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當年…我所知道的硬碟

   

作者:尤濬哲

剛剛整理好家裡的一台老電腦,順便看一下這台老電腦內有什麼設備可以拆出來利用的,開啟裝置管理員查看配備的時候,查到硬碟的品牌是HGST,感覺有可能是Hitachi的產品,隨手在網路查一下,果然是Hitachi的硬碟,順著文章往下看,原來Hitachi竟然還併購IBM硬碟來的,看到IBM硬碟就想起我念研究所的時代,今天就來聊聊早期的硬碟品牌吧。

IBM硬碟

因為當時在電腦賣場打工的原因,偶爾都會有同學請我幫忙買電腦材料像是CD、鍵盤、滑鼠、墨水匣這些小東西,也有大一點的螢幕、機殼、Power,當然也有硬碟之類的,記得當時跟北門的「流星電腦」(應該沒記錯名字)的妹妹混得很熟,流星妹妹都穿著大紅色制服,而且都年輕漂亮,確實很吸引成大這些宅男,這些人都會被流星妹妹騙去買電腦,當時我也差點就跟流星妹妹在一起了~

老霸王不提當年勇(老婆正在後面看著呢),講回硬碟,IBM硬碟其實在台灣算是比較晚看到,他的特點就是背面有一圈白鐵造型的圓圈,看起來就很粗壯,當時代號是不是叫做大力神之類的(再請網友指正),當時實驗室買了一台伺服器電腦,就是使用IBM萬轉硬碟,那個開機時候的噪音可以比的上直升機起飛,真的不誇張。

IBM 80G (資料來源:網路)

Maxtor硬碟

不過當時最受一般使用者歡迎的主要是:Maxtor、Seagate、Quamtun這三家,可能是Maxtor總是比其他品牌便宜個倆三百,所以我就變成了他的忠實顧客,每次有同學要買硬碟我都是直接幫他買Maxtor,奇怪也沒收代言廣告費。

Maxtor的代號是鑽石X代,外型上也很特別,背面就是全黑(或全白),加上放射狀的線條,好像沒有化妝、粗曠不修邊幅的老男人,這可能是我一眼就愛上的原因吧。

Maxtor 鑽石系列硬碟(資料來源:網路)

Seagate硬碟

當時Maxtor最大的競爭者應該之一就是Seagate,Seagate的外型很多變,記得有一款還穿了衣服,感覺特別嬌嫩,記得型號有捷豹、梭魚…等等,Seagate經常被人用發音來戲稱是「死雞」,好笑的是在當時在研究室內死一顆Seagate硬碟,竟然引發連鎖反應的順帶掛掉好幾顆死雞硬碟,就被戲稱為「雞瘟」發作,真的是很巧合,當然啦,最後大家被我說服都換成鑽石硬碟了。

Seagate的外觀上感覺就是嬌氣上身,所以還穿了件衣服。不過這個衣服受熱久了以後就會變大,感覺就鬆垮垮,乾脆就給他扒光….

Quantum

再來一定要提的就是聞名遐邇的Quantum了,Quantum最知名的系列就是Fireball,然後剛好又燙又熱又吵,因此就被戲稱「火球」(等等,Fireball本來翻譯就是火球呀),火球的銷路也非常火熱,可以說是當時最受歡迎的硬碟了。

Quantum 4.3G 火球 硬碟(資料來源:網路)

火球雖然很火,壓過死雞、火過鑽石,不過能讓Quantum留名千史的倒不是這顆火球,而是另外一款讓眾人訕笑一輩子的硬碟BigFoot「大腳」,不知道誰給的勇氣,Quantum竟然會出產這種5.25吋超大硬碟,而且只有4500轉,速度慢到靠背不說,還經常壞軌,記得當時還有朋友說,主要是因為半徑過大,磁片外圍的振動幅度會更大,可能導致壞軌機率更高,所以大腳要「立著」安裝,但是誰的電腦裡面有立著安裝大腳的空間呀。

不過大腳靠著便宜取勝確實騙到很多不懂的電腦新手,尤其比較相同價位的硬碟時,大腳的容量都高出一截,如果是組裝牌電腦規格不寫清楚,只看容量確實是便宜的選項,許多人買回家覺得慢,打開電腦殼一看知道被大腳給踩了,後來大腳確實風評太差,就沒在繼續出產了。還記得當時Quantum打出的廣告手法就是說,雖然轉速慢,但是我的圓周大,所以同時間磁頭能掃過得範圍與5400轉是幾乎一樣的,效能不會差太多,但是消費者可沒那麼好騙。

Quantum 5.25吋 大腳 硬碟(資料來源:網路)

Quantum對於大腳硬碟的定位應該是作為電腦的資料碟而不是系統碟,但是也許是台灣的商人太厲害,把他當作系統碟來賣,才導致他名流青屎,筆者當年也是「念在他有創意夠噱頭」,就買一顆作為資料碟用,個人認為沒有想像中的糟糕。

當時除了這三家之外,偶爾還有Conner、WD這兩家,Conner一直都很爛,而且外型酷似便當盒,當時已經幾乎沒人在用,我只在修別人電腦時看過一次250M的,而WD則更少見到。

Conner 的便當盒硬碟(資料來源:網路)

硬碟品牌的興衰起落

還記得三家硬碟廠商各有支持者,會在BBS網路上不同陣營會互相攻擊、同陣營還會互相取暖,真的很好笑,這樣的現象還不只是硬碟領域,CPU宇宙的AMD、INTEL之間壁壘更是分明,那個年代INTEL主打的廣告是「Intel Inside」,AMD陣營就會戲稱「Intel Inside,凱子Outside」,意思是花大錢買Intel電腦的都是凱子,而AMD雖然是便宜,但是過熱及頻率低兩大問題影響著他的銷路,酷龍、推土機都沒有起色,沒想到近幾年竟然在大媽的加持下能把Intel揍倒在地上摩擦。

我則是AMD及Maxtor的死忠支持者,主要還是AMD與Maxtor價格都稍微便宜一些,雖然噪音比死雞高些,但是關在機殼內也沒什麼差異啦。

研究所畢業後,就去國軍Online兩年,下線後,工作忙也懶了,不太自己組電腦,也就不太注意硬碟界的風風雨雨,只記得過幾年Maxtor買下了Quantum,當時聽到這個消息還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火球大腳帝國果然垮了。沒想到2006年,鑽石竟然被死雞給吃了,這讓我真的有點訝異,因為當時Seagate評價是當中最差的,這就是風水輪流轉吧。

IBM硬碟也是眾所周知的爛,早早的就放棄搶救了,後來賣給了我最上面提到的Hitachi,然後Hitachi又被WD收購,嗄….什麼WD,是萬能噴劑WD40嗎?什麼時候進軍儲存事業?

哈哈,Western Digital也是一家很知名的硬碟公司,只是早些年台灣還很少見,我記得我工作後三五年才開始慢慢有WD硬碟出現,後來分成很多標,什麼綠標藍標,這些我根本就搞不清楚了。不過非常多人推薦就是了。後來我的NAS也是買WD綠標,反正我就挑便宜的就對了,畢竟想買Maxtor已經買不到了。

最讓我遺憾的還是鑽石帝國這麼早就垮了,之前還有看到打著Maxtor名號的SSD “Z1″,確實嚇了一跳,不過想想應該是Seagate要做市場區隔打低階市場的產品(Seagate你XX的雜碎),本來想買來收藏,結果沒幾個月就停產了,看Maxtor這最後一炮沒響,應該就是正式走入歷史了。

Maxtor SSD(資料來源:網路)

小結

大家來說說你最喜歡哪個廠牌的硬碟(SSD),理由是什麼呢?還有你有遭遇過什麼雞瘟嗎?

(作者為本刊共筆作者,原文連結,其專欄文章同步發表於作者部落格;責任編輯:謝涵如)

尤濬哲
尤濬哲

Author: 尤濬哲

身兼助理教授/專欄作家/知名部落客,以及點點滴滴科技研發總監等身份,專長包括人工智慧、多媒體互動(Unity)、智慧互動裝置(APP、Arduino)、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互動、IoT 實做開發。 學歷: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博士

Share This Post On

1 Comment

  1. 個人的第一台電腦,硬碟品牌就是 Conner,只有 40MB 的樣子。後來有能力自組電腦,就偏好 Q 牌跟 I 牌 (這個時候 C 牌早已式微),上班的公司,偏好出貨 S 牌 或 M 牌,平均 S 牌較多 (到這個時期為止,還沒聽說過有 W 牌)。

    Post a Reply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