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亮潔
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農田與濃濃氣味的雞舍,筆直寬敞的道路交錯其中,你能想像在這樣樸實的鄉鎮裡,竟孕育出一間智慧農場嗎?今天小編來到台南柳營的一座溫室農場,拜訪農場主人陳柏宏,從資訊科技業轉換跑道成為農夫的他,運用本身資訊相關背景,進行農業資訊化的應用,一步步建構出自己的智慧農場,成為貨真價實農夫。
資訊科技與農業結合,逐步建構出自己的的智慧農場
2002年陳柏宏從資訊科技業離開後,便開始思考未來的工作方向,而就在這時候他接觸到農業相關的事務,認為如果將科技與農業結合,便會產生出許多驚人的應用與發展,因此他決定成立恩河科技有限公司,並以農業資訊化為主要服務項目。
隨著接觸農業產業的時間越來越長,他也觀察到蔬菜種植的門檻是最低的,再加上本身就想擁有可以自給自足的農場以維持生計的念頭,讓他開始往環境監控系統以及場域設計建構領域來發展。

為了讓自己可以依靠種菜過生活,陳柏宏開始思考要怎麼樣才可以在賺錢的同時,又可以套用在未來的農場上,於是他研發設計一系列的環境監控系統,並於2018年著手設計建造自己的農場,陳柏宏自豪地說:「這一整間溫室農場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除了較難執行的鋼筋結構外包給鐵工廠幫忙組裝之外,農場裡所見的其餘物件都是他們自造的成果,包含離地質床、環境控制系統、降溫水牆、太陽能風扇、自動灑水和溫溼度控制系統等,皆是憑藉著過往與農民接觸後,而進行開發、設計與組裝的智慧化農場設備。

拔除感測器,運用物理方式讓管理更便利
擁有農場後,陳柏宏便開始關注智慧農業的相關應用,並加入全台最大的智慧農業社群FBTUG,透過與社群的切磋、交流,專案的實際執行與演練,讓這些智慧農業專案的完成度加速運作,也更符合社群的需求。
「大家對於智慧農場的既定印象就是需要很多感測器的裝置設備。」陳柏宏說出大家,包含他自己一開始對於智慧農場的想法,不過現在的他卻打破這個觀念.將感測器一一拔除,反而是透過許多物理方式讓農場自給自足,管理起來也更為方便,像是利用飼養蚯蚓進行有機農法的運作,不僅可以鬆土也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農場前端設置一大面的水牆,水流由上往下流過紙板後一直重複循環,空氣經過沾附水的紙板,溫度會下降,冷空氣就會進入溫室;利用冰水機與水塔的循環進行土溫管理,透過冰水機進行熱交換,讓土溫維持在22度。


結語
陳柏宏提及未來將設計開發種苗的機械手臂,讓家人不用這麼辛苦的栽種,但是他也說到目前仍然無法克服手臂會傷到幼苗的情況,之後也會加緊腳步利用時間,把這個問題一一解決。
除了有專案要設計外,陳柏宏也計畫在高雄開設直營門市來販售萵苣等蔬菜,不僅讓客戶就地取貨,他也可以減少運送的時間,並將心思放在解決手臂種苗專案所遇到的問題,讓這個取苗種苗的專案可以盡快應用在自家的農場上。



Maker小檔案
陳柏宏
學歷 / 崑山科大資管系
經歷 / 華夏科技系統工程師、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訊部系統工程師、恩河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綠舟農場負責人
專長 / IT系統開發設計與維修管理
(本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葉佳錚)
- 【科技創造力】自造心法與創客精神 - 2021/04/12
- 【創客玩AI】AI創意玩,應用百百種 - 2021/03/08
- 市民共創高雄自造盛宴,第四屆大港自造節豐盛有成! - 2020/12/11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