CLK,但意思都是Serial Clock的意思。
回歸正題,Arduino其實是針對從沒電路設計、程式撰寫經驗的人所發展的,不僅把許多技術細節隱藏,還換替了許多名詞,讓學習更親和點,例如介面卡不會稱interface card或adapter(轉接器、配接器、適配器),在Arduino裡頭叫shield(盾)。
還有,用Processing IDE開發撰寫出來的Arduino應用程式不叫application,叫sketch(素描)。或者,編譯compile不說編譯,在Arduino說是verify(確認),但其實動作上依然是編譯,完成編譯後的顯示訊息是「Done compiling.」。
另外,Arduino Uno之類的系統電路板不適合直接插在麵包板上使用,針對麵包板運用而重新設計外型的Arduino系統電路板,則稱為breakout,如breakout board、breakout kit等。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詞都使用新的一套、獨有的一套,例如IDE、ISP(In-System Programming,或稱ICSP=In-Circuit Serial Programming)也是過去其他電子工程、資訊技術人員所熟悉的術語。或許該建立起一個對應表,透過對應表,原本學過其他開發技能的人,也能很快熟悉、掌握Arduino的脈絡。
- 產業級Arduino也擁抱LLM AI - 2025/01/24
- 2025年CES展AI類創新獎觀察 - 2025/01/09
- NVIDIA讓TensorRT-LLM推論效率增速三倍 -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