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江宗諭
今天這篇教學文,我(編按:在此指作者 OrionNebula )要完整記錄,目前為止對我最具挑戰性的自造專案。整個過程從發想、草圖、初步設計原型,到各種調整與修改,一直到這個裝置最後完成,我都詳實記錄下來。
靈感來源:為讓照明更方便、舒適
設計這款裝置的初衷,是解決使用手電筒時的不方便。特別是在某些技術人員進行維修時(例如:修理廚櫃底下某個死角的水管),通常需要一手拿工具、一手拿手電筒,但這樣不僅容易擋住視線,空間狹小的情況下,也難以同時伸入雙手做事。
本專案想解決的最大痛點
我最想解決的問題,是讓人在狹窄又黑暗的工作空間裡,可以單手同時操作工具與照明,不再需要另一隻手拿手電筒。
解決方案:把手電筒變成可以戴在手上的裝置
所以,我設計出一款極度小巧的手電筒,它可以直接穿戴在工作用的那隻手上,這樣,拿工具的同時,燈光就會剛好照在你正在處理的地方。
意外發現:用途其實不只一種喔!
在動手製作過程中,我也開始發現,這個裝置還能有其它很多創意用途!
此外,我還讓它有了可充電功能,大幅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整體來說,無論是設計、電路、組裝還是微調,每一階段都非常有趣,讓整個專案過程變得十分好玩又有價值。
耗材
電子零件:
- TP4056 USB-C 充電模組(具保護功能),尺寸為 28mm × 17mm,最厚處約 4mm。
- 7V 800mAh 鋰聚合物電池(Li-Po),尺寸約為 32mm × 20mm,厚度 8mm。
- 導線若干,用來連接各個電子元件。
- 1W COB(晶片型)LED 燈珠,作為主要照明光源。
- 輕觸式開關( Tactile Switch ),用來控制開關電源。
- 1W、2歐姆電阻:我實際使用的是 1 歐姆電阻,但不太推薦。如果可以,建議使用 2 到 4 歐姆之間的電阻值。高於 5 歐姆可能會讓 LED 亮度不足。
其他工具與材料:
- 3D 印表機與線材(PLA 或其他材質)
- 3D 設計軟體(我使用的是 Fusion 360)
- 強力膠,用來黏合 3D 列印出來的外殼零件。
- 熱熔膠,用來固定電子元件,避免晃動。
- 熱縮套管,用於包覆焊接點,提高安全性與美觀。
- 電烙鐵和焊錫
設計草圖
五指難題:要戴在哪根手指上?
我慣用右手,所以,很自然決定將這款手電筒設計為戴在右手上。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它是戒指形狀、戴在手指上的設計,那應該選哪一根手指,才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性與人體工學呢?
答案是:拇指。
拇指是一根對掌指,在大多數手部動作中,它的位置都會自然對應到我們正在操作的物品。不論是握筆、捏合、出力握持等動作,拇指的長軸通常都指向工作的目標。
而且,拇指與其它四根手指間的距離較大,即使裝置稍微大一點,也比較不容易因太靠近其它手指,而感到卡手或不舒服。
設計靈感與構想草圖
為找出更合適外型,我在 Pinterest (編按:Pinterest 是一個視覺探索與靈感分享平台,用戶以「釘」住( pin )圖片和影片到個人「看板」( board )上,瀏覽他人分享的內容,從中尋找時尚、美食、居家佈置等各種點子。)找了一些「科技感戒指」的概念圖,從中尋找可容納我打算使用的元件的形式。
從這些靈感出發,我又進一步在紙上畫出符合需求的構想草圖。
第一版設計草圖:
主體是一個「戒指造型的結構」。
下方是矩形底座,用來安裝充電模組。
上方則是另一個矩形堆疊區,安裝 LED 與開關。
兩層間設計一個圓形通道,讓電線可以通過。
第二版設計草圖:
調整了上方的堆疊區形狀,改為「圓柱形」。
此部分可旋轉達 90 度,提升使用靈活度。
使用者可在不頻繁轉動拇指情況下,調整光線方向,更省力也更人性化!
3D 設計流程
從草圖走向實作:開始3D建模與列印
進入真正的製作階段,我開始將手繪草圖,轉換成更詳細、可列印的 3D 模型檔案。
一、戒指本體與底部堆疊結構
一開始,我從「戒指本體」和「矩形底座堆疊區」的整合結構開始設計。戒指的孔徑為 23mm,正好符合我拇指的直徑;而底座的厚度設計為 12mm,剛好容納:
- 電池(厚度約 8mm)
- 充電模組(USB-C 端厚度約 4mm)
- 底座的寬度,則依電池尺寸而定(32mm x 20mm),因電池比充電模組略大。
我在底座的外牆上,開了一些槽口,包括:
- 給 TP4056 模組的 LED 指示燈,預留的觀察窗。
- 散熱用通風孔
- USB-C 插口對應位置開口
二、底蓋設計
底座蓋設計為一片簡單的矩形蓋板,其中一端,包覆並固定 USB-C 插口。蓋板中央有個中空圓柱突起,用來:
- 讓導線通過
- 安裝上方的圓柱型堆疊結構
三、圓柱型上蓋堆疊設計
這一層結構,主要放置:
- 1W LED 燈
- 輕觸式開關
- 限流電阻
此結構包含:
- 一個 LED 光窗(讓光線順利照出)。
- 一個開關孔(便於安裝與按壓),並預留散熱空間。
頂部設計兩個「卡扣孔」,用來安裝圓柱蓋板。
下方中央設有圓孔,可與底座的圓柱突起密合。為將上下兩層牢牢固定,我另外設計了一個「墊圈式固定環」,確保組合緊密不鬆動。
我原先也曾設計另一種卡扣式蓋板,但因結構太小,不易列印成功,所以改採墊圈固定設計。
四、圓柱型上蓋設計
上蓋的設計特色如下:
- 表面有一道「閃電符號」的裝飾性突起。
- 底部有兩個突出的卡扣接點,與堆疊本體結合。
五、附加檔案說明
在AUTODESK Instructable網頁上,我附上了:
- STL 檔案:可直接用來 3D 列印
- STEP 檔案:若您想客製化修改(例如:戒指孔徑、底座尺寸,以對應不同電池大小),可直接在 CAD 軟體中調整使用。
開始3D列印
3D 列印實作細節與材料選擇
我將 STL 檔案送出,進行實際列印,這次使用的噴嘴直徑為 0.4mm,線材選擇了 PETG ,而非 PLA,因這個裝置,未來勢必會經常暴露在戶外環境中,可能面對撞擊和長時間熱源,如果用 PLA 列印,外殼可能會隨時間變形或劣化。
雖然, PETG 線材能提升耐候性與耐熱性,但缺點是,列印完後常常會留下不少「拉絲」、「絲狀雜亂物」,清理起來會比較花時間。
外觀與配色
戒指本體與底座結構:我使用黑色線材列印,成品看起來非常有質感,甚至幾乎看不出是塑膠材質,外觀相當成熟低調。
底蓋部分:使用紅色線材,形成視覺上小對比。
上方圓柱堆疊部分:再次使用黑色線材,整體外觀協調一致。
小提醒:
原本,我有計畫要把上蓋上的「閃電造型突起」,用紅色列印,來當作視覺亮點,但後來一時忘記設定,沒能做到。建議您在列印時,可把這個部分改成紅色,整體會更有設計感,也能更突顯這個小巧思。
電子元件安裝與組裝
這階段主要包括,分別位於「上下兩個結構區」中的電子元件組裝與焊接,並完成最終組合。
【底部結構】電池與充電模組
1.電池焊接至充電模組
2.將電池的負極,焊接到 TP4056 模組上標示的 BAT- 端子。
3.將電池的正極,焊接到 BAT+ 端子。
4.輸出端接線準備(通往上層 LED 電路)
5.TP4056 模組的 OUT+ 與 OUT- 焊上導線
建議使用紅色(正),以及黑/藍色(負)導線,以方便辨識,避免誤接。
我使用跳線中的線材,並刻意把負極導線,剪得比正極短,以提高識別度。
【上部結構】LED、電阻與開關組裝
1.LED 燈串聯接線
2.將 LED → 限流電阻 → 輕觸開關,串聯焊接。
3.並將這一組元件的兩端預留接線,與底部來的輸出線做連接。
各組件定位與固定
底部結構安裝順序:
1.將電池與 TP4056 先放入底座
2.因模組尺寸略小於底座,我使用熱熔膠,將邊緣固定住。
上部結構安裝細節
1.LED 燈對準光窗後,以兩端焊腳作固定點,用熱熔膠黏住。
2.開關從預留孔位,向內推入卡入,再將其接線與底部導線焊接、套上熱縮套管,做絕緣保護。
結構整合與上蓋安裝
底部上蓋黏合
- 使用強力膠,將底部蓋板牢牢黏住,封裝整體。
上下結構組合
1.將圓柱上層,卡入底部結構。
2.使用設計好的「墊圈式卡榫」,固定兩層。
3.最後,壓入頂蓋完成封裝。
使用小提醒:
在這款穿戴式手電筒中,上層圓柱結構可旋轉,能讓 LED 改變照明角度,但要注意導線藏於結構內部,轉動角度過大,會造成扭曲與拉扯風險。因此,我建議轉動範圍,左右各不超過 90 度,避免損壞內部連接。
至此,您的穿戴式拇指燈具正式完成!從焊接到組裝,每個細節都貼近實用性與人體工學設計,既方便又耐用。
(本篇文章是原文作者 OrionNebula ,在 AUTODESK INSTRUCTABLES 網站上的投稿。特別感謝原文作者開放授權,使我們得以進行摘譯,特此致謝!若讀者有興趣閱讀原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本篇文章經同意轉載自vMaker,原文連結;責任編輯:謝嘉洵。)
- 3D 列印:我的超狂專案!自造穿戴式拇指手電筒 - 2025/06/30
- JavaScript 開發者點進來! 整合 Node.js 與 Arduino Cloud 控制 Raspberry Pi GPIO - 2025/04/29
- 打造3D列印行星齒輪車:由創意設計至實現深化創客技術力 - 2025/03/26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