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佳錚 去(2020)年台灣梅雨季節短促,且颱風季並沒有任何颱風登陸或接近,造成今年初面臨大規模的缺水危機,許多水庫見底,各地區分別進入不同程度的減壓供水、限水、停耕、歇業等狀況。儘管5、6月份因應梅雨季下雨,讓水情危險的狀況大幅改善,卻也提醒我們更加重視水資源的應用。
水庫淤積定期清理
台灣每年主要藉由颱風、梅雨及東北季風所帶來的雨水來累積蓄水量,不過因為河川多為東西向、流域短、流速快的關係,再加上經常發生豪大雨夾帶大量淤泥湧入水庫,而導致泥沙淤積、水庫容量減少,使得真正可以用的水資源越來越少。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台水庫已經淤積三分之一,以至於台灣一年缺少26噸的水,因地制宜進行清淤是必須的,儘管我們可以藉由修建攔洪壩、減緩河床坡降、興建安全排水設施等來控制淤沙進入水庫,不過,清淤只是防止惡化,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台灣水庫有三分之二使用超過30年,未來只會更加容易產生淤積的情況。
增加水資源,汙水回收再利用
面對人口持續成長,有穩定的水也才能維持都市正常運轉,並同時提供農業、工業來發展。過往面對廢水的態度大多是想盡快將他處理掉,不過因應水資源短缺,讓廢水搖身一變成可用資源也成為現今的重大課題。 以產業用水大戶的中鋼為例,在鋼鐵生產的製程中需要大量用水進行降溫、洗塵和除銹,缺水不但會影響產量,嚴重時還會損壞設備,對於生產線帶來大量的威脅。於是,中鋼從2018年起,便導入全國首座公共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示範廠 – 鳳山溪再生水廠的再生水,至2020年共回收 1222.4萬噸再生水,相當於3.5座鳳山水庫儲水量,將流放水變再生水,也使得資源被妥善利用。
保育水源涵養林,加強水土保持功能
水源涵養林是調節、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質的一種防護林,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區,能防止水、旱災害,對於水資源管理有重要意義,河川中夾帶大量泥沙含量多與水土流失相關,一般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滲透速度時,即使土壤未達飽和狀態,也會因降雨來不急滲透而產生超滲坡面的狀況。臺灣山坡地(含國有林地)面積約261.7萬公頃,佔全臺面積74%,做好森林復育及水土保持不只能減少土砂災害,更能增加水源節流、入滲補注地下水,強化水源涵養功效。
結語
水是地球上寶貴的資源之一,儘管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下,嚴重衝擊了水庫與水利設施,使得水資源量日益減損,甚至危及水庫的壽命,但相信透過政府與人民共同的努力,在水利基礎設施的更新與維護上,我們也能為生活環境與生態上帶來新生機。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
- 3D列印社群自製防疫裝備,共同抗疫 - 2021/07/21
- 保育水資源,我們可以做什麼? - 2021/07/19
- 世界環境日不只是口號,大家能為環境做什麼? -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