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太空競賽下,台灣目前發展到哪了?

   

作者:謝涵如

元宇宙、電動車等話題熱度持續延燒,相關技術也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焦點,大量且快速的資量傳輸需求皆離不了低軌衛星的幫助,太空科技作為邁向未來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已成為各國爭相角逐的領域,擁有堅強科技實力的台灣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

除了科技部長吳政忠在今年年初表示:「2022年將是台灣的太空發展元年」,政府也投入40億元預算全力發展太空產業,並將逐年提高,預計十年內將發射20顆以上的衛星,包括遙測衛星、低軌通訊衛星等,引領台灣科技走入太空時代。

究竟台灣的太空產業目前已發展到什麼程度,掌握了哪些關鍵技術,是否能在全球性的太空競賽中脫穎而出呢?

獨步全球!首支導航控制混合式火箭成功發射

今年7月9日,台灣首支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 在屏東牡丹旭海村成功發射,吸引大批太空迷圍觀,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這支火箭同時還是全球第一支擁有導航控制技術的混合式火箭,由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RRC 發射團隊執行科技部計劃進行第一次試飛,主要測試可控制混合式火箭推進技術、火箭飛行導航控制技術、火箭發射地面支援系統、火箭降落傘回收系統。

由於混合式火箭相對液態或固態式成本較低,且具飛行導航控制能力,不需要發射架輔助導引飛行方向,可垂直起飛,因此成為台灣太空研發主力。ARRC 副主任魏世昕表示,本次發射的火箭經由自主研發的飛行導航控制、推力大小與推力向量控制系統來調整飛行路徑,並將在飛行完成後進行分析,檢視飛行軌跡是否與規劃路徑相同。

整場實驗耗時約 2 分鐘、飛行高度約 3 公里,雖然飛行時間不長,高度也不高,但在技術面仍是重大突破。

台灣首支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 在屏東牡丹旭海村成功發射。(圖片來源

自製衛星獵風者最快明年升空

隨著首枚自製火箭升空,近期第二顆自製衛星「獵風者TRITON」也順利組裝完成,預計最快明年在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織女星C型(VEGA C)火箭發射升空。

獵風者是繼福衛五號之後,第二顆由臺灣自製的衛星,共有超過20家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製造,包含台灣自主設計製造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如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光纖陀螺儀、導航接收機等關鍵元件,以及重要的酬載儀器等,自製佔比高達82%。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從嬰兒在地上爬的階段,現在來到可以到處跑的年紀。」獵風者衛星的完成,顯示出面對席捲全球的低軌衛星風潮,台灣已具備足夠實力佔領一席之地。

台灣第二顆自製衛星預計明年升空。(圖片來源

太空機器人程式對決世界好手

隨著政府攜手業界進軍太空交出亮眼成績單,這股「太空熱」也吹進校園。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所舉辦的第3屆「國際太空站KIBO機器人程式設計挑戰賽」(KIBO-RPC),由台大學生團隊展現堅強軟實力奪冠,未來將赴日本參加決賽,可實際連線操作國際太空站飛行機器人。

KIBO-RPC競賽中,參賽者須撰寫程式,控制艙上的飛行機器人Astrobee精準地移動位置和方向、發射雷射光,順利完成任務。

比賽中設置了許多模擬禁行區,用空氣流動干擾機器人行進,因此在編寫的程式要將所有干擾因子納入考慮,設計一個最穩定的演算法,讓機器人及時抵達標靶地點執行任務。

由於競賽程式技術門檻高,最終有7隊遞交程式,4個多小時競賽後,由台大學生團隊「KIBO la na tsu bu KIBO隊」脫穎拿下冠軍,實力不容小覷。

「國際太空站KIBO機器人程式設計挑戰賽」(KIBO-RPC)台灣預賽由台大學生團隊奪冠(圖片來源

小結

台灣作為世界矚目的科技之島,軟硬體實力兼具,發展太空科技極具優勢,科技部也擬定未來也將設立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積極提升太空科技能量,相信在政府及民間攜手合作下,台灣一定能發展出一片宇宙。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合作媒體 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Laura HSIEH

Author: Laura HSIEH

喜歡窩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裡寫作閱讀,也喜歡四處旅遊找驚喜,希望能多接觸學習各種知識,從中拼湊出世界的全貌。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