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ean Maker】湛鬥機、海洋吸塵器,還海洋一片藍!

   

作者:劉書妤

放眼望去,海面上飄盪的塑膠袋無聲控訴著人類的惡行,廢棄魚網纏繞海洋生物,破壞海洋生態——而這一切,都是我們人類造成的。不過有一群人們無償投入環境保護、研發海洋垃圾自動化清潔機具,期望恢復海洋美麗的面貌。

被垃圾吞噬的海洋

製造 1 公斤的垃圾很容易,清理 1 公斤的海洋垃圾成本卻異常的高。「多數被丟棄的垃圾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地方存在」。許多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袋致死,不僅如此,魚蝦吞入容易吸附重金屬及有毒物質的塑膠微粒,接著被人類食用,造成健康損害。或使珊瑚共生藻凋零,造成海水酸化及全球暖化。

每年流入大海中的塑膠垃圾約為800萬噸,至2025年時,海底的塑膠垃圾總重量將超過魚類重量總和。為避免海洋被垃圾淹沒,台灣制定許多減塑措施,包含:加強民眾資源回收概念、禁止內用塑膠吸管及不提供免費塑膠袋等措施。儘管這些法令或許能稍微減少塑膠的使用,但已造成的海洋污染該如何處理?現行的港灣垃圾清潔方式,主要有「人力清潔」、「清潔船」兩大方案,岸上的垃圾可透過淨灘活動來解決,但清潔距離有限;而清潔船的製造和養護費用高昂、清潔成本高。

「湛鬥機」自動化清理海洋垃圾

除了依靠人力來移除垃圾,台灣有一群熱血青年仰賴科技解決問題,他們組成「台灣湛藍海洋聯盟」,秉持著「如果人沒辦法清,那就由機器來清」的想法,研發了海洋垃圾自動化清潔機具「湛鬥機」,如同一台海上版掃地機器人。命名象徵努力和海廢戰鬥,期望找回大海的湛藍純淨,實現人與環境共存的願景。

從一開始以整理箱模擬海洋環境、以樂高拼出機具的雛形,接著做出原型,團隊成員一次次深入垃圾海中測試、修正機具,「湛鬥機」才因此誕生。它為雙船體結構中間擺輸送帶,輸送帶能沒入水下並調整角度,收集漂浮性海洋垃圾,輸送帶向上運轉,將垃圾送至機器後方的收集籃。

其目標就是能不間斷的清理港口垃圾,等到機具垃圾裝滿了就請人回收。此機具主打「小體積、大容量」特性 ,為港區而生,穿梭清潔更自如,單日出勤可移除 70 公斤海洋垃圾,且能智慧遙控。湛藍海洋聯盟並不希望那只是一台撿垃圾的機具,未來他們還預計利用收集到的垃圾,分析該地區垃圾的總量、累積速度和形態,並將數據鍵入資料庫,提供管理單位作編立預算和修法的依據。

湛鬥機的外觀。(圖片來源:湛・Azure)

「海洋吸塵器」小至1 公分的海洋垃圾也能清除

不只台灣青年為環境保護而努力,由荷蘭青年史萊特(Boyan Slat)成立的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也成功利用「海洋吸塵器」打撈垃圾,2018 年 9 月,海洋吸塵器正式啟航,團隊當時表示,若順利進行,5 年內可清除 50% 的太平洋垃圾帶。

海洋吸塵器是一個由長 600 公尺、深 3 公尺的塑膠浮筒所形成的圍欄,可攔截海面上下漂浮的塑膠碎片,利用降落傘來控制其漂流速度,並透過發射器與感應器定期透過衛星回報狀況,讓收集垃圾的拖網漁船前往清理,大到輪胎,小到1公分長的塑膠微粒都能只能乖乖落網。團隊提出,在洋流、風和海浪的作用下,「海洋吸塵器」會比塑膠漂得更快,就能把塑膠垃圾集中到U字形的圍欄中間。然而最初卻因機具移動速度不如洋流,導致垃圾收集成效不如預期。

海洋吸塵器呈U字形的圍欄。(圖片來源:The Ocean Cleanup)

該設施在當年年底便出現局部斷裂情形,團隊只得將其拖回維修、清淨行動暫告停擺。經過修正後,「海洋吸塵器」不僅成功收集垃圾,組織還為收集來的塑膠垃圾建立「價值鏈」,以提供清理工作所需資金。該組織將推出用太平洋大垃圾帶的塑膠垃圾製成的產品,透過驗證公司合作,認證來自海洋的塑膠。

裝滿垃圾的海洋吸塵器。(圖片來源:The Ocean Cleanup)

小結

每年都有無數生物因為人類造成的汙染,而逐漸走向滅絕。地球的生態遠比人們所想像的糟糕許多,我們應思考如何彌補已造成的傷害。運用科技解決海洋垃圾,也透過教育從根源解決汙染問題,提升人們對於海洋環保意識,進而徹底改善海洋生態。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合作媒體 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劉書妤

Author: 劉書妤

喜歡用文字說故事、意外踏入Maker領域的文組少女,總對新發明感到嘖嘖稱奇,希望自己也能逐漸熟悉科技詞彙,更認識這個很酷的圈子。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