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書妤
除了在陸地上奔馳、翱翔天際,人們還放眼廣大的外太空。50年前人類首次踏上月球,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更在當時講出了流傳至今的經典之語:「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人類的太空夢不止步於此,反而更加狂熱地探索神秘的宇宙。
在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霾之下,大家多半關注疫情與疫苗動態,不過,全球的太空夢在這一兩年內,也有許多重要的發展。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無人直升機「創新號」今年4月21日完成火星首飛,創新號還自行回傳一段內建鏡頭拍攝的黑白影像,顯示這架火星直升機離地飛行時,投射在地表的身影。
這次成功首飛為日後探索火星與太陽系其他星球,像是金星與土星最大衛星泰坦(又稱土衛六)開創新的模式。「創新號」4月30日在火星表面第4度飛行,更拍攝到首度捕捉到無人機在火星稀薄大氣中飛行時,槳葉轉動發出的低沉聲音。
Musk:殖民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不僅NASA積極投身火星探測,就連特斯拉(Tesla)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也熱愛追逐太空夢。馬斯克深信殖民火星將是人類未來的希望,而降低太空旅遊成本是必要條件之一,因此他設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SpaceX描繪的未來藍圖中,星艦不只可載運衛星至近地軌道,還可成為世界各大城市之間的快速交通,甚至是人類殖民火星的樞紐。其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有效地將最近一次的發射成本大幅降低到5,000萬美元。馬斯克的願景是在2026年前,使用「星艦」(Starship)火箭運送人類登陸火星。
「三、二、一,發射!」噴射口冒出些微白煙,緊接著迸發橘黃色的熱燄與濃煙,星艦在發動機震耳欲聾的聲響下奔向高空。歷經4次大爆炸後,馬斯克的SpaceX「星艦」SN15原型艦5月5日終於成功降落德州,而在SN15之前發射的SN8、SN9、SN10和SN11原型雖然都成功升空,但都因爆炸摧毀。
SpaceX 還在5月9日達成「重複使用火箭達十次」以上的創舉,改寫了火箭重複利用的新紀錄。中型運載火箭獵鷹 9 號(Falcon 9)的第十次任務,是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太空軍基地升空,發射 60 顆星艦衛星,並讓它們如期進入軌道,以建立全球網路。SpaceX 公司旗下的星鏈 Starlink服務為高速衛星連網計畫,目的是從太空提供不受地面設施影響的全球性高速寬頻網路,讓民眾透過「星鏈」位於近地軌道、能有效縮短訊號延遲的特色,享受更即時的視訊。為實現願景,SpaceX應會加速星鏈衛星的投放速度,也將帶動背後一連串的太空供應鏈。
去年,SpaceX也成功載送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2名太空人搭乘「飛龍號」民營太空船順利升空,經過約19小時的飛行時間抵達目的地。2人在軌道停留64天進行多項實驗和太空漫步,並於8月1日離開國際太空站,隔日上午降落美國佛羅里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海面。這趟旅程是首間民營公司將美國太空人送往太空的里程碑,往人類邁向商業化太空旅行的實現計畫,又邁進一步。
小結
太空科技是高風險科技,操作大量能量,並進入極端環境。火箭發射失敗,失速墜落、燒毀炸裂的場景並不少見,太空梭完成任務返回地球時,超高速度導致高溫,若有不慎便容易導致太空梭焚毀。因此面對太空可以自由幻想,但執行仍須謹慎。不過好消息是太空發展快速,成本降低,居住在火星或許已不再只是白日夢。今日我們紀念五十年前的登月,也許五十年後我們在火星慶祝當年的登陸計劃。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合作媒體 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責任編輯:歐敏銓)
- 3D列印社群自製防疫裝備,共同抗疫 - 2021/07/21
- 保育水資源,我們可以做什麼? - 2021/07/19
- 世界環境日不只是口號,大家能為環境做什麼? -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