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佳錚
身為Maker,有一些人會有想將作品變成產品的時候,然而,當Maker是一種生活樂趣,但走向生產階段時需要考慮什麼特點呢?其中又需要經過什麼樣的過程與挑戰,才能夠達成量產呢?本文將淺談Maker走向量產的要素。
善用開源硬體打造產品原型
當你想要研發並賣出一款新產品時,你必須以「使用者」的角度來設計與思考,有了初步概念之後,也要執行工程與設計驗證、小量試產、量產、出貨等步驟。
其實要將創意化為現實的門檻並不高,只要善用具備「買得到」、「摸得著」以及「(韌體)改得動」三大條件的開源硬體,例如:Arduino、Ameba、ESP8266、Raspberry Pi 、ARM mbed、BeagleBone等開發板,再根據想要的效果搭配出不同的功能模組,就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證明概念的正確性,並調整規格與設計,待產生出原型機欲走向市場時,便可以依據四個方向來尋求機會與資金並進入市場,成為將事業持續下去的資本:
- 申請專利
- 募資平台
- 加入加速器接受輔導
- 參加國內外的開發比賽與申請政府補助案
了解投資者所好,讓團隊獲得資金進行量產
投資者類別並非二元劃分,而是擁有數種身分或是型態轉變的現象發生,例如:大公司負責人或高階管理者身兼天使投資者、天使VC化等。因此,投資因素與檢視重點也會因為投資者而產生差異或是交集。
若是天使投資人,由於他們投資的目的是出自於興趣或聲譽,因此他們檢視的重點會著重在團隊本身、產品發展潛力,或是對於社會的貢獻等;若是創投或是加速器,由於是想藉由投資來賺取獲利或是股權投資,投資重點會著重在投資報酬率、思考人脈與資源是否有所協助、技術的發展重點等;若是一般公司投資則會思考投資本身的目的性、預期效果,因此對於團隊的發展潛力、對外的合作與關係經營、專利和技術與企業發展方向的關聯度等,都成為影響投資者決定投資因素之一。
搞懂供應鏈,讓合作更順利
將硬體創作生產的過程包含:工程階段、設計驗證階段(工程樣品)、小量試產、大量生產與出貨等,而新創公司挑選代工廠商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門當戶對者(平衡雙方預期),工廠本質上是披著「高科技」外衣的「低科技」靈魂肉體,屬於比較保守、不想變動的單位,因此在確定合作以前,我們可以先請廠商以實際案例來解釋品管系統、檢測儀器、產線規劃、設備清單等,並確認組織與功能部門是否完整,知道申訴或洽談策略合作的管道,如此便可以有效保障雙方的合作。
結語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Maker想將自身的作品量產,然而在量產之前仍有一大段路程必須經歷。建議新創公司可以善用開源硬體、創客空間、桌上型生產工具、加速器、群眾募資等資源,但過程中都需謹慎,多方評估。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合作媒體 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
- 開發節能專案,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2021/02/22
- 淺談創客走向量產的創業挑戰 - 2020/12/16
- 【手術機器人】醫療開刀用的機械手臂 - 2020/11/11