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已經邁入高齡化,大眾對居家醫療照護需求殷切,再加上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有日益升高的趨勢──依據衛福部公佈的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在111年就有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這些長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能長時間記錄並監測心律、血壓等生理數據的生醫感測解決方案,而且要能在使用上更方便舒適,取代傳統侵入式或體積龐大的生理監測儀器。目前台灣在生醫感測相關方案的研發上已有不少實際成果,以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順裕主持的通訊暨生物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CBIC Lab)技術為基礎,在2019年成立的新創公司裕晶醫學科技(Yutech)就是其中之一。
裕晶團隊專注於生醫系統晶片與穿戴式醫療檢測裝置的開發,包括可全天候進行心律監測的「貼心片」、智慧聽診器「貼心音」、可攜式尿液檢測平台「尿檢譯」,以及心律監控胸帶「貼心帶」等一系列「貼心守護神」;這些產品結合生物辨識、物聯網(IoT)技術,以及具備直觀易用介面的專屬手機應用程式(APP),能提供精準、即時的生理監測數據,而透過AI技術,這些數據能有效監測使用者健康,並提前預測可能的疾病風險;該公司還特別強調對資安的重視,以確保使用者的隱私。經過多年努力,裕晶的技術除了在兩岸及美國擁有超過40項專利,其「貼心片」產品在2024年也成功取得衛服部的第二級醫材認證,使用者能直接將採集的生理監測資料提供給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診斷,實現精準醫療的願景。
結合軟硬體資源的生醫感測裝置開發平台
李順裕指出,有效的穿戴式生醫感測裝置需要具備訊號擷取、數位訊號處理、通訊技術與電源管理四大關鍵元件,而相較於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對元件的微型化需求更高,這對開發者來說是一大挑戰。為了降低技術門檻,他在裕晶成立前就透過召集「健康貼身守護神小聯盟」,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將生物感測技術從智慧型手機延伸至智慧手錶、智慧衣物等穿戴式裝置;該聯盟採用成大電機系的研究成果,結合台灣各家廠商的優勢元件,設計出符合醫療級要求、且尺寸小於新台幣10元硬幣的晶片系統,能偵測包括心律、呼吸、血氧等多種生理訊號,並透過藍牙將資料傳輸至智慧型手機APP進行分析與顯示。
由聯盟所發展出的平台,透過裕晶團隊成功延伸為前面提到的各項生醫感測裝置產品,而該公司還推出了一款生醫訊號開發套件「試穿戴」(Trianswer),支援多種生理訊號感測與高解析度生理數據擷取,並可讓使用者自由選擇子板組合,打造各種創意應用場景。該套件除了能供Maker社群實現創意開發,也能讓業界進行創新醫材產品的原型開發與快速試驗,此外還強調在教育領域發揮的價值,無論是國、高中生的技術入門初階體驗,或是大專院校學生的進階研究,都能以這個結合了硬體、韌體、軟體的平台來實現。裕晶期望透過「試穿戴」平台為醫療電子領域注入更多創新活力,同時推動生醫技術與教育的雙向發展。
結合台灣的科技與醫療優勢實現「醫電園」願景
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與豐富的3C電子產業經驗,加上發達的醫療體系與頂尖醫學人才,具備發展智慧生醫應用的各種優勢。李順裕也認為,未來AI智慧生醫技術發展,會特別強調軟、韌、硬體系統整合,以及一個融合資料科學、數據檢測與運算的平台;為了培養下一代人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規劃了一套結合產學合作與跨領域實作的課程,以「智慧運算生醫跨域晶片系統應用」為題,涵蓋生理訊號相關的醫學知識與測試方法等基礎理論講授、結合業界工具的實務操作,以及專題製作展示,可望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未來解決實際應用場域的問題。
李順裕規劃的課程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支持,將於113學年度在成大正式開課,除了邀請到來自醫療設備業者鯨揚科技、裕晶與美商ADI等業界講師一同授課,也將分享課程架構內容,歡迎其他學校一同加入,藉由跨領域、跨校際及跨產業的深度合作,引導學生多元學習、實現創意。他的理想是打造台灣「醫電園」,為台灣成為全球智慧醫療供應鏈重要夥伴與專業人才中心建立堅實基礎。
- 結合跨域資源打造台灣「醫電園」 - 2025/01/21
- 【編輯檯報告】在這寂寞的季節 - 2024/12/31
- AI應用帶動需求 ams OSRAM看好感測器市場前景 -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